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闻听大喜,刚一询问就想被冷水浇了一样透心凉!这是刘佩才知道历史上一件著名的事件,山西兵劫掠后溃散刚刚发生了!
刘佩之所以悄悄的往这个方向靠近,就是想将这件事情解决掉。刘佩在出发的时候自己就携带了大批的粮草。最后一路上又补足了不少。所以现在他的粮草非常充足。
如果他能顺利的找到这队山西兵,并帮他们补充粮食。也许这批人马就不会溃散。虽然说有了这批人也不能打败后金军。但是至少能给后金军造成更多的损失。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刘佩按着模糊的历史记载赶来了,却没赶上!
《烈皇小识》中记载,“山西巡抚耿如杞,率兵五干入援,皆劲卒也。至日,兵部调守通州,次日,调守昌平,又次日,调守良多、功令。初到之日,不准开粮,次日,列营汛地,乃准开粮,西兵连调三日,皆不得粮,既饥目愤,遂路劫掠。虏兵既退,如杞以不职车士逮可。如杞既逮,五千人哄然奔散,溃归山西,而普中流贼,从此起矣。”
从文中就可以看出。北京的兵部将山西兵马调来调去,没有个固定的作战思路。而且明军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外地兵马到本地驻扎的,到达当日是不给粮食的。要到第二天才能拨付粮草。
所以山西兵马在兵部的指挥下,连续在在三个地方跑来跑去的,并且三天里没有得到粮食,结果人困马乏,最后导致了兵变。
但这里面真的就能说明是兵部的人愚蠢吗?我想不至于。兵部的人再蠢也知道这数千兵马对守住北京城是有大用的。不要说这些山西兵马本身就是精锐士兵,就算是稻草人放到城头上也是可以吓人的!可是兵部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举动那?这里头还是和袁崇焕有关。
首先。山西总兵张鸿功和山西巡抚取如杞所的是两批人,所以十二月以后的那些记录都不用看。按兵部十ー月初一的调令(明档472号),对宣府、大同、山西三个总兵是同时发出勤王令的,宣府总兵是侯世禄,大同总兵是满桂,这两人在十ー月十二日之前就到了蓟镇,
刘佩之所以悄悄的往这个方向靠近,就是想将这件事情解决掉。刘佩在出发的时候自己就携带了大批的粮草。最后一路上又补足了不少。所以现在他的粮草非常充足。
如果他能顺利的找到这队山西兵,并帮他们补充粮食。也许这批人马就不会溃散。虽然说有了这批人也不能打败后金军。但是至少能给后金军造成更多的损失。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刘佩按着模糊的历史记载赶来了,却没赶上!
《烈皇小识》中记载,“山西巡抚耿如杞,率兵五干入援,皆劲卒也。至日,兵部调守通州,次日,调守昌平,又次日,调守良多、功令。初到之日,不准开粮,次日,列营汛地,乃准开粮,西兵连调三日,皆不得粮,既饥目愤,遂路劫掠。虏兵既退,如杞以不职车士逮可。如杞既逮,五千人哄然奔散,溃归山西,而普中流贼,从此起矣。”
从文中就可以看出。北京的兵部将山西兵马调来调去,没有个固定的作战思路。而且明军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外地兵马到本地驻扎的,到达当日是不给粮食的。要到第二天才能拨付粮草。
所以山西兵马在兵部的指挥下,连续在在三个地方跑来跑去的,并且三天里没有得到粮食,结果人困马乏,最后导致了兵变。
但这里面真的就能说明是兵部的人愚蠢吗?我想不至于。兵部的人再蠢也知道这数千兵马对守住北京城是有大用的。不要说这些山西兵马本身就是精锐士兵,就算是稻草人放到城头上也是可以吓人的!可是兵部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举动那?这里头还是和袁崇焕有关。
首先。山西总兵张鸿功和山西巡抚取如杞所的是两批人,所以十二月以后的那些记录都不用看。按兵部十ー月初一的调令(明档472号),对宣府、大同、山西三个总兵是同时发出勤王令的,宣府总兵是侯世禄,大同总兵是满桂,这两人在十ー月十二日之前就到了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