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一群不知死活的东西,草包。懒得跟你们废话,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要是误了公务,老子没事儿,你们这百八斤还要不要了?嗯。先去客栈洗个澡,告诉你们啊,都收敛些,咱们回来这个消息旁人嘴里说得,但咱们嘴里说不得,等后面大队人马入京,咱们就算撒开手了,现在嘛,还不是那个时候。”
一边碎碎叨叨的训斥着几个不明所以的亲兵,一边却已带着几个人快马扬长而去。
“入川逾十日,于剑门百里处葫芦峡口外突现敌踪。道路狭窄,不宜野战。唯设计诱敌而出。羽林右卫偏将杨端率部入谷,诈败而回。左卫一部,当道而击,破敌两万余,斩首数千,俘敌万余,左卫锋字营损伤逾半。然祸首方氏二人皆兔脱而去,心甚憾之。”
“川中大秦各军分散,半载征伐,士气已弱,蜀国孟氏余泽未尽,士人百姓,感其恩者不在少数,又有居心叵测之徒祸乱其间,所图非小,想来陛下已知剑门雄关失守之事,大军后退无路,前方情势不明,臣于蜀中所见所闻所遇,凡此种种。不敢欺瞒陛下,臣斗胆猜测,风波乍起,大乱已是迫在眉睫,恳请陛下早做安排,不然,我大秦十数万大军坐困于巴山蜀水之间,未几,恐怕。
今臣已身处汉水之畔,军中健儿四出,打探消息,不过臣方历生死之危,心中战战,副使曲士昭,擅纳奸徒,勾结草莽,意图行刺于臣,幸臣机警,才侥幸得全性命,如今曲士昭已为臣所执,但此人乃朝廷命官,身负皇命,又为外戚,身份不同寻常,臣不敢擅自处置,还请陛下圣裁。
维此情势莫测之时,臣愿留金州为陛下耳目,然于心不安处,则是有负陛下所托,不能执蜀中降人归秦,还乞陛下恕罪。”
同门下平章事杨端稳稳当当的坐在椅子上,眉宇之间透着一股愁绪,眼睛偷瞥着龙椅上同样眉头凝成疙瘩一般的皇帝陛下,大殿之中没有外人,他也不是那种真正食古不化的顽固之人,便也坐了下来。
皇帝陛下手中那封长信他是看了的,这封信乃是羽林左卫都指挥使,鹰扬将军,皇帝钦点入蜀钦差赵石赵柱国于千里之外的蜀中送上来的,前面林林总总都是出京之后的一些琐屑之事,几乎事无巨细,都罗列而出,若是往常,自然是一目十行,略略阅过便会使人送入宫中呈陛下亲览的,但既然有了前敌急报坐底,又有自己嫡孙佐证,其实乍一见到杨端风尘仆仆的出现在自己面前,他便知道这封信的重量的,所以就算再是琐碎,他也是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前面到也罢了,但到了后面,不出他所料,写的可就是不得了的大事了,这封书信虽说晚到了几日,但却不啻于证实了如今川中险恶到了极处的态势,而且之前两封战报,一封来自于李严蓄,一封来自于金州陈祖,到底有些不完全之处,加上赵石这一封奏报,这才详实了许多,尤其是赵石信中详细的说明了剑门失守之事的前前后后,更是派杨端将蜀中文坛匠师李凤景递解入京,也算得上是这些时日以来少有的能振奋人心的功劳了。
至于信中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那位年轻新贵的勃勃野心,他则选择了视而不见,前敌正值用人之际,正是大好男儿建功立业之时,加上此人确乃大将之选,留在两军阵前,却要比做什么钦差来的有用的多了。
景帝李玄谨仔细的看完手中书信,轻轻的将其放于书案之上,有些疲倦的长舒一口气,比起几天之前,却是要平静的多了,不过他心里的愤懑和不甘以及那隐约的不安却是越来越甚,这些时日以来,每晚也只睡得两三个时辰,即便是熟睡之中,也是噩梦连连,几日功夫下来,脸色哪里还好看得了?
在这一刻,他是真真切切的感到了一丝无力,以帝王之尊,御一国之百姓,一声令下,绝千万人之生死,这是一个世上最强有力的位置,但此时的大秦皇帝陛下却真实的感受到了无能为力,一筹莫展的感觉。
千里之外的川中,大战方休却又战火重燃,前敌兵士疲惫,久战思归,士气低落,兵力分散,偏偏大秦正值深冬,冰雪遍地,天气严寒。这是真正的死结,让大秦朝堂上下都束手无策的死结。
赵石这封奏报有用吗?有用,但他却宁愿没看到这封奏报,之前虽有急报,但总算还给人留了那么一线希望,毕竟十五万大军不是土鸡瓦狗,而都是大秦精锐之师,但现在从赵石的奏报来看,形势之险恶却比之前的预期还要高上许多的,两万多盗匪从容聚集到一处,袭击的又是大秦钦差队伍,之前更是没有半点风声,一切的一切只让人看到了一点,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占尽了劣势,剩下的还有什么?这么下去还能等到来年开春吗?就算来年援军顺利入蜀,川中到了那个时候,还能剩下些什么?白骨曝于野,千里无鸡鸣,那还是自古便有丰饶富足之称的天府之国吗?大秦取之又有何用?
“陛下。”见皇上久久都沉着脸不知在想什么,杨感知道,是自己尽臣子本分的时候了,“臣以为,不能再等了。当速遣一大将往金州,金州尚有数千可用之兵,赵石麾下,也有千余兵马,乃羽林军精锐,粮草军械齐备,加之金州向来民风彪悍,再择壮士以充军伍,当为可战之力,只需一上将统领,未尝不能缓川中之急。”
“朕要御驾亲征,卿家以为可也?”半晌过后,龙椅之上的景帝陛下幽幽来了一句。
杨感愣了愣,侧了侧头,好像没听清楚一般,接着便是脸色大变,身子一软,已经从椅子上出溜到了地上,顺势便跪了下来,七十多岁的人了,声音尖利的却是连自己都吓了一跳。
“请陛下三思啊。君子尚不立于危墙之下,况一国之君呼?陛下一身系社稷之安危,怎可轻涉险地?
一边碎碎叨叨的训斥着几个不明所以的亲兵,一边却已带着几个人快马扬长而去。
“入川逾十日,于剑门百里处葫芦峡口外突现敌踪。道路狭窄,不宜野战。唯设计诱敌而出。羽林右卫偏将杨端率部入谷,诈败而回。左卫一部,当道而击,破敌两万余,斩首数千,俘敌万余,左卫锋字营损伤逾半。然祸首方氏二人皆兔脱而去,心甚憾之。”
“川中大秦各军分散,半载征伐,士气已弱,蜀国孟氏余泽未尽,士人百姓,感其恩者不在少数,又有居心叵测之徒祸乱其间,所图非小,想来陛下已知剑门雄关失守之事,大军后退无路,前方情势不明,臣于蜀中所见所闻所遇,凡此种种。不敢欺瞒陛下,臣斗胆猜测,风波乍起,大乱已是迫在眉睫,恳请陛下早做安排,不然,我大秦十数万大军坐困于巴山蜀水之间,未几,恐怕。
今臣已身处汉水之畔,军中健儿四出,打探消息,不过臣方历生死之危,心中战战,副使曲士昭,擅纳奸徒,勾结草莽,意图行刺于臣,幸臣机警,才侥幸得全性命,如今曲士昭已为臣所执,但此人乃朝廷命官,身负皇命,又为外戚,身份不同寻常,臣不敢擅自处置,还请陛下圣裁。
维此情势莫测之时,臣愿留金州为陛下耳目,然于心不安处,则是有负陛下所托,不能执蜀中降人归秦,还乞陛下恕罪。”
同门下平章事杨端稳稳当当的坐在椅子上,眉宇之间透着一股愁绪,眼睛偷瞥着龙椅上同样眉头凝成疙瘩一般的皇帝陛下,大殿之中没有外人,他也不是那种真正食古不化的顽固之人,便也坐了下来。
皇帝陛下手中那封长信他是看了的,这封信乃是羽林左卫都指挥使,鹰扬将军,皇帝钦点入蜀钦差赵石赵柱国于千里之外的蜀中送上来的,前面林林总总都是出京之后的一些琐屑之事,几乎事无巨细,都罗列而出,若是往常,自然是一目十行,略略阅过便会使人送入宫中呈陛下亲览的,但既然有了前敌急报坐底,又有自己嫡孙佐证,其实乍一见到杨端风尘仆仆的出现在自己面前,他便知道这封信的重量的,所以就算再是琐碎,他也是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前面到也罢了,但到了后面,不出他所料,写的可就是不得了的大事了,这封书信虽说晚到了几日,但却不啻于证实了如今川中险恶到了极处的态势,而且之前两封战报,一封来自于李严蓄,一封来自于金州陈祖,到底有些不完全之处,加上赵石这一封奏报,这才详实了许多,尤其是赵石信中详细的说明了剑门失守之事的前前后后,更是派杨端将蜀中文坛匠师李凤景递解入京,也算得上是这些时日以来少有的能振奋人心的功劳了。
至于信中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那位年轻新贵的勃勃野心,他则选择了视而不见,前敌正值用人之际,正是大好男儿建功立业之时,加上此人确乃大将之选,留在两军阵前,却要比做什么钦差来的有用的多了。
景帝李玄谨仔细的看完手中书信,轻轻的将其放于书案之上,有些疲倦的长舒一口气,比起几天之前,却是要平静的多了,不过他心里的愤懑和不甘以及那隐约的不安却是越来越甚,这些时日以来,每晚也只睡得两三个时辰,即便是熟睡之中,也是噩梦连连,几日功夫下来,脸色哪里还好看得了?
在这一刻,他是真真切切的感到了一丝无力,以帝王之尊,御一国之百姓,一声令下,绝千万人之生死,这是一个世上最强有力的位置,但此时的大秦皇帝陛下却真实的感受到了无能为力,一筹莫展的感觉。
千里之外的川中,大战方休却又战火重燃,前敌兵士疲惫,久战思归,士气低落,兵力分散,偏偏大秦正值深冬,冰雪遍地,天气严寒。这是真正的死结,让大秦朝堂上下都束手无策的死结。
赵石这封奏报有用吗?有用,但他却宁愿没看到这封奏报,之前虽有急报,但总算还给人留了那么一线希望,毕竟十五万大军不是土鸡瓦狗,而都是大秦精锐之师,但现在从赵石的奏报来看,形势之险恶却比之前的预期还要高上许多的,两万多盗匪从容聚集到一处,袭击的又是大秦钦差队伍,之前更是没有半点风声,一切的一切只让人看到了一点,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占尽了劣势,剩下的还有什么?这么下去还能等到来年开春吗?就算来年援军顺利入蜀,川中到了那个时候,还能剩下些什么?白骨曝于野,千里无鸡鸣,那还是自古便有丰饶富足之称的天府之国吗?大秦取之又有何用?
“陛下。”见皇上久久都沉着脸不知在想什么,杨感知道,是自己尽臣子本分的时候了,“臣以为,不能再等了。当速遣一大将往金州,金州尚有数千可用之兵,赵石麾下,也有千余兵马,乃羽林军精锐,粮草军械齐备,加之金州向来民风彪悍,再择壮士以充军伍,当为可战之力,只需一上将统领,未尝不能缓川中之急。”
“朕要御驾亲征,卿家以为可也?”半晌过后,龙椅之上的景帝陛下幽幽来了一句。
杨感愣了愣,侧了侧头,好像没听清楚一般,接着便是脸色大变,身子一软,已经从椅子上出溜到了地上,顺势便跪了下来,七十多岁的人了,声音尖利的却是连自己都吓了一跳。
“请陛下三思啊。君子尚不立于危墙之下,况一国之君呼?陛下一身系社稷之安危,怎可轻涉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