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写好了信,他也开府了,手下自有门人太监一干人等,只是不与大臣联系罢了。````但这是他父亲的旨意,联系王巨也无妨。便让太监将信送向庆州。
随后他看着西方的天际,隐隐有些担心。
这种心态是很不对的,有人说自古帝王无情,这话说错了,应当是这句话,有情便是无情,无情便是有情。
作为一个合格的君王,喜怒哀乐不能放在脸上,甚至不能放在心上。赵祯便做得很好,看似麻木无仁,实际却做成了最受百姓欢迎的皇帝。
国家那么大,那一天都会发生好的事,不好的事,好的大事,不好的大事,沉不住气还行吗?这种急躁的性格,才是赵顼在两次大败后活活气死的原因。
不过他没有遇到一个好老师教导,这些道理暂时还不懂。
然后赵顼便在想,这个国家怎么了,内治那么多问题,大臣不干净,财政困难,军事更不行,让一个小小的西夏一次次打脸。
并且让他想不通啊,国家养那么兵干嘛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马上开打了,朝廷居然不派兵相助。
苦闷之下,便与他的老师韩维交谈。
韩维也一一做了回答。
“韩卿,你今天这番言论倒有新意。”
“臣不敢当啊,非是臣之意,而是介甫在信中与我提到的。”
“介甫?”
“王安石,这才是大宋的奇人。”
这时候王安石与欧阳修还有些交情,王安石母亲死了。回江南守孝。孝期过了。中书召他回京城继续担任知制诰。不过王安石很精明,这时候不能去京城,为什么,何谓知制诰,那是两制官,也就是审核官,相当于唐朝的门下省,只是比门下省权利略小一点罢了。然而朝堂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草诏到了自己手中,是写还是不写,还是封还词头?因此王安石拒绝了,继续留在江宁守长孝。
这个守长孝是做样子的,他很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并且时常与吕公著,韩维,韩绛书信来往。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人,一个是寿州吕家,一个是开封韩家。这两个家族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官,并且有许多人在做高官。
自己在江宁呆着。但得有人替自己鼓吹,还有吕韩两家的人鼓吹厉害吗?
并且他也看清楚了,上面没有人拉,自己始终得不到重用,当然他这个重用相对于其他人略高尚一点,别人是为了升官发财,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随后他看着西方的天际,隐隐有些担心。
这种心态是很不对的,有人说自古帝王无情,这话说错了,应当是这句话,有情便是无情,无情便是有情。
作为一个合格的君王,喜怒哀乐不能放在脸上,甚至不能放在心上。赵祯便做得很好,看似麻木无仁,实际却做成了最受百姓欢迎的皇帝。
国家那么大,那一天都会发生好的事,不好的事,好的大事,不好的大事,沉不住气还行吗?这种急躁的性格,才是赵顼在两次大败后活活气死的原因。
不过他没有遇到一个好老师教导,这些道理暂时还不懂。
然后赵顼便在想,这个国家怎么了,内治那么多问题,大臣不干净,财政困难,军事更不行,让一个小小的西夏一次次打脸。
并且让他想不通啊,国家养那么兵干嘛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马上开打了,朝廷居然不派兵相助。
苦闷之下,便与他的老师韩维交谈。
韩维也一一做了回答。
“韩卿,你今天这番言论倒有新意。”
“臣不敢当啊,非是臣之意,而是介甫在信中与我提到的。”
“介甫?”
“王安石,这才是大宋的奇人。”
这时候王安石与欧阳修还有些交情,王安石母亲死了。回江南守孝。孝期过了。中书召他回京城继续担任知制诰。不过王安石很精明,这时候不能去京城,为什么,何谓知制诰,那是两制官,也就是审核官,相当于唐朝的门下省,只是比门下省权利略小一点罢了。然而朝堂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草诏到了自己手中,是写还是不写,还是封还词头?因此王安石拒绝了,继续留在江宁守长孝。
这个守长孝是做样子的,他很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并且时常与吕公著,韩维,韩绛书信来往。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人,一个是寿州吕家,一个是开封韩家。这两个家族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官,并且有许多人在做高官。
自己在江宁呆着。但得有人替自己鼓吹,还有吕韩两家的人鼓吹厉害吗?
并且他也看清楚了,上面没有人拉,自己始终得不到重用,当然他这个重用相对于其他人略高尚一点,别人是为了升官发财,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