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科技集团公司技术团队在杨杰这个技术方案制备出来的忆阻器能够在高达340℃的温度下稳定工作并且保持良好的开关性能,而且器件抗形变的能力也是非常高,这个性能也满足了器件在航空航天、军事、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等应用中对于电子元件耐热性的需求。

    正是攻克了这些关键技术,梅溪湖大学的神经元计算机才变成了现实。

    虽然说这套神经元计算机现在的“脑容量”只相当于一只苍蝇,不过这套系统已经足够聪明了。

    因为现在白冰带领的技术团队还在为这套系统开发新的编程工具,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为神经元计算机是全新的系统架构,必须重新开发编程语言和系统,还要开发工具软件,要不然这套系统是很难运用的,杨杰倒是不急着将这套系统进行商用化。

    另外他还是嫌这种处理器芯片体积大,龙芯半导体公司正在研发3D堆栈处理器,往芯片里面塞入更多的神经元核心,至少还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流片出来。

    这套神经元计算机的出现也只是让华兴科技集团公司一只脚迈进了类脑计算机的大门里面,往后还有大量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克。

    因为到现在为止脑科学家们对人类的大脑认知水平还少得可怜,神经元计算机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现在还真的不好说。

    不过当从现在这套神经元计算机的表现出来的高性能来说,无疑证明白冰带领的技术团队研发的方向是对的。

    随着脑科学家对人类越来越多的了解,这套神经元计算机在硬件上之后还会有更多的改进,出现更多的型号,杨杰自己本身作为这方面的科学家也是非常清楚的。

    虽然这些科研项目需要持续地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不过杨杰知道这些钱投入进去是非常值得的。

    这套神经元计算机按照现在的这个进度,再有几年时间就可以投入商业化运用了,这会使得华兴科技集团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上面再次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而且光是忆阻器这种器件拥有超小的尺寸,极快的擦写速度,超高的擦写寿命,多阻态开关特性,并且和现在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制程工艺有着非常好的兼容性,也为华兴科技集团敲开了另一种存储芯片的市场。

    当然,这种忆阻器也不是没有缺点的,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存储存储密度比较低。

    现在技术团队也是在研发3D堆叠的芯片结构来提高忆阻器芯片的储存容量,要想取代现阶段的闪存芯片还是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杨杰并不着急,他随后也是对脑机技术部门研发的头戴式脑机接口样品设备。

    这款头戴式设备脑机设备从04年就开始启动了,负责这款产品设备研发的是神经学家郑绍刚,他带领的技术团队开发这个项目的想法是从大脑中提取这些微弱信号,解码它们的意思,并将它们传递到四肢,就可以绕过脊椎,重新将大脑和身体连接起来。

    触摸和运动的信号在大脑中显得杂乱无章,因为每个动作都对应独特的信号,光是提取这些信号并进行分析解码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并将这些解码的大脑信号,分离为与预期运动和触觉相对应的信号发送到使用者上肢和下肢的电极套和振动带让使用者感受到触觉并且进行活动也是非常大的挑战。

    为此技术部门也是招募了数名因脊髓损伤或因患病瘫痪而行动能力的患者参与到实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