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自从张杨送来曹仁之首后,从此便无所忌惮,身居高位的他,野心也在慢慢地凸显。军中许多校尉司马,被换成了他的心腹属下。
讨逆将军徐晃之部他动不了,不过徐晃所统兵马也才三千而已。
对于军权的掌握,刘协感到非常头疼,杀了曹操,又有夏侯。还好夏侯渊只是掌握了军权,朝政还不能像曹操一样作主,现在的朝政主要是杨彪和荀彧在主持。
夺回军权,换上自己信任之人,或者化为多部,分而治之,再以虎符调动,是目前刘协能想到的办法。
化为多部分而治之现在条件还不成熟,那得是在和平时代才能那样弄,现在算是处于战乱时代,大军统于一人之手,也方便调度作战。
刘协是皇帝,由他亲自统领大军肯定不行,现在没有一个既能完全信任又有能力的人选,只能是多安排些如于禁徐晃一样的将军,分弱夏侯渊的统兵之权。
刘协还想提高自己在军中的声望,至少要让士卒感受到皇帝的存在,让他们忠于皇帝,而不只是忠于将军。
所以刘协想到了要亲征袁术,不过这个想法他还没有和大臣们说。别说亲征,就是派大将统兵出征,那也得是朝议后才能决定的事情。
而出征除了有兵以外,还得要有出兵理由,兵器和粮食是否齐备等等。袁术称帝,出兵理由已经非常充分,对于兵器和粮食的情况,刘协却还不是那么了解。
因此他想要亲自去调查了解,同时,他也在等着一个人回来,孔融,不知道孔融能不能将赵云征召来许都。
话说孔融受命出使冀州,拜袁绍为大将军,令督四州之地,袁绍欣然受命,然后也同意了孔融关于撤围东郡之兵的要求,放了臧洪一条生路。
孔融让随行使者和臧洪先回许都,他带着两个家仆和四名护卫,就去了常山。
孔融也和袁绍说了去常山征召赵云之事,袁绍一听赵云之名,仔细想了好一阵,也想不起是什么有名人物,便也就无所谓了。
而且,据孔融所说,天子只是想征他来当一名侍卫而已,想来应该也是属于游侠之类的人物,并不是什么名将或者名士。
孔融先坐着马车,走了十来日,到了常山郡府元氏县。
因为孔融是朝廷使者,又是九卿少府之职,常山太守接待非常尽礼。
孔融并不与他多废话,直接说了要找赵云。太守当然知道赵云之名,在常山赵氏是有名大族,赵云又是有名人物,怎么可能不知道。
在初平三年的时候,常山郡里就举荐赵云率领义从吏士去投公孙瓒,助他击讨乌桓。后来赵云归家奔兄丧,到现在已过了三年服丧之期,不知道赵云是否仍在家中。
讨逆将军徐晃之部他动不了,不过徐晃所统兵马也才三千而已。
对于军权的掌握,刘协感到非常头疼,杀了曹操,又有夏侯。还好夏侯渊只是掌握了军权,朝政还不能像曹操一样作主,现在的朝政主要是杨彪和荀彧在主持。
夺回军权,换上自己信任之人,或者化为多部,分而治之,再以虎符调动,是目前刘协能想到的办法。
化为多部分而治之现在条件还不成熟,那得是在和平时代才能那样弄,现在算是处于战乱时代,大军统于一人之手,也方便调度作战。
刘协是皇帝,由他亲自统领大军肯定不行,现在没有一个既能完全信任又有能力的人选,只能是多安排些如于禁徐晃一样的将军,分弱夏侯渊的统兵之权。
刘协还想提高自己在军中的声望,至少要让士卒感受到皇帝的存在,让他们忠于皇帝,而不只是忠于将军。
所以刘协想到了要亲征袁术,不过这个想法他还没有和大臣们说。别说亲征,就是派大将统兵出征,那也得是朝议后才能决定的事情。
而出征除了有兵以外,还得要有出兵理由,兵器和粮食是否齐备等等。袁术称帝,出兵理由已经非常充分,对于兵器和粮食的情况,刘协却还不是那么了解。
因此他想要亲自去调查了解,同时,他也在等着一个人回来,孔融,不知道孔融能不能将赵云征召来许都。
话说孔融受命出使冀州,拜袁绍为大将军,令督四州之地,袁绍欣然受命,然后也同意了孔融关于撤围东郡之兵的要求,放了臧洪一条生路。
孔融让随行使者和臧洪先回许都,他带着两个家仆和四名护卫,就去了常山。
孔融也和袁绍说了去常山征召赵云之事,袁绍一听赵云之名,仔细想了好一阵,也想不起是什么有名人物,便也就无所谓了。
而且,据孔融所说,天子只是想征他来当一名侍卫而已,想来应该也是属于游侠之类的人物,并不是什么名将或者名士。
孔融先坐着马车,走了十来日,到了常山郡府元氏县。
因为孔融是朝廷使者,又是九卿少府之职,常山太守接待非常尽礼。
孔融并不与他多废话,直接说了要找赵云。太守当然知道赵云之名,在常山赵氏是有名大族,赵云又是有名人物,怎么可能不知道。
在初平三年的时候,常山郡里就举荐赵云率领义从吏士去投公孙瓒,助他击讨乌桓。后来赵云归家奔兄丧,到现在已过了三年服丧之期,不知道赵云是否仍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