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并非后世礼教严谨到古板苛刻的年代,妇人特别是一家之正妻,是与家门主君有着相对平等的地位。
妆奁多寡,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哪怕是民间寒素门户,一旦是正礼大婚的亲事,往往也都要竭尽所能为自家出嫁的女子准备一份嫁妆。而这份嫁妆,是完完全全属于妇人自身所有,可以传及子女,无论夫家还是母家都不可随意侵占。
所以这个时代,妇人的社会地位是有着独立的经济能力为基础。这样一个家庭伦理观念,已经贴近沈哲子所来的那个时代。
后世论及前代所谓妒妇云云,那已经是将妇人物化看作一个附属品,不该有独立的人格,但其实魏晋之际,很多后世看来妒妇的行为,并非男女情事又或恃宠而骄,而是在捍卫自己作为家门主妇的权力。特别是那种别室藏娇的行为,主妇追打上门是要比后世捉小三还要正义的举动。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地位,这在很多时候都是通行的。沈家未必有籍此强压亲家的意思,但却是实实在在给桓家出了一个大难题。
銍县桓氏既非巨室,也非名门,能够与沈氏结亲已经颇惹非议,如果在这件事情上再被强压一头,桓氏沦为世道笑柄已经可见。
在那段时间里,桓伊也真是深刻感受到许多馨士馆不曾教授、经义也未涉及的人间困事。沈家的小娘子,他是由衷的心仪,而能够成为大将军的妹婿,大凡出身馆院者相信没有人会拒绝。
但就算是两情相悦,两家也都认可这门婚事,当世道标准所带来的巨大差距摆在眼前时,也真是让人一筹莫展。
就算桓宣提前归洛,他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法子,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桓家一定要准备足够相匹配这一份妆奁的礼仪,最起码不能相差悬殊。简而言之,那就是钱。
虽然桓伊并不是桓宣自己的儿子,但这桩婚事却是整个家门一个契机,自然也要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可是桓宣虽然位高权重,但早年在襄阳是废土重建,之后在关中又是事务繁忙,且不说他根本不是一个贪鄙之人,就算是也根本没有供他大肆敛财的机会。
事情没来由的就此打住大半个月,最终还是桓宣舍去脸面投书大将军处道此困扰。沈哲子得悉后也真是哭笑不得,只能再作传讯,让家人们大大削去明面上的妆奁,不要给桓家过多难堪和压力,因为区区一点面子问题破坏一桩佳偶良缘。
这也谈不上是上赶着嫁女,第一沈家不缺钱,也不需要借此抬势,第二桓家若真能做出相匹配的仪制,他反而需要叫停婚事,先派人把桓家仔细查上一查。
但就算是如此,之后婚事也给桓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桓伊久在学中,其父桓景则常年担任行台清职,靠着桓宣的资助,才算是将婚事继续进行下去。
而之后在江东所举行的婚礼,桓伊也真是结结实实领略到沈氏作为江东第一门户的深厚底蕴。
他的丈人沈充更是素来不知收敛为何物,各边前来贺喜宾客,几乎塞满了大半个武康县,流水宴席更是沿龙溪排出几十里外。婚礼前前后后那几日,桓伊见到的生面孔没有一万只怕也有八千,反正之后很长时间,他一度脸盲到连人都认不出来了。
之后在江东又住了一段时间,丈人沈充见他最多说的话那就是:“浮财并生计,有我则无患。儿辈只需打磨才器,助你妻兄分劳谋功,凭才凭功得于自立,勿令我女归省之际耻夸家事。”
但抛开这些小节上的事情,对于这一桩婚事,桓伊也是发自肺腑的喜悦,娇妻可人,亲友称羡。他也因此能与大将军于家宴畅谈,这是往年想都不敢想的幸事。
席中沈哲子除了欣慰于小妹幸得佳偶之外,还有一点也比较欣慰,那就是在场这些家人们对待桓伊也都非常热情和气,不因本家势大而有轻慢。哪怕只是装的,还能够意识到这些细节,久而成习,也是一桩好事。
妆奁多寡,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哪怕是民间寒素门户,一旦是正礼大婚的亲事,往往也都要竭尽所能为自家出嫁的女子准备一份嫁妆。而这份嫁妆,是完完全全属于妇人自身所有,可以传及子女,无论夫家还是母家都不可随意侵占。
所以这个时代,妇人的社会地位是有着独立的经济能力为基础。这样一个家庭伦理观念,已经贴近沈哲子所来的那个时代。
后世论及前代所谓妒妇云云,那已经是将妇人物化看作一个附属品,不该有独立的人格,但其实魏晋之际,很多后世看来妒妇的行为,并非男女情事又或恃宠而骄,而是在捍卫自己作为家门主妇的权力。特别是那种别室藏娇的行为,主妇追打上门是要比后世捉小三还要正义的举动。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地位,这在很多时候都是通行的。沈家未必有籍此强压亲家的意思,但却是实实在在给桓家出了一个大难题。
銍县桓氏既非巨室,也非名门,能够与沈氏结亲已经颇惹非议,如果在这件事情上再被强压一头,桓氏沦为世道笑柄已经可见。
在那段时间里,桓伊也真是深刻感受到许多馨士馆不曾教授、经义也未涉及的人间困事。沈家的小娘子,他是由衷的心仪,而能够成为大将军的妹婿,大凡出身馆院者相信没有人会拒绝。
但就算是两情相悦,两家也都认可这门婚事,当世道标准所带来的巨大差距摆在眼前时,也真是让人一筹莫展。
就算桓宣提前归洛,他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法子,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桓家一定要准备足够相匹配这一份妆奁的礼仪,最起码不能相差悬殊。简而言之,那就是钱。
虽然桓伊并不是桓宣自己的儿子,但这桩婚事却是整个家门一个契机,自然也要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可是桓宣虽然位高权重,但早年在襄阳是废土重建,之后在关中又是事务繁忙,且不说他根本不是一个贪鄙之人,就算是也根本没有供他大肆敛财的机会。
事情没来由的就此打住大半个月,最终还是桓宣舍去脸面投书大将军处道此困扰。沈哲子得悉后也真是哭笑不得,只能再作传讯,让家人们大大削去明面上的妆奁,不要给桓家过多难堪和压力,因为区区一点面子问题破坏一桩佳偶良缘。
这也谈不上是上赶着嫁女,第一沈家不缺钱,也不需要借此抬势,第二桓家若真能做出相匹配的仪制,他反而需要叫停婚事,先派人把桓家仔细查上一查。
但就算是如此,之后婚事也给桓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桓伊久在学中,其父桓景则常年担任行台清职,靠着桓宣的资助,才算是将婚事继续进行下去。
而之后在江东所举行的婚礼,桓伊也真是结结实实领略到沈氏作为江东第一门户的深厚底蕴。
他的丈人沈充更是素来不知收敛为何物,各边前来贺喜宾客,几乎塞满了大半个武康县,流水宴席更是沿龙溪排出几十里外。婚礼前前后后那几日,桓伊见到的生面孔没有一万只怕也有八千,反正之后很长时间,他一度脸盲到连人都认不出来了。
之后在江东又住了一段时间,丈人沈充见他最多说的话那就是:“浮财并生计,有我则无患。儿辈只需打磨才器,助你妻兄分劳谋功,凭才凭功得于自立,勿令我女归省之际耻夸家事。”
但抛开这些小节上的事情,对于这一桩婚事,桓伊也是发自肺腑的喜悦,娇妻可人,亲友称羡。他也因此能与大将军于家宴畅谈,这是往年想都不敢想的幸事。
席中沈哲子除了欣慰于小妹幸得佳偶之外,还有一点也比较欣慰,那就是在场这些家人们对待桓伊也都非常热情和气,不因本家势大而有轻慢。哪怕只是装的,还能够意识到这些细节,久而成习,也是一桩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