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说人的经历是多了好还是少了好?”胡贤如问。

    “少了好,越少越好……知道的事情越少越好,生活的天地越小越好,还有,认识的人也是越少越好,距离越近越好……”妈妈叹了口气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有道理。世界这么大,你就两条腿能走得完吗?世界上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就对一个人念念不忘?”

    “妈,你是在说宛儿吗?”胡贤如问。

    一丝忧伤从妈妈的脸庞掠过。她停了停说:“说什么也不能让你妹妹的心这么野,你是当哥哥的,你要劝劝她,不要对那个男同学有任何幻想,他们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是不会有结果的。”

    “可是宛儿这段时间……我觉得她对那个男孩是有感情的,而且感情还很深……”胡贤如说。

    “什么是感情?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一个初涉人事的黄花闺女,他们只不过在一个学校上过几天学,能有什么经历?对未来能有什么期待?他们共同面对过什么人生问题?无非是在一起玩得开心罢了。爱情和婚姻是是终身大事,光图个开心行吗?责任,什么是责任?组建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双方都要有责任心。”胡贤如妈妈说。

    “妈,咱们都没见过那个男孩,这么下结论是不是不客观?”胡贤如说。

    “什么是客观?客观就是他们没有在一个城市!你愿意让你妹妹远嫁他乡,这一辈子跟你再也见不上一面两面?”胡贤如妈妈说,“你是哥哥,她疯,她闹情绪……可你不能支持她。”

    “宛儿现在长大了,她想这些事情也是很正常的。”胡贤如说。

    “正常,是正常,我没说不正常!我只是说,不能让她跟那个什么紫华的男生来往,他们之间连门都没有!你想想,才工作了不到两年的中专生,他们在社会上能有什么地位?能有什么建树?现在的中专生都贬值成了什么样子?你要看着你妹妹往火坑里跳,你也不拦住她?”妈妈说,“我倒从来也不会看哪个男孩是不是有地位,但他必须有理想,有追求,必须对宛儿好……可是,这些……我们知道吗?”

    “妈,你不是没见过人家吗?怎么就能这么妄下结论?怎么就知道人家没理想,没追求?”胡贤如说,“宛儿心里清醒着呢,她呀!喜欢的人肯定不会错。”

    “活了大半辈子了,我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饭都多,我走过的桥比你们走过的路都多,这还用问?堂堂一个男生只上了个中专,能有什么出息?”胡贤如妈妈说,“叫我猜,他肯定还是个农村人。”

    “为什么?”

    “不是农村人为什么会去上中专?还不是想‘农转非’?”妈妈说。

    “上中专怎么啦?学习好的学生才能考上中专。宛儿上的不也是中专?”胡贤如说。

    “没错。当年是学习好的才有资格上中专。可是并不是那些学习好的学生都选择了上中专,许多城里孩子明明考上了中专,但还是上了高中去考大学,只有农村人目光短浅,在他们学习的大好年龄里,居然把好好的一个苗子放进了中专学校。他们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农转非’、‘商品粮’?”胡贤如妈妈说,“既然孩子是个学习的苗子,家长就应该给他们提供中国最好的教育,让他们沿着高等教育的路子走下去,这样的话将来不光能解决‘农转非’,‘商品粮’,而且一定会走得更远……”

    “妈,你说的这是一种现象,不见得宛儿的那个同学就是你说的这种情况。没准,人家就是紫华人,紫华可是个大城市,是陆风省的省会。现在西部大开发了,紫华可了不起……”胡贤如说。

    “你不要小看经验。我说的这些,就是这段时间我凭经验揣摩出来的。宛儿这孩子有时候想问题有点钻牛角尖,当局者迷,她肯定不会考虑这么多。我敢保证,她认识的那个男孩是农村人,农村人看问题看得太近了,只看眼前,所以,我才说宛儿将来要找的对象一定得有理想,有追求……绝对不能找那些鼠目寸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