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庆生(1/3)
第23章
就算林海说已经十拿九稳,文皎还是止不住的害怕。不管怎么看,原著里面林海之死就是因为这件事了。若不是有人谋害,怎地一个年逾四十却偶尔还能一夜两次的健康男子两年之后就一病没了?
而且别说是因为贾敏去了,黛玉也有了着落,觉得了无牵挂,所以身体日渐衰弱才死的。林海不续弦的主要原因是觉得年纪大了,命中无子,与贾敏夫妻情深只是次要原因。
并且现在都推崇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自残自戕都是不孝的行为。林海作为文人士大夫,必然认同此种理念,怎会因为死了妻子就糟践身体?
因做的荷包总有不戴的时候,所以文皎又找机会进了一次空间,将解毒的珠子捻成粉末,都化到亲自下厨给林海和黛玉做的汤羹里,看林海黛玉全吃完了才放心,自己就直接嚼嚼咽了。又决定事情结束之前每隔半年一家三口都要服一颗药。
不仅如此,文皎还不动声色的和许嬷嬷悄悄的细细调查了家中每个下人近日的动态,做到不留一个死角。官场上的事情她只是一知半解,能替林海做的她都已经做完了。其它的就只能看林海自己和神仙保佑了。
林海将文皎做的这些都看在眼里,十分感动。见家里的篱笆不动声色就扎紧了,谁也没惊动,又对文皎有些敬服。
文皎并不知道她在林海心中的形象又上了一个台阶。年关将近,下头的庄子都来送这一年的出息,林海又郑重将前院账本和库房钥匙交到文皎手上,因此还要算一年的总账。
又要各处走礼,各处走礼的下人又不能出去得太晚,总要让他们也除夕之前赶到家里过年,所以人手颇有些捉襟见肘,又要好好计算最优解。因此忙得脚不沾地,连黛玉也日日被拉壮丁干活。
自从五年前贾敏生了儿子后,因两个孩子身体都不好,儿子的身体比黛玉还差,贾敏免不得把心思大半都花在孩子身上,家中的事便没那么上心。
后来儿子得病去了,贾敏也一病去了,家里的事交给两个姨娘,虽然没什么大错,只是大事他们也不敢自专,总要回禀林海,因此这几年来林海没少操心家里的事。
特别是一到年关,不仅要忙差事,还要分心看看后院,因此每年过年都身心俱疲。今年是几年来林海过得最舒坦的一个年关,后方稳定,自己只需全神贯注的应对差事即可,再加上身体渐好,竟颇有几分神清气爽之感。
文皎忙过年忙得几乎连日子都忘了,待回过神来,已经是进了腊月好几天了。见年礼走的早的人家里头竟还有给林海送的生辰礼,文皎这才想起林海的生日是十二月初六,掐指一算,竟只剩三天。
文皎忙问许嬷嬷道:“嬷嬷,我都忙忘了,十二月初六可是老爷的生辰?往年老爷过生日,可有什么旧例?”
许嬷嬷一听也愣了,忙请罪道:“是奴婢糊涂了。从前老爷生日,若是不特特的请外人,就只有老爷和先夫人两个人吃一桌小宴,姨娘等也会各各赐下席面。只是老爷已经三
四年没有做过生日,所以奴婢一时也忘了,还请夫人莫怪。”
文皎一听就知是什么原因,算算三四年前,正好是贾敏的儿子去了。文皎便笑道:“不怪嬷嬷,毕竟多年未办,一时记不住也是有的。既然从前也不大操大办,今年就还是按照旧例,我们一家三口儿一处吃个席面罢了。”
思量一下,文皎有意去去这几年来林府的冷清之意,便说道:“吩咐下去,老爷生日那天,叫厨上都各个做了拿手菜来,天冷了,不吃凉的,凑齐十六道菜八道点心,做得好另有赏!姨娘们按着院子,两人赐下一桌席面。”
就算林海说已经十拿九稳,文皎还是止不住的害怕。不管怎么看,原著里面林海之死就是因为这件事了。若不是有人谋害,怎地一个年逾四十却偶尔还能一夜两次的健康男子两年之后就一病没了?
而且别说是因为贾敏去了,黛玉也有了着落,觉得了无牵挂,所以身体日渐衰弱才死的。林海不续弦的主要原因是觉得年纪大了,命中无子,与贾敏夫妻情深只是次要原因。
并且现在都推崇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自残自戕都是不孝的行为。林海作为文人士大夫,必然认同此种理念,怎会因为死了妻子就糟践身体?
因做的荷包总有不戴的时候,所以文皎又找机会进了一次空间,将解毒的珠子捻成粉末,都化到亲自下厨给林海和黛玉做的汤羹里,看林海黛玉全吃完了才放心,自己就直接嚼嚼咽了。又决定事情结束之前每隔半年一家三口都要服一颗药。
不仅如此,文皎还不动声色的和许嬷嬷悄悄的细细调查了家中每个下人近日的动态,做到不留一个死角。官场上的事情她只是一知半解,能替林海做的她都已经做完了。其它的就只能看林海自己和神仙保佑了。
林海将文皎做的这些都看在眼里,十分感动。见家里的篱笆不动声色就扎紧了,谁也没惊动,又对文皎有些敬服。
文皎并不知道她在林海心中的形象又上了一个台阶。年关将近,下头的庄子都来送这一年的出息,林海又郑重将前院账本和库房钥匙交到文皎手上,因此还要算一年的总账。
又要各处走礼,各处走礼的下人又不能出去得太晚,总要让他们也除夕之前赶到家里过年,所以人手颇有些捉襟见肘,又要好好计算最优解。因此忙得脚不沾地,连黛玉也日日被拉壮丁干活。
自从五年前贾敏生了儿子后,因两个孩子身体都不好,儿子的身体比黛玉还差,贾敏免不得把心思大半都花在孩子身上,家中的事便没那么上心。
后来儿子得病去了,贾敏也一病去了,家里的事交给两个姨娘,虽然没什么大错,只是大事他们也不敢自专,总要回禀林海,因此这几年来林海没少操心家里的事。
特别是一到年关,不仅要忙差事,还要分心看看后院,因此每年过年都身心俱疲。今年是几年来林海过得最舒坦的一个年关,后方稳定,自己只需全神贯注的应对差事即可,再加上身体渐好,竟颇有几分神清气爽之感。
文皎忙过年忙得几乎连日子都忘了,待回过神来,已经是进了腊月好几天了。见年礼走的早的人家里头竟还有给林海送的生辰礼,文皎这才想起林海的生日是十二月初六,掐指一算,竟只剩三天。
文皎忙问许嬷嬷道:“嬷嬷,我都忙忘了,十二月初六可是老爷的生辰?往年老爷过生日,可有什么旧例?”
许嬷嬷一听也愣了,忙请罪道:“是奴婢糊涂了。从前老爷生日,若是不特特的请外人,就只有老爷和先夫人两个人吃一桌小宴,姨娘等也会各各赐下席面。只是老爷已经三
四年没有做过生日,所以奴婢一时也忘了,还请夫人莫怪。”
文皎一听就知是什么原因,算算三四年前,正好是贾敏的儿子去了。文皎便笑道:“不怪嬷嬷,毕竟多年未办,一时记不住也是有的。既然从前也不大操大办,今年就还是按照旧例,我们一家三口儿一处吃个席面罢了。”
思量一下,文皎有意去去这几年来林府的冷清之意,便说道:“吩咐下去,老爷生日那天,叫厨上都各个做了拿手菜来,天冷了,不吃凉的,凑齐十六道菜八道点心,做得好另有赏!姨娘们按着院子,两人赐下一桌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