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道喜的人虽称不上门庭若市,但每日送到府上的请帖却不在少数,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裴桓收下请帖是为礼,后再一一拜访过去,成全对方的体面,然该婉拒的婉拒,该道谢的道谢,这是节。

    这年金秋时节,顾芳池派人给裴桓送来份喜帖。

    喜帖上盖着礼部曾尚书的印鉴,上写顾芳池与曾小姐的喜事,就定在下月初八,先前裴桓听闻他将家中母亲与义妹接来盛京,想来就是为此事做准备的。

    那晚在得意楼,裴桓说他心中分明已有决断,便是知道他的两难,其实只是想为自己内心的愧疚,向人寻个认同而已。

    裴桓谈不上认同与否,人各有志罢了。

    念安过了九岁生辰后,裴桓将她送进了弘文馆的童学堂读书。

    起初他还有些担心她性弱怕生,难以融入学堂,但实际后来每日去学堂接她下学,听到的都是各人对念安的夸奖。

    先生们夸她聪慧乖巧,千金们喜欢与她结伴而行,而公子们则总会在裴桓照看不到的地方,用各种各样的礼物塞满念安的小书箱。

    若论学堂中唯一与念安不甚相合的,雀梅说是位徐小姐,开国伯府的小千金,徐静安。

    缘由十分孩子气,念安没去学堂前,这位徐小姐样样都是第一,众星捧月惯了,突然被念安分走光芒后,便不太高兴了。

    “家主不知,徐小姐仰仗家中势大,平日没少找咱们小姐的茬儿,小姐懂事不愿给您惹麻烦,惯常都让着她,可奴婢看不过去,若一直教徐小姐如此得寸进尺,咱们小姐可不就委屈大了?”

    雀梅说起来忿忿地,裴桓听罢若有所思。

    林三郎事后,他总教导念安不可随意伤人,可她大抵害怕再惹他生气,如今反倒受了委屈也处处忍让。

    这与裴桓的初衷实在是南辕北辙。

    后来他便寻着休沐的空闲,亲自登了开国伯府的门,此举难免得罪权贵,但此后,好歹没再听说徐小姐故意给念安使绊子了。

    念安在童学堂读书的第三年,碍于男女大防,裴桓遂将她转到了京郊的云霓女子书院,半个月才能归家一回。

    同年,裴桓也从翰林院调往御史台,任御史中丞。

    两人常日聚少离多,偶尔念安归家时若逢裴桓公事忙,兴许一个多月也见不上面,全靠书信往来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