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多少人反对,齐国终究是齐王建的齐国,是他的一言堂,只要他打定了主意,就没人能改变……除非君王后亡者归来。

      这件事终究是定了下来。

      当然,实际上明眼人也清楚,眼下的齐国和昔年的楚国那是截然不同的,当年秦楚相争,针锋相对,秦王扔掉自己那张脸不要强留楚怀王是一件很划算的买卖……虽然最终也没有因此攫取到多少利益,但至少看起来当时那么做是值得的。

      而如今秦国依旧保持着远交近攻的基本方针,齐国属于友邦,对齐王建动手是一件血亏的事。

      但是……绝大多数依旧持反对态度,因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啊。

      秦国会怎么做是一回事,其余五国会怎么做又是一回事,前者不害你,后者未必没有小动作。

      只要齐王建在秦国出事,齐国无论如何也得改变对秦国的亲善态度,不然国将不国啊。

      这些年五国合纵伐秦,齐国永远不掺和,因此其余五国对其一直颇有微词,尤其是上一次合纵伐秦,也是史实中最后一次合纵伐秦,由赵将庞煖领军,另辟蹊径不走函谷关而选择绕道蒲坂,兵力甚至一度都到了蕞,几近咸阳的大门口了,可惜实力最强,合纵大军中最为关键的楚国临阵撤兵,庞煖功亏一篑。

      之后,也许是为了给赵王一个交代,或者也可能是庞煖自己心里不痛快齐国依附秦国,拒绝合纵的行为,他返身率领剩余的兵力打下了齐国的饶安一带,让赵国自此有了自己的出海口。

      由此可见,对于秦齐之间的关系,其余五国未必没有什么想法。

      齐王建亲身犯险自然就是一件各方面综合来看风险极大的事情了,无怪旁人极力劝阻。

      不过这些变故,对于此时主要精力都放在蓟城病患身上的古寻来说,并不重要,况且这种历史大势,也没什么可以改变的。

      ………………

      这几天古寻一直没闲着,他游走于蓟城各个地区,抽样诊治了一部分病人,算是实地考察了一番,对蓟城的病患普遍状况有了更细致实在的了解,也由此而进一步优化调整了药方。

      墨家的人力物力确实不是盖的,古寻所需要的药材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源源不断的送入蓟城,然后在古寻的指导下进行了初步的处理,该切片的切片,该切段的切段,该磨碎的磨碎,最后装包成药。

      不过虽然说是大量的药材,实际上和古寻预设的数目相差不少,没办法,药材的药性摆在那,主治伤寒感冒的就那些,在这个时节,自然抢手,在药材整体稀缺的大环境下,更是进一步的捉襟见肘,墨家也没办法,已经是尽全力了。

      古寻对此也没什么话可说,药医不死病,可前提是得有药,不然什么病都会死,他已经尽到了作为一个大夫而言最大的努力,剩下的便是各安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