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辙对视一眼,两人明白这一天终于要来了,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这一天。益州距离眉山不远,所以不用带很多东西,两人各自回房开始收拾行囊。王弗为苏轼装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又放了些日常必需品,全程一言不发,情绪甚为低沉。苏轼察觉到了王弗的异样,在床边坐下,拉着她让其坐在自己的腿上,看着王弗委屈的表情,笑道:“不过是去几天,舍不得我了?”

    “没有。”王弗不敢直视苏轼。

    苏轼轻轻捏了下王弗肉乎乎的脸蛋,笑道:“还说没有,都写在脸上了。”

    王弗一时情难自已,眼眶泛红,流下泪来。

    苏轼用手轻拭王弗的泪珠,安慰道:“好了好了,不哭了,我这不是明天才走嘛。而且解试一般在当地考,等我去京师参加省试都后年了,还早着呢!”王弗点点头,泪水终于止住了。

    苏轼看其不哭了,总算松了口气,道:“我去益州要是遇到什么新奇好玩之物给你带回来,好不好?”王弗点点头,将头埋于苏轼的肩部,因刚才太多忧伤,泪虽止住了,但浑身依旧在抽搐着。苏轼轻拍其背,默默安慰着。

    翌日,苏洵等人一早便启程前往益州。

    益州。

    苏洵父子三人和车夫阿宗找了间客栈住下,苏洵一人先去张方平宅邸拜谒。此前苏洵曾向张方平献上《机策》、《权书》等文,文中的治国策略切合实际,而非迂阔浮诞之言,使张方平深刻认识到苏洵不是迂腐的书生,而是学以致用之人,加上在当地早有耳闻苏洵的才华,所以这次见面,张方平热情接待,并为苏洵单独设置了一个座位,享有此等特殊礼遇,可见张方平对其的重视程度。苏洵献上自己所做的《衡论》,就此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两人谈古论今、相谈甚欢。交谈中,苏洵提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并提出想让其参加明年的解试。张方平问了二子的年龄,虽然还算年轻,但可以一试,又问及二子最近在读何书?

    苏洵如实回答后道:“等这本书看完了,我打算让他再看一遍《汉书》。”

    回到客栈,苏轼、苏辙好奇父亲去了这么久都谈了什么,苏洵略微告之,当提及《汉书》之时,苏轼震惊道:“爹,您没有告诉他我已经读过三遍了吗?”

    苏洵摇摇头,道:“素问张大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我说那个做什么!”

    苏轼道:“读一遍能记住没什么了不起的,我读三遍的效果肯定比他读一遍好,每一遍都有新的见解,可谓常读常新。”

    翌日,苏洵带苏轼、苏辙再次拜谒张方平。张方平一见苏轼便甚为喜欢,几人相谈许久,张方平表明准备修书给欧阳修,向其推荐苏洵,并建议他明年开春带着二子一同上京,一来可以拜谒欧阳修,二来二子顺便参加开封府的解试,也可让孩子们见见世面。苏洵听后大喜,拜谢张方平的举荐之恩,但转念一想,忧虑道:“多谢大人美意,但是两个孩子户籍在眉山,只怕没法去京师考啊。”

    宋朝解试一般在当地考,除非有官员的举荐担保。张方平笑道:“那有何难!我会在信中向欧阳大人说明此事,有我和欧阳大人的举荐和担保,二子在京师参加考试绝对没问题。”苏洵再次拜谢张方平,感谢其对他们父子的提携之恩。几人又相谈许久,苏洵才带着儿子们离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