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在本书的第一卷《送信人》中有讲过,仁宗皇帝在接连痛失两位皇子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仅有的二皇子,当时已被封为雍王的赵昕,在经过痛苦的思考之后,就假意对外宣布雍王赵昕因病夭亡。

    而实则是将自己的皇子赵昕改名为雍昕,仍留在皇家大内进行养育和保护。

    为自己的皇子改名,就是实际废除了其皇位继承人的身份,以此来让自己的皇子远离皇位的争夺,避免自己唯一的儿子再遭不测。

    当时在雍王赵昕出生之后,仁宗皇帝为护其周全,就将原属皇室内卫禁军的“紫衣卫”改名为“雍王卫”,专门来对雍王赵昕进行周密的保护。

    在被迫给皇子改名变更身份之后,为了加强“雍王卫”的皇家宗室身份,也为了考察自己的弟弟,被封为濮王的赵允让。

    仁宗皇帝就从自己弟弟的子嗣中挑选了两个男孩赐姓“王”、“卫”二姓,封为郡王,令其担任“雍王卫”的副使,统辖“雍王卫”保护皇室安全,督察文武百官。

    仁宗皇帝此举也是在与自己的弟弟互为取信,为之后的操作做好铺垫。

    在经过暗中进行的考察之后,确定濮王赵允让对自己是一颗赤胆忠心,并无什么问题之后,仁宗皇帝就将自己弟弟当时尚年幼的第十三子赐名为赵宗实,接入皇宫,交由皇后进行抚养,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之所以选择自己弟弟的第十三子,就是因为其与自己的皇儿赵昕是同龄人,且为人恭孝谦让,敦厚稳重。

    仁宗皇帝在亲自考察过弟弟的这个十三子之后,甚为满意,觉得将来让这个孩子承继大统,必不会为难自己的皇儿赵昕的。

    仁宗皇帝为了自己的皇儿将来一生无虞,可谓是煞费苦心了。

    所以,在目前仁宗皇帝已无自己的皇子承继大统的情况下,皇宫大内之中,只有一个选自濮王赵允让子嗣中的幼子,被接入宫中由皇后亲自抚养。

    那么,实际上的情况就是,濮王赵允让的儿子将来会正式过继给仁宗皇帝,成为当今君上的皇子,今后的皇太子,以后的大宋皇帝。

    你说,濮王赵允让有着这样一个未来皇帝亲身父亲的尊贵身份,又有两子实封郡王之后入职“雍王卫”担任副使,那么在其发表明确的意见,且是支持当今君上的意见之后,谁人敢再与其拧着干呢?

    这再与其背道而驰的话,可就是在与当今君上意见相悖,同未来君上的亲身父亲在对着干了。

    而且,明眼人来看这“雍王卫”中的属官和士卒的配置,摆明就是一支皇室禁军中的精锐之师。

    然而,其又有着超越皇室禁军很多的强悍战力,这样一支保护皇室安全和督察百官行止的队伍,即便是权力再大,但有着仁宗皇帝的全力支持,又是皇家宫禁之事,做为臣子的满朝文武实是没有必要为此较真的。

    只要,皇位大统无虞,后宫安定,边疆平稳,朝局无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向上,大臣们还有什么可抱怨和追求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