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之后,大明最后一个改制卫所,西南的陵川卫改制为垦殖公司被派往莫卧儿地区,至此大明关内之地再也没有一个卫所存在。

    七年的卫所迁移活动,大明先后迁移了两百三十六个卫所,涉及人口一千三百五十万人。

    第一批前往东北的卫所现在不仅自给自足,每年的产出都有数百万两白银。

    例如营口所,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人口三十万的大港,涉及运输、造船、原木、粮食、药材、港口、等等十几个行业。

    随着最后一个卫所改制迁移,大明卫所制彻底终结,原本背在身上的负担,此刻已经变成大明新的造血机器源源不断的为朱慈烺输送着养料。

    由卫所打头开发,百姓跟进的开发模式,先后吸引了三倍于卫所人数的百姓迁移。

    加上大明这三年来的连续干旱,复兴四年,大明关内人口总数首次降低到九千五百万左右。

    除了人口总数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大明工业人口和城市人口的飞速增加。大明紧紧排名前二十的大城总人口就突破了一千五百万。

    而城市总人口超过了四千万,城市人口占比超过百分之四十。

    部分山区,地质恶劣,灾害频发的地区,人口全部迁空。

    其中山西陕西的黄土高原除了留下种树的百姓,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人口,山西总人口已经不足三百万,成为人口迁出比例最高的省份。

    地租的一降在降,让不少地主选择抛售土地进城开厂,低价的降低,使得不少百姓进城务工两年回家就能买上一亩良田。

    所以进城务工,从佃户变地主成为风尚,有些人没有去,那是因为贪恋国家工程丰厚的报酬。

    大明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官方的鼓励移民政策,但是前期允许垦殖公司自由招募的政策,导致即使官方不鼓励,百姓总还是被各种垦殖公司的诱惑给忽悠走。

    除了几个工业强省之外,大部分省份都处在人口外流状态,尤其是中原干旱的省份,连续三年的干旱已经足够让人失去信心。

    各种缺人,种植园缺少劳动力种地,工厂缺工人开动机器,矿场缺少矿工开矿,冶炼厂缺少人冶铁。

    总之在单位劳动生产力低下的时候,增加人手无疑是增加产量的最好方法。

    除了普及蒸汽机的使用之外,朱慈烺能选择的只有纵容奴隶贸易,只有大量使用奴隶才能填补人力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