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筱悠道:“如果找个门第相当的,不管我嫁给谁,今日在京师、明日也有可能去地方为官,身如浮萍全在于官家一句话。再说了,维康今年十九,过几年可能就要入仕,到时自然要跟着他到处奔波,早几年晚几年有何区别。”

    小晴执着道:“那不看外在条件,就单论他这个人,你们认识才一个月,你就要嫁给他……是不是太草率了。”

    吕筱悠道:“维康不像京师很多纨绔子弟那样喜好流连于风月之所,而是喜欢在家看书,如此我也不必担心他今日找了这个行首,明日寻了那个小姐,让自己徒增烦恼。我们相处时间虽短,但我感觉得到维康已心悦于我,还时常对我嘘寒问暖,找一个喜欢自己且知冷暖的人不好吗?”

    小晴叹了口气,道:“小娘子说得都有理。可是……你喜欢他吗?”

    吕筱悠道:“有一点吧,只是没他多罢了。不过嘛,女人的感情向来是可以培养的,男人则不同,如果一开始没有好感而勉强迎娶,相处再久只怕也难以深爱对方。如今他喜欢我,我对他有好感,时间长了终究会越来越喜欢他的。”说完拉着小晴的手,道,“你从小跟着我,我知道你是担心我的幸福,放心吧,婚后维康一定会待我很好,我会幸福的。”

    小晴道:“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三日后。

    大婚如期举行,苏迈如愿娶吕筱悠过门。

    一周后。

    吕筱悠拜别父母随苏家前往徐州。

    南京(今河南商丘)。

    苏轼一行人行进数日,路过南京,前来拜访不久前到此任职的张方平。张方平命人安顿好苏家众人后,与苏轼、苏辙、苏迈在乐全堂闲聊着。兄弟二人少时蒙张方平推荐得以认识欧阳修,并在欧阳修的举荐下破例在汴京参加解试而扬名。苏辙在汴京待不下去时,张方平又出以援手让其随自己去陈州为官。兄弟二人对张方平自是感激不尽。

    大家闲聊时,张方平得知苏迈已成婚,感慨道:“当年我们益州初见的时候,子瞻差不多也是维康这个年纪。如今维康竟然也成家了,日子过得真快啊!”

    苏轼道:“是啊,说起来我们也老了。”

    张方平道:“我听说你去年年底被派往河中府,怎么这会儿才行到南京,是密州有事耽误了,还是子由的齐州有事?”

    苏轼解释道:“我们是从汴京过来的。本来是要去河中府,结果行至陈桥时接到了改知徐州的诏令,当时想着快到京师了,不和京师的朋友们相见实在可惜,故而在范丈家住了一段时间才出发抵达此地。”

    张方平道:“朝廷就是这,说改就改。徐州也好,离京师远点,是非也少。”说完看了眼苏辙,道,“你如今还在齐州吗?”

    苏辙道:“即将不在了,前段时间刚改为著作佐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