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铃:又名三清铃、帝钟、法钟、法铃等。一般为铜制,有柄,铃内有舌,摇动发声。柄的上端为山字形,象征道教信奉的三清尊神。道教认为,法铃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在道场上使用时,须以单手持之,向一边有节奏地摇动。《上清灵宝大法》:“振动法铃,神鬼咸钦。”

    木鱼:又称木鼓,俗称鱼子。形圆而刻做鱼形,故号木鱼。中间掏空,击之作声。通常放在经案的右手边,以右手持木棰敲之。诵念经文时配合经韵而使用,经文的每个字都要落在木鱼的点子上。《无上秘要》:“木鱼清磐,振醒尘寰。”

    磬: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圆磬,圆形而中空,铜制或铁制。通常放在经案的左手边。磬的主要作用是通报神灵,也可以消灾解厄。平时道教徒或香客进殿朝拜,殿主在其抬头起身之时击磬。道场诵经时配合科仪,也要击磬磐。

    引磬:又名手磬。形小如碗状,铜制,器底隆起之顶端,附有木柄,以便携持。木柄有绳,连一铁杆或铜杆。道众在醮坛朝拜或转天尊时,持而鸣之,用以引导道众,故名引磬。

    钟:一般由铜或铁铸成。钟内无舌,击之发声。有大钟和小钟之别;大钟用于道观早晚开静、止静时,配合大鼓和板使用;小钟用于道场作为法器,与鼓配合击打。

    鼓:圆桶形或扁圆形,边围鼓起,中空,两面或一面蒙以皮革。鼓有大小之分:大鼓用于道观早晚开静、止静时,配合大钟和板使用;小鼓在道场作为法器,配合小钟使用。鼓的声音,具有通神和辟邪的作用。道教对击鼓颇有讲究,可以打出风云雷雨的模拟音响,且能配合经韵板眼,谓之花点。《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凡建醮道场行法事时,必先鸣法鼓”。

    铛:又称单音、铜鼓等,俗称铛子。是用小铜锣固定在长柄的木框上,用拨子敲打出声。如果是十面小锣固定于同一木架,安上长柄,则称云锣或云璈。

    钹:亦名铜盘。一般为铜制。形状是中央隆起的圆片,在其隆起部位系有红布条。有大小之别:大的称为饶钹、闹钹或大钹,小的称为钗或钗子。击打时双手各持一片的布条,合击发声,也有的把一片置于圆形的凹状布垫上面,用另一片去击打。在道场上,通常和铛子配合使用。

    青玄印:功效:操作法事与道术方面皆通用,个人可镇宅驱煞斩邪

    斗姆心章印:功效:操作法事与道术方面皆通用,个人可镇宅驱煞斩邪。

    雷击木:凡遭雷击的树木,那段被劈落的木头就称为雷击木。道教作法驱魔经常用到。

    法器准备就绪,道士先生开始布法坛,主法坛由一张高方桌和临时搭建的长桌组成,长桌比方桌矮十厘米左右,上头用灯芯绒布盖住,方桌上头是堂屋的主位,也是神位。布法阵时需要死去的人的儿子或孙子跟在后面,道士先生下跪他得一一照做,道士先生叫跪得马上下跪作揖,一回三次,马虎不得。做完一坛法事,老祖躺着的门板下点上了长明灯,这灯点上后直到出殡前不可以熄灭,需要有人二十四小时守着,出殡前由道士自行熄灭。连续三天,大小法事做了几十场,堂屋变灵堂,屋里屋外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符,大的小的,白底黑字的,黄底黑字的,黄底红字的。第三日晚上,道士需要做一场大法事敬告天地神明死者准备入殓收棺择时下葬。这场法事道士要带着死者家属游魂去菩萨庙祭告在游回灵堂入殓收棺,紧接着于灵堂大门外设祭天法坛祭告天地神明,法事完后灵堂大门外设通天门,门旁设有开路的小鬼,这千万不能碰,据说已开过光见过神明不可触犯神颜。第四日祭天法事结束随着道士在灵堂做法,灵堂在一众亲属跪地上,随着道士一声起,众人抬棺从灵堂大门出,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朝暮坑行去,敲锣打鼓的走在前头,后面跟着道士,抬棺人,死者家属,邻里,他们扛着的符,经,幡,纸人等物,最后头留两人放鞭炮。来到暮坑一场法事完道士拿着罗盘大喊落,众人棺材落入墓坑内,道士念一番经文,叫亲人上前看最后一眼死者,拿走盖在棺木上的布,随后叫上一声儿盖棺出魂,再念上一番经文后开始填土掩埋,把刚才从棺木上取下的布与死者生前的衣物经,幡,纸人等一块儿烧掉,无数发鞭炮响起,葬礼结束。回到灵堂,道士还得做几场法事祭告神明,直至第五日,此事才算完结。

    这是穷嘻嘻第一次看见死亡,不谙世事的年纪什么我不知道什么是难过悲伤,只知道永远也看不见老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