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谁愿意负责守卫南京
第十七章谁愿意负责守卫南京
**自上海撤退后,日军除于淞沪正面向**追击外,另约3个师团沿京杭国道西进,先后攻陷平湖镇和嘉兴,并向吴兴推进。**第7军(周祖晃部)于吴兴阻击日寇,新抵战区的川军23集团军(刘湘部,约6个师,但抵达的约5个师)也立即开往广德策应。广德,蒋介石将这里作为南京侧翼的重要屏障,也是中方在淞沪战场的最后一个堡垒。其时,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病重,由23集团军副总司令唐式遵兼任21军军长率领,21军、23军(潘文华军长)在太湖以西的广德至金村一线设防。144师师长,川中名将郭勋祺腿部负伤,坚持坐担架督战,血战金村;146师师长刘兆黎亲自在一线作战,145师在广德正面从11月27日战至11月30日,全师基本打光,师长饶国华自杀殉国,广德沦陷。**组织兵力星夜穿越浙皖边境,攻击日军,日军仓促应战,腹背受敌,12月2日,光复广德。第7军在吴兴阻击日第6师团主力6天后不支,退守孝丰、宁国附近。23集团军在长兴广德一带掩护锡澄线后撤的**,阻击追敌达十日之久,12月初退守宁国一带,淞沪会战至此结束。
由于蒋介石在淞沪会战后期临阵换将,以及**部分队伍军纪涣散,在接到向西撤退的命令后竟出现了全面的溃败。混乱中退下来的部队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利用既设的两道国防工事进行抵抗,更有甚者,有的工事管理员先行逃离,以至于退下来的部队连工事的门都打不开,有的部队只好砸开铁锁,进入工事抵抗。有的部队干脆绕道而行,一路向西狂退。结果,**就像被日军赶鸭子一样,一路狂奔至南京。
首都南京危在旦夕!南京防守已成燃眉之急!
何去何从?蒋介石举棋未定,他与11月17日、18日、19日接连三天邀请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刘斐、唐生智、谷正伦、王俊等召开最高国防会议,商议对策。已唐生智为首的认为,南京为中国首都,举世瞩目,又是先总理陵寝所在,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要守;何应钦认为应当放弃南京,因为日军攻势太猛,南京现在又都是从上海退下来的疲惫之师,弃守南京从军事角度应当更利于保存军队实力。蒋介石出于政治原因,肯定是要守的,白崇禧心里明白蒋的想法,可从军事角度他赞成何应钦的弃守主张,于是站起来,“委员长,我认为有三点不利于防守南京。一是,南京号称虎踞龙盘,被长江弯半环住,背水而坐,在冷兵器时代,的确是很有利,可在现代战争下,他反倒成了死地,因为日军可以从水路、陆路、天空对南京进行三维攻击,而守军则成为背水而战之势,背水列阵,兵家大忌。此为一不可战;二是,南京守军均为上海血战之后的败兵,士兵疲惫,士气低落,兵无斗志,将无战意,此二不可战;三是,日军此时正处于战略进攻阶段,华北、华中同时进攻,兵势正盛之时,此时也不是我们应当死拼死守之时,保存抗日精锐是当务之急。以上这三点,我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说的,建议向国际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使南京市民免遭涂炭。”听了白崇禧的话,蒋介石的眉头一动,但瞬息又恢复,眼光坚决而又怆然的扫过众位高级将领,“诸位,我意已决,南京是中华民国的国都,是国父陵寝之所在,不论出于什么目的,都是要守的,只是到底是死守还是象征性抵抗,待守南京的人选定下来后再决定。”
11月20日,中央发出中华民国迁都布告,宣告临时首都迁往武汉。
11月23日,蒋介石再次召开国防会议,守南京的人选问题必须要定下来了。“谁愿意负责守卫南京?”蒋介石沉稳而清晰地问道。会场一片沉寂,没有人说话。蒋介石的眼睛逐一扫过眼前这些高级将领,可他们在蒋介石的眼光瞄过来时不是低下头就是将脸转到旁处,蒋介石阴沉着脸,刚准备点名任命,失意多年的唐生智沉着坚定的站了起来,果断的说:“委员长,若没有别人负责,孟潇愿勉为其难。我一定坚决死守,誓与南京共存亡!”蒋介石马上说:“很好,孟潇不愧为国家上将,就由孟潇负责。”
蒋介石遂下令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唐生智保荐的老部下)为副司令长官,周澜为参谋长。会议同时决定: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宋希濂第71军(实则一个师,36师),徐源泉第10军所属41、48师,孙元良第72军(实则一个师)第88师,王敬久第78军(实则一个师)第87师,**第36旅,以及宪兵2个团,炮兵第8团1个营等部约7万人防守南京。
唐生智就职后,立即在铁道部大楼组建司令部,并按照计划,调兵遣将:部署第10军在栖霞山、乌龙山一带,担负连接乌龙山要塞炮台、封锁长江和阻击沿沪宁路西进之日军;第30师、**第36旅在江山、幕府山、下关、挹江门一带,担负连接狮子山要塞和阻击来攻之敌的任务;教导总队在紫金山、麒麟门、中山门一带,阻击京杭公路来犯的日军;87师、88师在光华门、红庄山、通济门及雨花台一带。其余部队一律担负预备队,负责城防及防空任务。这样,大体上形成了拱卫南京的覆廊阵线。后来,自苏州退下来的王耀武第51师、冯圣法第58师也加入了南京保卫战,担负守备淳化、牛头山一带的防务,镇江退下来的叶肇第66军2个师和邓光龙83军2个师担负句容、汤水镇一带的守备任务。这样,拱卫南京的外围阵线也告形成。南京守备的总兵力也由原来的7万人增至11万多人。
11月2日下午,唐生智对新闻记者发表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谈话,为了表示背水一战的决心,他要交通部长俞鹏飞亲自到下关和浦口,撤去所有渡轮,严禁任何部队或军人从下关过江。11月29日,蒋介石亲自率领唐生智、罗卓英等一批将领视察南京防卫阵地。12月4日,日军主力沿京芜路,一部沿京杭路,各出现在秣陵关及句容附近,当晚,两地失守。7日,日军开始向南京外围阵地发起攻击。这天早晨,蒋介石离开南京飞往江西。飞机起飞,蒋介石特意让飞机绕南京一周。飞机上,他看到东南方向日军炮弹爆炸腾起的烟雾,一条条火舌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炫目的弧线,东南方向已被封锁了,蒋介石心里默念。看着机翼下的紫金山、栖霞山、钟山,长江如带绕过南京北部,那里,暂时没有看见地面有开火的迹象,蒋介石默默地注视着自己的国都,仿佛要将南京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峰都记在心里。宋美龄劝他休息一下,蒋介石缓缓闭上眼睛,黯然神伤的说了一句:“原想以陶德曼调停争取一点时间,让部队休整一下,现在不行了。”宋美龄轻轻给他披上一件衣服,“你太累了,别想那么多了。”
12月8日,淳化、汤山、龙潭等地相继失守。9日,日军步兵在10余辆坦克的掩护下,攻占了光华门大校场和通光营房。一架飞机飞临南京城上空,投下一个空投袋,部队捡起来,见书“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收”。交给司令部,唐生智打开一看,原来是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致唐生智的劝降信,称:日本军对负隅顽抗的人将格杀勿论,但对一般无辜之良民及没有敌意的中**队将宽大为怀,并保障其安全。特别是对于东亚之文化,更将竭力予以保护。然而,贵军如果继续抵抗的话,南京将无法免于战火,千年文化精髓见将会毁于一旦,10年的苦心经营也将化为乌有。”限12月10日午时答复,否则开始攻城。
唐生智一声冷笑,顺手将劝降信丢进垃圾篓。下令:各部准备与敌死战。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自上海撤退后,日军除于淞沪正面向**追击外,另约3个师团沿京杭国道西进,先后攻陷平湖镇和嘉兴,并向吴兴推进。**第7军(周祖晃部)于吴兴阻击日寇,新抵战区的川军23集团军(刘湘部,约6个师,但抵达的约5个师)也立即开往广德策应。广德,蒋介石将这里作为南京侧翼的重要屏障,也是中方在淞沪战场的最后一个堡垒。其时,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病重,由23集团军副总司令唐式遵兼任21军军长率领,21军、23军(潘文华军长)在太湖以西的广德至金村一线设防。144师师长,川中名将郭勋祺腿部负伤,坚持坐担架督战,血战金村;146师师长刘兆黎亲自在一线作战,145师在广德正面从11月27日战至11月30日,全师基本打光,师长饶国华自杀殉国,广德沦陷。**组织兵力星夜穿越浙皖边境,攻击日军,日军仓促应战,腹背受敌,12月2日,光复广德。第7军在吴兴阻击日第6师团主力6天后不支,退守孝丰、宁国附近。23集团军在长兴广德一带掩护锡澄线后撤的**,阻击追敌达十日之久,12月初退守宁国一带,淞沪会战至此结束。
由于蒋介石在淞沪会战后期临阵换将,以及**部分队伍军纪涣散,在接到向西撤退的命令后竟出现了全面的溃败。混乱中退下来的部队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利用既设的两道国防工事进行抵抗,更有甚者,有的工事管理员先行逃离,以至于退下来的部队连工事的门都打不开,有的部队只好砸开铁锁,进入工事抵抗。有的部队干脆绕道而行,一路向西狂退。结果,**就像被日军赶鸭子一样,一路狂奔至南京。
首都南京危在旦夕!南京防守已成燃眉之急!
何去何从?蒋介石举棋未定,他与11月17日、18日、19日接连三天邀请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刘斐、唐生智、谷正伦、王俊等召开最高国防会议,商议对策。已唐生智为首的认为,南京为中国首都,举世瞩目,又是先总理陵寝所在,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要守;何应钦认为应当放弃南京,因为日军攻势太猛,南京现在又都是从上海退下来的疲惫之师,弃守南京从军事角度应当更利于保存军队实力。蒋介石出于政治原因,肯定是要守的,白崇禧心里明白蒋的想法,可从军事角度他赞成何应钦的弃守主张,于是站起来,“委员长,我认为有三点不利于防守南京。一是,南京号称虎踞龙盘,被长江弯半环住,背水而坐,在冷兵器时代,的确是很有利,可在现代战争下,他反倒成了死地,因为日军可以从水路、陆路、天空对南京进行三维攻击,而守军则成为背水而战之势,背水列阵,兵家大忌。此为一不可战;二是,南京守军均为上海血战之后的败兵,士兵疲惫,士气低落,兵无斗志,将无战意,此二不可战;三是,日军此时正处于战略进攻阶段,华北、华中同时进攻,兵势正盛之时,此时也不是我们应当死拼死守之时,保存抗日精锐是当务之急。以上这三点,我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说的,建议向国际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使南京市民免遭涂炭。”听了白崇禧的话,蒋介石的眉头一动,但瞬息又恢复,眼光坚决而又怆然的扫过众位高级将领,“诸位,我意已决,南京是中华民国的国都,是国父陵寝之所在,不论出于什么目的,都是要守的,只是到底是死守还是象征性抵抗,待守南京的人选定下来后再决定。”
11月20日,中央发出中华民国迁都布告,宣告临时首都迁往武汉。
11月23日,蒋介石再次召开国防会议,守南京的人选问题必须要定下来了。“谁愿意负责守卫南京?”蒋介石沉稳而清晰地问道。会场一片沉寂,没有人说话。蒋介石的眼睛逐一扫过眼前这些高级将领,可他们在蒋介石的眼光瞄过来时不是低下头就是将脸转到旁处,蒋介石阴沉着脸,刚准备点名任命,失意多年的唐生智沉着坚定的站了起来,果断的说:“委员长,若没有别人负责,孟潇愿勉为其难。我一定坚决死守,誓与南京共存亡!”蒋介石马上说:“很好,孟潇不愧为国家上将,就由孟潇负责。”
蒋介石遂下令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唐生智保荐的老部下)为副司令长官,周澜为参谋长。会议同时决定: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宋希濂第71军(实则一个师,36师),徐源泉第10军所属41、48师,孙元良第72军(实则一个师)第88师,王敬久第78军(实则一个师)第87师,**第36旅,以及宪兵2个团,炮兵第8团1个营等部约7万人防守南京。
唐生智就职后,立即在铁道部大楼组建司令部,并按照计划,调兵遣将:部署第10军在栖霞山、乌龙山一带,担负连接乌龙山要塞炮台、封锁长江和阻击沿沪宁路西进之日军;第30师、**第36旅在江山、幕府山、下关、挹江门一带,担负连接狮子山要塞和阻击来攻之敌的任务;教导总队在紫金山、麒麟门、中山门一带,阻击京杭公路来犯的日军;87师、88师在光华门、红庄山、通济门及雨花台一带。其余部队一律担负预备队,负责城防及防空任务。这样,大体上形成了拱卫南京的覆廊阵线。后来,自苏州退下来的王耀武第51师、冯圣法第58师也加入了南京保卫战,担负守备淳化、牛头山一带的防务,镇江退下来的叶肇第66军2个师和邓光龙83军2个师担负句容、汤水镇一带的守备任务。这样,拱卫南京的外围阵线也告形成。南京守备的总兵力也由原来的7万人增至11万多人。
11月2日下午,唐生智对新闻记者发表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谈话,为了表示背水一战的决心,他要交通部长俞鹏飞亲自到下关和浦口,撤去所有渡轮,严禁任何部队或军人从下关过江。11月29日,蒋介石亲自率领唐生智、罗卓英等一批将领视察南京防卫阵地。12月4日,日军主力沿京芜路,一部沿京杭路,各出现在秣陵关及句容附近,当晚,两地失守。7日,日军开始向南京外围阵地发起攻击。这天早晨,蒋介石离开南京飞往江西。飞机起飞,蒋介石特意让飞机绕南京一周。飞机上,他看到东南方向日军炮弹爆炸腾起的烟雾,一条条火舌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炫目的弧线,东南方向已被封锁了,蒋介石心里默念。看着机翼下的紫金山、栖霞山、钟山,长江如带绕过南京北部,那里,暂时没有看见地面有开火的迹象,蒋介石默默地注视着自己的国都,仿佛要将南京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峰都记在心里。宋美龄劝他休息一下,蒋介石缓缓闭上眼睛,黯然神伤的说了一句:“原想以陶德曼调停争取一点时间,让部队休整一下,现在不行了。”宋美龄轻轻给他披上一件衣服,“你太累了,别想那么多了。”
12月8日,淳化、汤山、龙潭等地相继失守。9日,日军步兵在10余辆坦克的掩护下,攻占了光华门大校场和通光营房。一架飞机飞临南京城上空,投下一个空投袋,部队捡起来,见书“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收”。交给司令部,唐生智打开一看,原来是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致唐生智的劝降信,称:日本军对负隅顽抗的人将格杀勿论,但对一般无辜之良民及没有敌意的中**队将宽大为怀,并保障其安全。特别是对于东亚之文化,更将竭力予以保护。然而,贵军如果继续抵抗的话,南京将无法免于战火,千年文化精髓见将会毁于一旦,10年的苦心经营也将化为乌有。”限12月10日午时答复,否则开始攻城。
唐生智一声冷笑,顺手将劝降信丢进垃圾篓。下令:各部准备与敌死战。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