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以前我们读书的学校办了一家知青馆啦!里面都是过去知青生活过的场景,饭菜也非常的有特色,哪天去玩玩?”
“好”我若有所思地答应着,知青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对中国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到来我刚刚出生,但是在我们这发生的故事却广为流传。“如果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是不是很有人看?引起大家的共鸣?”
“当然,人们怀旧的情怀是非常深的,如今他们老了,都想回来走一走,看一看,如果你写这方面的题材,正是适逢其时。”
“不忙,我们去看看?”
“明天下午去怎样?”
“好。”
我爷爷今年70多岁了,特别的和蔼可亲,他常常到街上喝茶。他对我和小丽谈恋爱,特别的赞同,曾经跟我说:“小丽的额头很高,是富贵的相征,你要好好待她,将来肯定家庭兴旺发达。”
爷爷一个人住在单人棚上,离这里半里多路,他在门口种了半亩地蔬菜,碧绿青翠,连一点杂草都没有,常常拿到街上来卖,挣点零用钱。他下的蔬菜秧苗,特别的受欢迎,人们争相购买。
我跟他说和小丽出去玩,他很高兴。第二天,他来到店中,吃完茶留了下来。吃过饭,我和小丽骑上摩托车向“知青馆”驰去。
从我们村向西有一条曲曲折折的马路,经过一条小河,它是从西山淌下来的山泉,特别清冽,是人们灌溉庄稼的好水源,它象一首歌在我们身边吟唱。
小时候上学我们都是走路,三四里路不近也不远,过两个小村庄就到了。
如今校园已经不复存在,一片废墟,成了花木地和养殖场,当初读书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桑林,我们经常钻进里面釆桑果,吃得满嘴满手都是黑紫色,让人忍俊不禁。下面是学校的鱼塘,围一圈看校工捉鱼的情景,历历在目。还有几亩田,我们曾经在里面干过活。
再往北上,就是原来的茶场,绵延起伏几百亩的茶山,郁郁葱葱,飘着淡淡的清香,如今也种了花木和西瓜等旱作物。在茶场办公室原址,一家由知青创办的“知青馆”农庄赫然在目。
原来茶场的门楼还在,经过改装,两扇沉重的大门,似乎要把知青岁月和现代社会隔开来,透着几分神秘。农庄仍在装修,一位卫士模样的人为我们打开了门。
仿佛历史又展现在眼前,一个很大很大的庭院,种着花木和树,郁郁葱葱,百花齐放,飘着清香。如同四合院,南面、西面、北面,还是一层的瓦房,墙面没有粉刷,青砖黛瓦,别有一番风味,里面甚至是水泥大梁,原汁原味地展示着当初贫穷的印迹,有一间间用餐的雅座。有一间间的卧室,木头床,蚊帐,煤油灯……仿佛回到了知青生活的场景。东面和北面一角,是二层建筑,依然是简单的摆设,有着知青时代的特征。墙上挂的钟,明堂摆的中堂画,四周放的水壶等等。干净整洁的桌凳,也是木质的,都显示着当年的印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好”我若有所思地答应着,知青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对中国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到来我刚刚出生,但是在我们这发生的故事却广为流传。“如果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是不是很有人看?引起大家的共鸣?”
“当然,人们怀旧的情怀是非常深的,如今他们老了,都想回来走一走,看一看,如果你写这方面的题材,正是适逢其时。”
“不忙,我们去看看?”
“明天下午去怎样?”
“好。”
我爷爷今年70多岁了,特别的和蔼可亲,他常常到街上喝茶。他对我和小丽谈恋爱,特别的赞同,曾经跟我说:“小丽的额头很高,是富贵的相征,你要好好待她,将来肯定家庭兴旺发达。”
爷爷一个人住在单人棚上,离这里半里多路,他在门口种了半亩地蔬菜,碧绿青翠,连一点杂草都没有,常常拿到街上来卖,挣点零用钱。他下的蔬菜秧苗,特别的受欢迎,人们争相购买。
我跟他说和小丽出去玩,他很高兴。第二天,他来到店中,吃完茶留了下来。吃过饭,我和小丽骑上摩托车向“知青馆”驰去。
从我们村向西有一条曲曲折折的马路,经过一条小河,它是从西山淌下来的山泉,特别清冽,是人们灌溉庄稼的好水源,它象一首歌在我们身边吟唱。
小时候上学我们都是走路,三四里路不近也不远,过两个小村庄就到了。
如今校园已经不复存在,一片废墟,成了花木地和养殖场,当初读书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桑林,我们经常钻进里面釆桑果,吃得满嘴满手都是黑紫色,让人忍俊不禁。下面是学校的鱼塘,围一圈看校工捉鱼的情景,历历在目。还有几亩田,我们曾经在里面干过活。
再往北上,就是原来的茶场,绵延起伏几百亩的茶山,郁郁葱葱,飘着淡淡的清香,如今也种了花木和西瓜等旱作物。在茶场办公室原址,一家由知青创办的“知青馆”农庄赫然在目。
原来茶场的门楼还在,经过改装,两扇沉重的大门,似乎要把知青岁月和现代社会隔开来,透着几分神秘。农庄仍在装修,一位卫士模样的人为我们打开了门。
仿佛历史又展现在眼前,一个很大很大的庭院,种着花木和树,郁郁葱葱,百花齐放,飘着清香。如同四合院,南面、西面、北面,还是一层的瓦房,墙面没有粉刷,青砖黛瓦,别有一番风味,里面甚至是水泥大梁,原汁原味地展示着当初贫穷的印迹,有一间间用餐的雅座。有一间间的卧室,木头床,蚊帐,煤油灯……仿佛回到了知青生活的场景。东面和北面一角,是二层建筑,依然是简单的摆设,有着知青时代的特征。墙上挂的钟,明堂摆的中堂画,四周放的水壶等等。干净整洁的桌凳,也是木质的,都显示着当年的印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