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这个时代的特色之一,外在看实力。

    说简单点,你骑自行车谈生意,和开车谈生意,结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哪像后来,根本不看车,只看你有没有背景,有没有名气,有没有现金。

    两人说着聊着,时间过的很快,许久后,终于回到了老家的镇子。

    经过四年的发展,镇子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唯一的区别就是房子稍微多了点,新了点。

    农村特色化的赶集依然存在,但是这种让小时候十分兴奋的集体活动,现在沈秋生和姚雨葭已经没什么兴趣了。

    反倒因为路人太多,摊贩占据道路让车辆只能龟速前行有点不太愉悦。

    如果是几十年后,沈秋生可能会毫不犹豫的打电话举报占道经营。

    但重生之后,他对底层人民的感触更深了一层,知道在这个时代,有人可以活的很潇洒,日进斗金,但更多的人依然在底层苦苦挣扎,寻求混个温饱。

    此时的国家大目标,是在几十年后建立小康社会,现阶段只是摆脱穷困罢了。

    姚雨葭对此感触更深,老爹一个人把她拉扯大,非常的不容易。

    每天起早贪黑,种点辣椒大葱什么的都不舍得吃,必须得趁着赶集的时间到乡镇上卖掉。

    农村的赶集,并不像市里的菜市街,每天都有。

    因为乡下的人口数量相对没那么集中,每天的消耗量也不够多。

    如果每天都弄一个集市,可能大部分人的东西都卖不出去。

    反倒几天一次,按照双数或者特定日子的形式,把人口和资源都集中一起,才能稍微活跃一下当地的经济。

    镇上的人口显然比村里更多,已经逐渐形成了类似菜市场的模式,许多附近的乡村如果想买点品质更好,或者集市上没有的东西,就会来这里。

    久而久之,这里变得繁荣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