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一对一问题,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国家。

    有些东西,李长河并没继续跟他们说。

    中日之间的这个贷款,在这个年代其实非常敏感,敏感到除了中日之外,美英苏等国家全部都强势过问。

    当然,这个强势过问的对象都是本子,因为他们都知道,我们都懒得搭理他们。

    举个例子,很多后世的人鼓吹当年本子的援助限制少,没有强迫我们必须全都买它们家的东西,说本子是真诚的。

    其实都是屁话!

    真实的原因是老美看的不爽,它这个老大还没跟我们谈妥,你这个小弟就急匆匆的上前送钱了。

    所以老美果断的敲打了本子,同时给本子增加了要求,就是这笔贷款必须采用非限制协议。

    说白了,就是这钱给了我们,我们想买哪家就买哪家,想跟谁买就跟谁买,不许限定只许跟本子买。

    因为正常来说,援助贷款作为经济模式的一部分,通常是以贷款的名义,输出本国工业产品。

    就像后世老美支援二毛一样,名义上是给钱,但是这些钱,都得买老美的军工,本质上是把一部分军工淘汰给了二毛,还收了他们的利息和抵押物。

    除了老美,苏联其实也因为这个事敲打本子,甚至开口要同样数额的贷款,本质上,对方就是想搅黄这笔贷款。

    而包括本子内部,对于这批贷款的意见也是多种多样,持反对意见的很多。

    李长河记得最终这些贷款谈的份额削减了三分之一左右,然后贷款性质变成了部分限制。

    也就是说,贷款里面有一部分钱是必须向本子购买工业产品的。

    这就是后来又有些人吐槽的外汇都买小轿车了,买电视了,没有用到工业上。

    “长河,那你说,咱们用他们的贷款,还是好事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