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王直白的话让三位将军的脸色都是非常难看,这支从内地抵达的使团禁卫与理藩院挑选组织的,自然也是皇帝的意思,但裕王却明明白白的表达了对使团人员的不满,原因就在于,李君威深刻的认识到,这些人的到来并不完全符合帝国在新辟土地上的利益。
而这些理由最终也形成了一份厚厚的报告,送达了申京御前会议的会议桌上。
从报告之中充满条理和逻辑的文字以及纷繁复杂的数据引用就看的出来,这并非是裕王一个人的成果,而是有很多人在协助他,而李君威也明确表示,原本准备回京之后与皇帝面谈商议的,但因为新增加的工作,被迫采用报告的形式上报,更重要的是,李君威很直白的要求他在远疆的工作必须得到新的旨意和帮手。
报告的所有内容都表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理藩院所主导的扎萨克制度并不符合帝国的鞑大陆战略,尤其是在大陆方向扩充到现在这个程度的情况下。
这个结论本身就是离经叛道的,以至于皇帝李君华在看到之后只是在御前会议上讨论,而不是直接召开国务会议,原因就在于扎萨克制度是帝国太上皇制定的理藩体制,即便是在太上皇已经禅让十年,帝国内部依旧难以接受对太上皇的置疑,更不要说这份置疑来自于皇子,这本身就可以归类为‘不孝’。
但是在御前会议上,这份内容依旧得到了充分的讨论,以内阁为首非常喜欢这种置疑理藩院的论调,毕竟理藩院现在统治的土地、人口和资源都太多了。
李君威的意思很其实很明白,扎萨克制度只是一种维持统治维护稳定的制度,无助于地区的发展和领土的扩张,在这次西进之前,扎萨克制度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西进开拓之后,扎萨克制度已经并不完全适合边疆地区的反正。
西进前后,帝国的边疆形势发生了两点重要的变化,其一,从濒临蛮荒到与大国接壤。其二,远疆地区拥有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和槟城一样的发展潜力,是帝国的中心区域核心区域。
在西进之前,虽然帝国的边疆也与沙皇俄国、叶尔羌汗国、和硕特汗国、准噶尔汗国等国家接壤,但是那是俄罗斯力量投射的边陲,而其余三个汗国也都是属于人口不过百万的落后游牧国家和弱小国家,但是现在,西疆的河中之地直面波斯王朝和大王爷一脉两个强大的王朝,而远疆就更了不得了,沙俄与奥斯曼的夹击之下。
这些强国已经不是少量精锐外加数量规模的游牧骑兵就能对付的对手了,帝国以漠南和京津为后方,完成了对漠北和西伯利亚的征服,而关西农业区和叶尔羌汗国的城市手工业则为帝国征服天山北路、七河流域和河中之地增加了筹码,伊犁地区的开发让帝国的后勤与工业中心再往前扩张了几百里,但西进大胜则是政治的胜利、战略的胜利,李君威率领下的军队没有与任何强国硬碰硬的作战。
至少在目前的远疆地区,还没有形成能够支援大规模战争的手工业和农业,而在强大帝国之间的需要的也不只是伊犁、关西那个等级的手工业规模,而是漠南乃至京津核心区域的规模。
显然理藩院的扎萨克制度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而帝国要想在强敌环视之中真正完全的占据远疆的土地,那就要在帝国核心区域辐射之外,重新建立一块核心区域。这种形势上,扎萨克制度既无法保证帝国对边疆的稳固统治也无法满足经济和贸易的要求。
御前会议进行了讨论,但终究也没有什么成功,也就散了,林君弘留了下来,陪着郁闷的皇帝聊聊这件事,李君华把文件往桌子上一扔,叹气说道:“老三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这大包大揽的毛病,这些事我怎么会不知道呢,但现在边疆的乱子还没平,秩序都还没有确立,就搞这些,过于急躁了。”
林君弘却是笑了:“老三在边疆久了,整天和理藩院打交道,他比咱们知道的清楚,理藩院是军政一把抓,相当于第二陆军呀,让他们把肉咬住也就罢了,皇室还能拽下去,可要是一口吞下去,那就再不会吐出来了。
朝鲜那边不就是个例子吗?想要弄个釜山港,商量了多少年了,理藩院就是不松口。而且老三的意思我倒是能理解,黑海沿岸都是强国,咱们若是发展的慢一点,就未必能接下下一场战争,这下远疆扩充的太狠,顿河、伏尔加河,那是两把刺刀呀,一把顶在沙皇的心口,一把顶在下腹,解决不了这一点,沙皇睡不着的。那黑海的舰队,只要发展起来,也是奥斯曼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呀。
现在老三在远疆,有威望也有意愿,早下手的好。”
“这么说,你也支持他的想法?”李君华问道。
林君弘笑了笑:“老三想的长远又周全,没什么不能支持的。而且现在的关键是,他身边可都是理藩院的人,在这方面与他不是一个心思,必须由申京出面,往远疆派人,而且还要把与奥斯曼的贸易谈判的事定下来。”
而这些理由最终也形成了一份厚厚的报告,送达了申京御前会议的会议桌上。
从报告之中充满条理和逻辑的文字以及纷繁复杂的数据引用就看的出来,这并非是裕王一个人的成果,而是有很多人在协助他,而李君威也明确表示,原本准备回京之后与皇帝面谈商议的,但因为新增加的工作,被迫采用报告的形式上报,更重要的是,李君威很直白的要求他在远疆的工作必须得到新的旨意和帮手。
报告的所有内容都表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理藩院所主导的扎萨克制度并不符合帝国的鞑大陆战略,尤其是在大陆方向扩充到现在这个程度的情况下。
这个结论本身就是离经叛道的,以至于皇帝李君华在看到之后只是在御前会议上讨论,而不是直接召开国务会议,原因就在于扎萨克制度是帝国太上皇制定的理藩体制,即便是在太上皇已经禅让十年,帝国内部依旧难以接受对太上皇的置疑,更不要说这份置疑来自于皇子,这本身就可以归类为‘不孝’。
但是在御前会议上,这份内容依旧得到了充分的讨论,以内阁为首非常喜欢这种置疑理藩院的论调,毕竟理藩院现在统治的土地、人口和资源都太多了。
李君威的意思很其实很明白,扎萨克制度只是一种维持统治维护稳定的制度,无助于地区的发展和领土的扩张,在这次西进之前,扎萨克制度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西进开拓之后,扎萨克制度已经并不完全适合边疆地区的反正。
西进前后,帝国的边疆形势发生了两点重要的变化,其一,从濒临蛮荒到与大国接壤。其二,远疆地区拥有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和槟城一样的发展潜力,是帝国的中心区域核心区域。
在西进之前,虽然帝国的边疆也与沙皇俄国、叶尔羌汗国、和硕特汗国、准噶尔汗国等国家接壤,但是那是俄罗斯力量投射的边陲,而其余三个汗国也都是属于人口不过百万的落后游牧国家和弱小国家,但是现在,西疆的河中之地直面波斯王朝和大王爷一脉两个强大的王朝,而远疆就更了不得了,沙俄与奥斯曼的夹击之下。
这些强国已经不是少量精锐外加数量规模的游牧骑兵就能对付的对手了,帝国以漠南和京津为后方,完成了对漠北和西伯利亚的征服,而关西农业区和叶尔羌汗国的城市手工业则为帝国征服天山北路、七河流域和河中之地增加了筹码,伊犁地区的开发让帝国的后勤与工业中心再往前扩张了几百里,但西进大胜则是政治的胜利、战略的胜利,李君威率领下的军队没有与任何强国硬碰硬的作战。
至少在目前的远疆地区,还没有形成能够支援大规模战争的手工业和农业,而在强大帝国之间的需要的也不只是伊犁、关西那个等级的手工业规模,而是漠南乃至京津核心区域的规模。
显然理藩院的扎萨克制度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而帝国要想在强敌环视之中真正完全的占据远疆的土地,那就要在帝国核心区域辐射之外,重新建立一块核心区域。这种形势上,扎萨克制度既无法保证帝国对边疆的稳固统治也无法满足经济和贸易的要求。
御前会议进行了讨论,但终究也没有什么成功,也就散了,林君弘留了下来,陪着郁闷的皇帝聊聊这件事,李君华把文件往桌子上一扔,叹气说道:“老三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这大包大揽的毛病,这些事我怎么会不知道呢,但现在边疆的乱子还没平,秩序都还没有确立,就搞这些,过于急躁了。”
林君弘却是笑了:“老三在边疆久了,整天和理藩院打交道,他比咱们知道的清楚,理藩院是军政一把抓,相当于第二陆军呀,让他们把肉咬住也就罢了,皇室还能拽下去,可要是一口吞下去,那就再不会吐出来了。
朝鲜那边不就是个例子吗?想要弄个釜山港,商量了多少年了,理藩院就是不松口。而且老三的意思我倒是能理解,黑海沿岸都是强国,咱们若是发展的慢一点,就未必能接下下一场战争,这下远疆扩充的太狠,顿河、伏尔加河,那是两把刺刀呀,一把顶在沙皇的心口,一把顶在下腹,解决不了这一点,沙皇睡不着的。那黑海的舰队,只要发展起来,也是奥斯曼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呀。
现在老三在远疆,有威望也有意愿,早下手的好。”
“这么说,你也支持他的想法?”李君华问道。
林君弘笑了笑:“老三想的长远又周全,没什么不能支持的。而且现在的关键是,他身边可都是理藩院的人,在这方面与他不是一个心思,必须由申京出面,往远疆派人,而且还要把与奥斯曼的贸易谈判的事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