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格格不敢走那种透明的玻璃栈桥,但她对于这种高空俯瞰却是很感兴趣,哪怕沪海中心大厦的高度要远远超过了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可沪海之巅观光大厅的地面是不透明的,所以她在这里一点儿都不害怕。
沪海之巅观光大厅毕竟是位于118层、海拔546米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你会把整个沪海都踩在脚下。
格格对于大厅内的投币望远镜很感兴趣,陆陆续续的观看了一个多小时,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望远镜。来这里观光的游客很多,其中不乏有喜欢用望远镜观看的游客,格格总不能自己一个人霸占一台望远镜吧,所以一旦有人想要使用望远镜,她就主动让给别人,等别人看完了她再继续看。
通过望远镜看完了大半个沪海,格格又拉着杨靖购买了很多明信片,然后在这些明信片上写了很多人名和地址,并一一把这些明信片投进了位于观光大厅一侧的那个绿色的邮筒。
这个邮筒是目前华夏最高的人工建筑物邮筒,也是世界第二高的人工建筑物邮筒,仅次于位于哈利法塔第148层海拔555米的那个邮局。
当然,这个邮筒的海拔只有546米,比起位于珠峰大本营的那座海拔5200米的全球第一高邮局还差的远,甚至比瑞士少女峰之巅的那个欧洲最高邮局也差很多,但这毕竟是在一座人工建筑物中的邮局,能在这个邮筒发出明信片,其实还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
尤其是格格分别以她自己的名义和杨靖的名义给他们两口子各自发了一张明信片,等回家之后收到这张明信片之后,就更有纪念意义了。
从沪海中心下来之后,四个人吃过午饭之后直接驱车直奔一百多公里之外的乌镇。
乌镇是首批华夏历史文化名镇、华夏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5a级景区,素有“华夏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拥有七千多年文明史和一千三百年建镇史,是典型的华夏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乌镇原名为乌墩和青墩,原本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
这座古色古香的小镇是典型的江南地区汉族水乡古镇,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古色古香,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的湖水气息。用格格的话来讲,来这里玩,看的就是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杨靖和格格他们两个以前去过周庄镇、同里镇,但是他们俩都没有来过乌镇,所以这次从沪海出来之后,格格就要来乌镇游玩。
而且恰好还有三天就是正月十五了,乌镇这里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风俗活动,那就是“元宵走桥”。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乌镇人有走桥的习俗,即在入夜后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要走十座桥,路线不可重复,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避灾禳解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
在古时候,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不过在现代是不会扔瓦罐了,但“走桥”这个活动却是一直流传了下来。
这么好玩而且又这么有意义的活动,格格怎么会不参加?哪怕现在距离元宵节还有三天的时间,格格在抵达乌镇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就拉着杨靖走出了宾馆,一边乘舟感受这古镇的韵味,一边开始探寻晚上“走桥”的路线。
难得这丫头对于这项风俗活动这么感兴趣,杨靖也乐得陪着她一块玩,于是两个人屁股后面跟着两个人大马大的老外,这一个奇怪的组合就这么穿梭于乌镇的大街小巷中。
晚上吃过了晚饭之后,四个开始“走桥”,确切的说是杨靖他们三个大老爷们陪着格格一块走桥。不过让他们高兴的是,哪怕现在还没有到元宵节,可晚上依然有不少大姑娘小媳妇的,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出来走桥。
沪海之巅观光大厅毕竟是位于118层、海拔546米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你会把整个沪海都踩在脚下。
格格对于大厅内的投币望远镜很感兴趣,陆陆续续的观看了一个多小时,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望远镜。来这里观光的游客很多,其中不乏有喜欢用望远镜观看的游客,格格总不能自己一个人霸占一台望远镜吧,所以一旦有人想要使用望远镜,她就主动让给别人,等别人看完了她再继续看。
通过望远镜看完了大半个沪海,格格又拉着杨靖购买了很多明信片,然后在这些明信片上写了很多人名和地址,并一一把这些明信片投进了位于观光大厅一侧的那个绿色的邮筒。
这个邮筒是目前华夏最高的人工建筑物邮筒,也是世界第二高的人工建筑物邮筒,仅次于位于哈利法塔第148层海拔555米的那个邮局。
当然,这个邮筒的海拔只有546米,比起位于珠峰大本营的那座海拔5200米的全球第一高邮局还差的远,甚至比瑞士少女峰之巅的那个欧洲最高邮局也差很多,但这毕竟是在一座人工建筑物中的邮局,能在这个邮筒发出明信片,其实还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
尤其是格格分别以她自己的名义和杨靖的名义给他们两口子各自发了一张明信片,等回家之后收到这张明信片之后,就更有纪念意义了。
从沪海中心下来之后,四个人吃过午饭之后直接驱车直奔一百多公里之外的乌镇。
乌镇是首批华夏历史文化名镇、华夏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5a级景区,素有“华夏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拥有七千多年文明史和一千三百年建镇史,是典型的华夏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乌镇原名为乌墩和青墩,原本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
这座古色古香的小镇是典型的江南地区汉族水乡古镇,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古色古香,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的湖水气息。用格格的话来讲,来这里玩,看的就是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杨靖和格格他们两个以前去过周庄镇、同里镇,但是他们俩都没有来过乌镇,所以这次从沪海出来之后,格格就要来乌镇游玩。
而且恰好还有三天就是正月十五了,乌镇这里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风俗活动,那就是“元宵走桥”。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乌镇人有走桥的习俗,即在入夜后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要走十座桥,路线不可重复,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避灾禳解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
在古时候,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不过在现代是不会扔瓦罐了,但“走桥”这个活动却是一直流传了下来。
这么好玩而且又这么有意义的活动,格格怎么会不参加?哪怕现在距离元宵节还有三天的时间,格格在抵达乌镇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就拉着杨靖走出了宾馆,一边乘舟感受这古镇的韵味,一边开始探寻晚上“走桥”的路线。
难得这丫头对于这项风俗活动这么感兴趣,杨靖也乐得陪着她一块玩,于是两个人屁股后面跟着两个人大马大的老外,这一个奇怪的组合就这么穿梭于乌镇的大街小巷中。
晚上吃过了晚饭之后,四个开始“走桥”,确切的说是杨靖他们三个大老爷们陪着格格一块走桥。不过让他们高兴的是,哪怕现在还没有到元宵节,可晚上依然有不少大姑娘小媳妇的,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出来走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