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的斥候汇报说是数百人,其实是因为斥候不敢多逗留,粗略估算了一下而已。这支部队也就是三百人。
那为何这三百人为何会向张辽潜伏的地方前进?难道是江东方面察觉到了张辽等人阴谋。
其实不是的。
孙策在江东四大家族当中征召到了大量的人才,同时对四大家族的家奴和家丁都选择了壮丁充作军用。不过这些壮丁都只是听从他们本家主子的差遣。孙策本来是想要将这些壮丁全部打散,编入部队的,但是魏家和虞家的反对声音十分高涨,加上另外两家的也有不满的意思,让孙策无法坚决地落实自己的谋划。
算起来,这个时代很多部队都是为首武将的私人财产。士兵只是听从他们主将的命令,严重的话,其他人根本就没办法插手。甚至乎会出现除了主将之外的命令,就算是皇帝的圣旨,都没办法左右他们。这种私有化,有个好处就是部队的战斗力往往十分强悍。但最严重的就是一旦最高统治者失去了民心或者统治力,那么这些武将如果有异心,就会形成割据的局面。
孙家从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就是以自己家族的私兵开始的。
这种情况,涵盖了当今整个天下。比方说刘玉这边也有这样的情况,不过总的来说,比起孙策的江东要好很多。刘玉的势力是以地方出身为主,形成各个集团。好在刘玉的掌控力很强,也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这种是摆在明面上的规则,孙策想要改变是不可能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周瑜这个心机如丝的智者当然就有办法解决了。
对于这些不听话的世家,周瑜提议孙策将他们送到一些城池去当守军,将各地的守军调到前线过来。而且周瑜还更狠,对于这些不听话的世家,周瑜就表明不用给他们发俸禄和粮食,让他们自备粮草。同时严格约束他们不能扰民。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够在当地的驻地进行补给。
这可是够狠的啊。
当然这样的说法一说出来,自然是遭到反对的。
不过周瑜的解释很官方。现在的钱粮十分的紧张,江东每一处都是要用钱用粮的,特别是前线的将士,每天消耗的钱粮更是一笔最大的数字。当然了,周瑜也不是不给的,只要府库的钱粮充足了,这钱粮最后还是会给的。至于给多少,什么时候给,周瑜就没有说清楚,反正能够忽悠的就继续忽悠下去。
魏腾和虞翻算是听明白了,周瑜的意思就是摆明了让他们自己承担粮草。要是想要粮草的话,可能就要去前线了。说什么府库充足,完全是扯淡。充足不充足,都还不是孙策和周瑜两个人说了算。
去前线就没有必要了。家里面的子弟和壮丁都是金贵着,要是去了前线,没准孙策就让他们去当炮灰。
最后四大家族都同意了孙策和周瑜的意见,自带粮草前去驻地。
孙策对于四大家族这样的举动,立马就颁发了策令称赞,言语之中表示四家乃是江东的栋梁,江东缺少了谁,都不能缺少了这四家。
漂亮话是谁都会说的,只不过这些话对魏腾和虞翻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
魏腾是得罪过孙策的,他倒是无所谓了。但虞翻就惨了,直接被孙策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内,官职也被贬了。孙策对虞翻算是记恨上了,就等着虞翻犯错了。
那为何这三百人为何会向张辽潜伏的地方前进?难道是江东方面察觉到了张辽等人阴谋。
其实不是的。
孙策在江东四大家族当中征召到了大量的人才,同时对四大家族的家奴和家丁都选择了壮丁充作军用。不过这些壮丁都只是听从他们本家主子的差遣。孙策本来是想要将这些壮丁全部打散,编入部队的,但是魏家和虞家的反对声音十分高涨,加上另外两家的也有不满的意思,让孙策无法坚决地落实自己的谋划。
算起来,这个时代很多部队都是为首武将的私人财产。士兵只是听从他们主将的命令,严重的话,其他人根本就没办法插手。甚至乎会出现除了主将之外的命令,就算是皇帝的圣旨,都没办法左右他们。这种私有化,有个好处就是部队的战斗力往往十分强悍。但最严重的就是一旦最高统治者失去了民心或者统治力,那么这些武将如果有异心,就会形成割据的局面。
孙家从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就是以自己家族的私兵开始的。
这种情况,涵盖了当今整个天下。比方说刘玉这边也有这样的情况,不过总的来说,比起孙策的江东要好很多。刘玉的势力是以地方出身为主,形成各个集团。好在刘玉的掌控力很强,也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这种是摆在明面上的规则,孙策想要改变是不可能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周瑜这个心机如丝的智者当然就有办法解决了。
对于这些不听话的世家,周瑜提议孙策将他们送到一些城池去当守军,将各地的守军调到前线过来。而且周瑜还更狠,对于这些不听话的世家,周瑜就表明不用给他们发俸禄和粮食,让他们自备粮草。同时严格约束他们不能扰民。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够在当地的驻地进行补给。
这可是够狠的啊。
当然这样的说法一说出来,自然是遭到反对的。
不过周瑜的解释很官方。现在的钱粮十分的紧张,江东每一处都是要用钱用粮的,特别是前线的将士,每天消耗的钱粮更是一笔最大的数字。当然了,周瑜也不是不给的,只要府库的钱粮充足了,这钱粮最后还是会给的。至于给多少,什么时候给,周瑜就没有说清楚,反正能够忽悠的就继续忽悠下去。
魏腾和虞翻算是听明白了,周瑜的意思就是摆明了让他们自己承担粮草。要是想要粮草的话,可能就要去前线了。说什么府库充足,完全是扯淡。充足不充足,都还不是孙策和周瑜两个人说了算。
去前线就没有必要了。家里面的子弟和壮丁都是金贵着,要是去了前线,没准孙策就让他们去当炮灰。
最后四大家族都同意了孙策和周瑜的意见,自带粮草前去驻地。
孙策对于四大家族这样的举动,立马就颁发了策令称赞,言语之中表示四家乃是江东的栋梁,江东缺少了谁,都不能缺少了这四家。
漂亮话是谁都会说的,只不过这些话对魏腾和虞翻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
魏腾是得罪过孙策的,他倒是无所谓了。但虞翻就惨了,直接被孙策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内,官职也被贬了。孙策对虞翻算是记恨上了,就等着虞翻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