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出战之前,我就对此次出击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局势的变化,有了一些事先的预想。首先这里不能长呆,鬼子发现了我们的踪迹,势必要调集重兵对我们进行合围。日军一向反应极快,所以最迟明儿早上,我们必须转移。”

    “至于转移的方向,我想鬼子既然认为我们绝对不会像我们放出的烟幕那样南下。那么我们就偏偏反其道行之,我们明儿一早便南下。不仅南下,还要大张旗鼓的南下。对敦化北部的集团部落,进行扫荡的同时,对京图铁路开展大规模的破坏。”

    “我们在敦化地区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日伪军势必要调集兵力对我们进行围剿。我们大事宣扬要与一路军汇合,实际上我们自己知道,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就连总指挥都不知道一路军现在的具体位置,更何况从未与一路军接触过的我们。从敦化南下,莽莽纵横上千里的长白山中,我们去那找一路军?”

    “这一点,我们知道,鬼子不知道。我们一旦出现在敦化北部,鬼子想必应该会以为我们要南下与一路军汇合。为了切断我们与一路军汇合的通道,日军势必要调集重兵在我军南下的路线上重新构成封锁圈。甚至有可能采取围点打援,在一路军游击区伏击设置重兵等我们上钩。这样一来,我们东线之敌必将会出现调动。只要他们一动,我们东进的通道才算彻底的打开。”

    “等将日伪军的视线集中在敦化北部之后,我们在突然隐蔽东进,进入下江地区。我们从日伪军的口供中可以看的出,鉴于下江的形势已经逐渐明了,日伪军现在已经逐步开始撤回对下江围剿的兵力。我们现在进下江正是好的时候。”

    听罢了杨震的大致设想,郭炳勋沉思了良久才道:“团长,你的这个思路是不错,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迷惑日伪军,为我军东进打开通路。但我们东进下江之后,如何才能挽回局面却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

    “若是想打开局面,部队势必要扩充。否则以我们现在手头的实力,即便是顺利的进入下江地区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那里的形势。而且兵力对比过于悬殊,我们甚至有可能重蹈抗联的覆辙。要知道,我们现在手头上的兵力根本无法与全盛时的抗联相比。”

    “但部队扩充,需要的兵员、装备都从那里来?装备可以通过缴获来解决,但这兵员该怎么办?抗联三路军之中,有两个在下江地区活动过。那里现在除了强行征兵之外,在日伪军的严密监控与屠杀之下,对于我们来说可挖的兵员已经不多。”

    “征集不到兵员,部队无法扩大,在短时间之内改变下江地区的恶劣局势便是一句空话。”

    听罢郭炳勋的话,杨震却是摆了摆手却是有些不赞同的道:“我认为的正好和你相反。兵员的问题好解决一下,下江地区鬼子修建各种所谓的国防工程,从关内征集、抓捕的数量庞大的劳工是我们最好的补充兵员。”

    “与兵员相比,我更头疼的是装备。部队扩充,所需要的武器数量不在小数。单单依靠缴获是解决不了这么大的武器缺口的。没有了装备,就是我们部队扩充到几倍,甚至几十倍又有什么用?我们总不能让战士们刺手空拳的去与日伪军搏斗吧。”

    就在杨震与郭炳勋讨论东进之后究竟该怎么做,正为怎么扩充部队而头疼的两个人身后突然传来了总指挥的声音:“杨团长若是真的有能力或是有办法重新挽回下江的局势,无论你需要扩充部队需要多少装备,我可以帮你解决。只要你能打下一个地方,我想那里储存的装备足够你将部队扩充成一个整编军了。而且这个军不是抗联那样的军建制,而是按照关内正规军标准。”

    看到站在自己身后,想必刚刚自己与郭炳勋讨论的话已经不知道听了多少的总指挥,杨震瞪了一眼正拎着一盏马灯为他们照明的小虎子一眼之后,才道:“总指挥,我说过的话,我不能说绝对能实现。但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做。”

    “好,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不过咱们可得事先说好了,在进入下江之后,你的部队只能壮大,不能被打垮。我要的是你常说的那种打不垮的钢铁部队,而不是那种建立在沙滩上的用沙子堆成的部队。”

    “军中无戏言。军人,尤其是对于一名高级指挥员来说,你的誓言不能随便的发,但既然发了就要努力去执行。不仅要执行,还要执行的好。”

    说到这里,总指挥顿了顿,严肃的道:“现在的形势之下,你坚持要出下江,我想你应该已经预料到结果了。你坚持要做的事情,你心中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

    “如今下江地区的抗联各部已经失去作战能力,你们去只能依靠自己孤军作战了。而且日伪军为了彻底的摧毁抗联生存的基础,除了对下江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杀戮之外,还大举实行归屯并户的政策。下江地区所有的基础,几乎已经全部被摧毁。你们这一去,几乎要全部重新开始。你们去下江地区,要面临极为残酷的局势。”

    “你要重新返回下江地区,想必这些困难你已经考虑清楚了。鉴于下江的形势,我就不在给你套上枷锁了。你怎么想的就尽量放手去做,一切以重新打开下江地区抗日局势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