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维亮,有云亮/玄亮成分。后司令府时代,姜维借住锦楼的日常。

    ??

    姜维回成都后,借住在葛公馆。

    他已经学会不在大多数场合提起这个词,尽管其在天水乃至全国,都更为家喻户晓。就像他正学着慢慢熟悉这栋小楼,熟悉前后院落和花园,熟悉汽车道与树荫。很多人以各异的原因称这里为葛公馆,姜维如今同身边的人一样,因门外就是锦里路,只称为锦楼。

    借住锦楼并非特例,甚至能追溯出许多与此相关的故事来。只说张裔与蒋琬,就是现成的例子。诸葛亮不在成都的时候,他们俩在这儿夜以继日地处理公务,恨不得住在书房里,且经常这样做。先把书房弄得烟雾缭绕,再在诸葛亮返回前大开门窗,连屋子同自己收拾得整洁如新。但话说回来,再通宵达旦,这二位在二楼也有自己的客房。

    更别提那一位。那一位姜维无从得见,但众所周知,司令府和锦楼毗邻而建。双峰并峙是和谐的表象,也兼锦楼在其指挥下扩建了几次,二者所占面积终于不那么悬殊的缘故。不过即使是外来者如姜维,也知道所谓近水楼台,锦楼本就是司令府边缘的一部分。刘备去后,才彻底地独立出来。姜维陪诸葛亮在花园散步的时候,见过已经落锁的角门,锁眼蒙尘生锈,连同种种浮想联翩一同锁住了。

    姜维从军中就领了职务,回成都后先见了司令,又去办公室报道。回到锦楼二层自己的房间,新的川军制服已经摆在屋里了。身上的这一套是诸葛亮找给他的,准确地说是借给他,却也不知未来是否还要收回的。他不知道这套衣服是诸葛亮自己的?亦或是恰好有一套崭新的。他只是收下,脱下旧衣,再换上。如此,从衣装上来看,他已经融入这片海洋,与他人无异了。

    姜维衣装整饬地在锦楼里乱逛已经有几天了。大部队新回,短时间内显然无仗可打,部门内还不需要他做什么,他指尖划过阳台的大理石栏杆,猜想这同为诸葛亮的授意。他入职锦楼后第一份工作在昨日,替辛勤的警卫员取了报纸,一间间敲开办公室的门递进去,最后把余下的两套送进阅览室。于是见了张裔,蒋琬,军中就见过的杨仪,魏延,出差才回的费祎,隔壁司令府来交接公务的董允。

    他刚出办公室就被紧随其后的董允叫住,董允很好脾气地朝他笑笑,伯约要去阅览室?他扬一扬手里的书,我与你同路。于是并肩走向二楼最西边的阅览室。楼里都铺了地毯,皮靴踏上去接近无声。二人都不多话,姜维出示了证件,自去报刊区存档,董允在门口和管理员还书。锦楼定的报刊不少,姜维依次分拣着,董允已拿着新借的书走到他身边。清早的阅览室无人,便得以在晨光中轻声交谈几句。

    董允站着看他,并不动手帮忙,只道,阅览室大部分都是参谋长的藏书,他在窗边也站得笔挺,参谋长开会总是鼓励大家读书,说着笑笑,下次开会你就知道了。姜维拣完了报纸,逆着光回看他,颇用力地说,我明白。又很礼貌地点头,多谢。姜维送他到阅览室门口,他挥挥书表示不用送了,很温和地道,我平时在司令府,也常来这边。他欲言又止了一下,本已准备离开,还是回头拍了拍姜维的右臂,认真道,我们都多读些书。姜维应下,目送他走过长长的走廊下楼,回阅览室去。

    他顺着书架慢慢看过去,发觉大部分书签都是同一个笔迹,一些矫健凌厉,一些更显平和。他随意地抽出明显更旧的一本,略惊讶地发现扉页上题着士元敬赠。年份昭彰,那年有无数人难忘的赤壁之战。翻开内页,属于两个人的批注交织着,诸葛亮甚至在一些内容下写了回复。旧书相赠之谊注定知者寥寥,唯有凤雏落坡举国皆知。

    有更多的书是刘备赠的,赠得很多,甚至因此篆了小小一方私章,都盖在页角。玄德赠。还有一些不被允许祸害的古本,也要夹进薄薄一张笺,某年月日,玄德赠。某年月日,托子龙寻得,玄德赠。赠书中还有本手抄的小册子,手工装订得很结实,一本道德经。手抄者在扉页上絮絮写了,借阅而污,是备之过,手抄一本补之,万望先生勿怪。刘备会借道德经读,本就是件奇事,倒显得亲自抄书没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