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僭越的事情,黛玉曾经提过一次。

    没想到贾瑛就观察自己双胞胎兄弟房中的丫鬟,直接观察到贾琰身上去了……黛玉现在想想,也觉得挺神奇的。

    但可以看得出来,贾瑛真正用心去思考过是否改变判词的只有三个人:惜春、宝钗、探春。

    对其他人,他都不能说是“倾向于维持原判”了。

    直接就是“要设法维持原判”。

    如香菱晴雯,他的语气之中甚至透露出这样的意味来:要防着别人把香菱的命给救了啊!更要防着别让贾琰把晴雯给收了啊!

    哦,或者还有个妙玉……毕竟没见着人。

    黛玉的想法是,有心气有能力有德行的人,才能去拼一拼大功德或者英灵殿。但谁适合这个条件?她还没有定论。

    也没有把这种想法告诉贾瑛。

    贾瑛虽然看似还有纠结,事实上却已经对自己认识的这些人,做出了定论——有心气有能力的,他只认可宝钗和探春,但还怀疑她们的德行。

    他不提惜春,其实是心里怀疑惜春的心气与能力。多半还想着回去先培养一下惜春的心气和能力再说其他。

    毕竟,心气和能力,是改变的必要前提。

    其他人,听评价,他是要么确认没德行(熙凤),要么确认没心气或者能力(湘云、袭人等),要么认为三者全都没有(李纨)。

    命运与家族相连什么的,固然是事实,其实也是托词。

    这就有种……出人意料的冷漠。

    要知道,在《红楼》原著之中,宝玉的批语可是“情不情”。

    没什么交集的女孩子听说出了事,都能恹恹好几天的那种。更别说对风流泪对月伤怀了。

    其实远比黛玉要多愁善感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