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上班,32名毕业生全部到综合楼下集合。跟在学校时一样,大家都自觉地排成了整齐的队形,胡光明点完名后向站在一旁的魏科长汇报:“魏科长,新人全部到齐了!”
“同学们好!你们在大中专学校里苦读四年,从今天起,你们将不再是学生而是厂里的技术干部,非常欢迎大家能到浩达棉纺织厂工作……”魏杰说,“我叫魏杰,在这里工作二十多年了,算是老浩达人,很高兴以后能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为浩达效力。”
同学们互不相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他,认真地听着他的讲话。谢洁站在队伍第二排最边上,今天,她穿了件灰白t恤短袖,仍扎着马尾辫,没有梳刘海也没有任何头饰,初升的阳光照着她光亮的额头。
“对于我们厂的历史,招聘时跟大家签完《就业意向书》后,我们也都给过你们资料,想必大家也看过,多知道了一些浩达曾经的辉煌。但是,你们知道浩达为什么会在这里建厂吗?”魏杰说。
张琰上的并非纺织学校,他没想到学了四年的汽车制造,此刻居然会和纺织院校的毕业生们站在一起。他打心底里感谢副校长方昌平,要不是他帮忙改派,自己根本不可能跨入轻纺系统,弄不好可能还会失业。
“1934年建厂时之所以将厂址选在这里,主要是因为这里离火车站近,交通便利。现在看来,这个厂址的选择也为咱们厂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魏杰说,“作为生产型企业,交通发达与否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了。刚建厂时,紫华市的建筑材料非常短缺,我们的厂房全采用了钢结构,屋顶的石棉瓦带保温层和主要的建筑材料全是日本货,仅砖木水泥采用了国产材料。”
对生活和工作在浩达的人而言,他们对工厂有着特殊的感情。
“咱们当时所用的纺织设备全是世界一流设备,而且,建厂时间在行业里最久远,我们因此也成为西北第一家近代化的纺织企业。后来,厂里又增加了锭纱机和自动织机,每年在全省就要收购10万担棉花,充足的原料让我们的纱机、布机全速开工……”魏杰说,“在咱们厂的带动下,一家接一家的纺织企业也才陆续在紫华兴建。1953年,国家批准在紫华筹建中国的棉纺基地,毫无疑问,是浩达带动和加速了紫华及西北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知道了这些光荣的历史,每个人的血管都在扩张,对未来的憧憬和报效企业的决心,写在他们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上。
毕业于纺织院校的学生对浩达并不陌生,他们当然知道,国家批准筹建的这个棉纺基地,就是现在围绕着浩达逐步建起的纺织城,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纺织城一度异常辉煌,紫华人把纺织城称作“小上海”。听魏科长这么一说,他们更加心潮澎湃。
“解放后,咱们厂通过公私合营转变为国营企业,那时,紫华市及周边各地市也都兴建棉纺织企业,而他们的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很多都来自咱们厂。紫华今天之所以能成为全国纺织工业重镇,成为中国的轻纺城市,我们功不可没!”魏杰越说越激动,在迎面而来的清晨光中,眼睛里闪着亮晶晶的东西。
此刻,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站在一旁的胡光明也被这样的场景所感染,他憋着一口气,脸涨得通红,这口气就是年轻一代浩达人的心劲。作为一个纺织人,他们比谁都清楚浩达棉纺织厂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企业,曾紫华市纺织行业里的龙头企业,这个厂创造和实现了太多太多的光荣与梦想。
“但是,现在我们厂和全国其他纺织企业一样已经连续亏损多年,你们这一届毕业生很可能就是咱厂招聘的最后一批大中专毕业生了……”魏杰停了停,一转话锋说,“我们本来计划今年招50名毕业生,险些被陆风纺织工业总公司全给砍了,厂里一再申请争取之后上面才批准了32个名额。要是在前些年,在我们厂最辉煌的时候,每年都要招聘50名以上的毕业生,可现在……”
魏杰叹了口气,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小笔记本,翻开。
他稍微停了停,又看着本子讲道:“政府将通过行政化手段展开国企改革和去产能,并且要以纺织企业为突破口。国家将通过直接下达任务的方式,来完成纺织行业去产能、减员分流……”
魏杰抬头看了看大家,大家聚精会神,听得很认真。
“这几天,我们还要带大家参观我们的生产线,到了车间你们就会看见,我们的‘减员压锭’工作已经开始了,紧接着就是‘下岗分流’……”魏杰说。
“同学们好!你们在大中专学校里苦读四年,从今天起,你们将不再是学生而是厂里的技术干部,非常欢迎大家能到浩达棉纺织厂工作……”魏杰说,“我叫魏杰,在这里工作二十多年了,算是老浩达人,很高兴以后能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为浩达效力。”
同学们互不相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他,认真地听着他的讲话。谢洁站在队伍第二排最边上,今天,她穿了件灰白t恤短袖,仍扎着马尾辫,没有梳刘海也没有任何头饰,初升的阳光照着她光亮的额头。
“对于我们厂的历史,招聘时跟大家签完《就业意向书》后,我们也都给过你们资料,想必大家也看过,多知道了一些浩达曾经的辉煌。但是,你们知道浩达为什么会在这里建厂吗?”魏杰说。
张琰上的并非纺织学校,他没想到学了四年的汽车制造,此刻居然会和纺织院校的毕业生们站在一起。他打心底里感谢副校长方昌平,要不是他帮忙改派,自己根本不可能跨入轻纺系统,弄不好可能还会失业。
“1934年建厂时之所以将厂址选在这里,主要是因为这里离火车站近,交通便利。现在看来,这个厂址的选择也为咱们厂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魏杰说,“作为生产型企业,交通发达与否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了。刚建厂时,紫华市的建筑材料非常短缺,我们的厂房全采用了钢结构,屋顶的石棉瓦带保温层和主要的建筑材料全是日本货,仅砖木水泥采用了国产材料。”
对生活和工作在浩达的人而言,他们对工厂有着特殊的感情。
“咱们当时所用的纺织设备全是世界一流设备,而且,建厂时间在行业里最久远,我们因此也成为西北第一家近代化的纺织企业。后来,厂里又增加了锭纱机和自动织机,每年在全省就要收购10万担棉花,充足的原料让我们的纱机、布机全速开工……”魏杰说,“在咱们厂的带动下,一家接一家的纺织企业也才陆续在紫华兴建。1953年,国家批准在紫华筹建中国的棉纺基地,毫无疑问,是浩达带动和加速了紫华及西北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知道了这些光荣的历史,每个人的血管都在扩张,对未来的憧憬和报效企业的决心,写在他们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上。
毕业于纺织院校的学生对浩达并不陌生,他们当然知道,国家批准筹建的这个棉纺基地,就是现在围绕着浩达逐步建起的纺织城,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纺织城一度异常辉煌,紫华人把纺织城称作“小上海”。听魏科长这么一说,他们更加心潮澎湃。
“解放后,咱们厂通过公私合营转变为国营企业,那时,紫华市及周边各地市也都兴建棉纺织企业,而他们的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很多都来自咱们厂。紫华今天之所以能成为全国纺织工业重镇,成为中国的轻纺城市,我们功不可没!”魏杰越说越激动,在迎面而来的清晨光中,眼睛里闪着亮晶晶的东西。
此刻,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站在一旁的胡光明也被这样的场景所感染,他憋着一口气,脸涨得通红,这口气就是年轻一代浩达人的心劲。作为一个纺织人,他们比谁都清楚浩达棉纺织厂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企业,曾紫华市纺织行业里的龙头企业,这个厂创造和实现了太多太多的光荣与梦想。
“但是,现在我们厂和全国其他纺织企业一样已经连续亏损多年,你们这一届毕业生很可能就是咱厂招聘的最后一批大中专毕业生了……”魏杰停了停,一转话锋说,“我们本来计划今年招50名毕业生,险些被陆风纺织工业总公司全给砍了,厂里一再申请争取之后上面才批准了32个名额。要是在前些年,在我们厂最辉煌的时候,每年都要招聘50名以上的毕业生,可现在……”
魏杰叹了口气,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小笔记本,翻开。
他稍微停了停,又看着本子讲道:“政府将通过行政化手段展开国企改革和去产能,并且要以纺织企业为突破口。国家将通过直接下达任务的方式,来完成纺织行业去产能、减员分流……”
魏杰抬头看了看大家,大家聚精会神,听得很认真。
“这几天,我们还要带大家参观我们的生产线,到了车间你们就会看见,我们的‘减员压锭’工作已经开始了,紧接着就是‘下岗分流’……”魏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