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还是在朝野中引起了震动,许多无权参与朝廷议决的朝臣,都有些发蒙。

    晋国公,这是能够赏下来的爵位吗?这是能够赐给臣子的爵位吗?

    要知道,自三家分晋之后,再无什么人敢称晋国公,自前秦统一天下,到汉末诸侯割据,再到唐末战乱,晋地多有割据,但晋国公的爵位,嗯,好像唐时重臣裴度曾有过。

    但裴度的功勋,大将军赵石。。。。。。。。嗯好吧,裴度为文臣,不以战功闻名。。。。。

    而且还实领封地,大同府,边塞重镇,哪里能够轻易封给臣下,长此以往,岂非有割据之遗患?

    如此封赏,不是太轻,而是太重了些,许多臣子的新年都没过好,准备奏折,便要上书朝廷,欲让朝廷收回如此乱命。

    实际上,大将军赵石伐夏功成,怎么封都不为过,但这样的封赏下来,却让文官们有些恐惧,大将军赵石如此,后周覆灭,难道还要封出宋国公,赵国公等爵位?

    如此,岂非重演春秋战国之祸乱?

    不过,不用人上书,朝廷又下旨意,令晋国公赵石派人,于大同修建行宫,作为皇帝陛下北狩驻跸之所在。

    皇帝行宫要修在大同,这在大秦攻克大同之后,朝廷便有意如此,其时,金国大同行宫在一把大火中尽数烧了个干净。

    为了安抚大同百姓,于是朝廷借修建行宫之名,行赈济百姓之实,实际上,很多东西都被河东截留,用在了地方上。

    而现在朝廷明旨,要修建大同行宫,这就不一样了,大同那里必定要建成一座行宫,不会再允许地方截留。

    这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将皇帝陛下行宫修在大同,晋国公的封地上?怎么琢磨也不对味儿。

    不过,朝廷有这个意思,定然不会没有原因。

    很快,参与了商议此事的大臣们便开了口,并随即流传了出来。

    为抚草原诸部,以后每五年,皇帝陛下都会北行一次,于大同接见草原诸部首领,宣之以威,抚之以礼,以平草原边患。

    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朝廷还在商议,当然,是皇帝陛下亲自北行,还是派太子代皇帝陛下前往,这就要看当时的情形了。

    至于晋国公以及其封地,大臣们笑而不语,等人问的急了,才含糊的道出一句,晋国公之爵,又非世袭罔替,行宫在封地之上,正好护得皇帝陛下安危,震慑心怀叵测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