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破
婚礼订在休战的一个月后举行。
两国举国同庆,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一是希望联姻能使江辽两国永修旧好,永不再战;二是祈福来年是个好年岁,能大获丰收。因着联姻,大赦天下,开仓放粮,大家多多少少都能分的一些粮食得以下锅,这个年倒也过的十分顺坦,人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江都冬日里的风本就比别的国要寒冷的多,又许是寒雪初融,幽深漫长的道路上,白雪皑皑不见半点踪迹,显得异常荒凉。
十里红妆,一担担,一杠杠朱漆髹金,流光溢彩。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从城门口一直延伸到堰江边上,初雪酥融,碧清的河水中倒影出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
人都道是天赐良缘,却不过是繁华梦一场,醒来了无痕。
嘉佑七年,江国遣瑾诚公主和亲。两国交好,建立联盟,签订盟约,休战十年。
嘉佑九年九月,江国大旱,颗粒无收,百姓叫苦不迭。国君派使者入辽国求助,无果。
嘉佑九年十月,陈王国率军攻打江国,江国内忧外患,寻盟国辽国庇佑,辽应之,却久不出兵,瑾诚闻之,行之大殿外,厉言斥责:“今我父国受危,寻盟友庇护,君既已应之,何以悔之?若君无心援救,又何应之?国君言而无信,何以为天下人所信?妾闻‘一客失信,百客不登门’,夫我辽国乃轻乘之国尚不足信,况论他国守信于我辽国?轻千乘之国,当重一言之信,且唇亡齿寒。妾以为,我国君乃一国明君,必不会听信小人之论,当以大局为首,援以当立。妾今敬拜之,江国百姓亦拜谢吾君龙泽圣恩广大如天。”
帝叹:“夫我大国之士,不及扫眉才子一二,悲呼!哀呼!”
嘉佑九年十二月,辽国乃出兵。
嘉佑十年初,江国被困十月,终是粮草全无,江国国君自刎宫中,国民激愤,难以降服,陈王国国君下令,屠城。江国灭。
江国灭的那一年,本已是初春十分,却是大雪纷飞,白色的雪将刚钻出土壤的青苗,生生给压断了去,被死死的埋在了雪中,城内是一片净白,不见炊烟,不见鲜血,不闻嘶喊,不听挣扎,只余一片空城,死寂无声,寒风夹杂着吹雪,‘呜呜呜’声回荡在城门内。
忽观那江国城门之上,有一美人,一袭红衣似火,一双纤足如莲,静立城门顶楼,妍姿巧笑,和媚心肠,红袖扬起,一场不知火,将江国烧尽。而那红色的身影如一页纸鸢,从城门上缓缓坠下。白色的雪衬着红色的衣,若一株盛开的赤莲。
有人道:那人正是亡国公主—瑾诚。
世人叹那瑾诚刚烈,敬她铮铮铁骨不让须眉。送葬的那天,寒风和着细雪将天地掩成白色,百里银装束裹,白色的十二骨油纸伞撑起一条百里长龙,十里送行。
史官叹曰:“国葬,亦不过如此。”
婚礼订在休战的一个月后举行。
两国举国同庆,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一是希望联姻能使江辽两国永修旧好,永不再战;二是祈福来年是个好年岁,能大获丰收。因着联姻,大赦天下,开仓放粮,大家多多少少都能分的一些粮食得以下锅,这个年倒也过的十分顺坦,人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江都冬日里的风本就比别的国要寒冷的多,又许是寒雪初融,幽深漫长的道路上,白雪皑皑不见半点踪迹,显得异常荒凉。
十里红妆,一担担,一杠杠朱漆髹金,流光溢彩。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从城门口一直延伸到堰江边上,初雪酥融,碧清的河水中倒影出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
人都道是天赐良缘,却不过是繁华梦一场,醒来了无痕。
嘉佑七年,江国遣瑾诚公主和亲。两国交好,建立联盟,签订盟约,休战十年。
嘉佑九年九月,江国大旱,颗粒无收,百姓叫苦不迭。国君派使者入辽国求助,无果。
嘉佑九年十月,陈王国率军攻打江国,江国内忧外患,寻盟国辽国庇佑,辽应之,却久不出兵,瑾诚闻之,行之大殿外,厉言斥责:“今我父国受危,寻盟友庇护,君既已应之,何以悔之?若君无心援救,又何应之?国君言而无信,何以为天下人所信?妾闻‘一客失信,百客不登门’,夫我辽国乃轻乘之国尚不足信,况论他国守信于我辽国?轻千乘之国,当重一言之信,且唇亡齿寒。妾以为,我国君乃一国明君,必不会听信小人之论,当以大局为首,援以当立。妾今敬拜之,江国百姓亦拜谢吾君龙泽圣恩广大如天。”
帝叹:“夫我大国之士,不及扫眉才子一二,悲呼!哀呼!”
嘉佑九年十二月,辽国乃出兵。
嘉佑十年初,江国被困十月,终是粮草全无,江国国君自刎宫中,国民激愤,难以降服,陈王国国君下令,屠城。江国灭。
江国灭的那一年,本已是初春十分,却是大雪纷飞,白色的雪将刚钻出土壤的青苗,生生给压断了去,被死死的埋在了雪中,城内是一片净白,不见炊烟,不见鲜血,不闻嘶喊,不听挣扎,只余一片空城,死寂无声,寒风夹杂着吹雪,‘呜呜呜’声回荡在城门内。
忽观那江国城门之上,有一美人,一袭红衣似火,一双纤足如莲,静立城门顶楼,妍姿巧笑,和媚心肠,红袖扬起,一场不知火,将江国烧尽。而那红色的身影如一页纸鸢,从城门上缓缓坠下。白色的雪衬着红色的衣,若一株盛开的赤莲。
有人道:那人正是亡国公主—瑾诚。
世人叹那瑾诚刚烈,敬她铮铮铁骨不让须眉。送葬的那天,寒风和着细雪将天地掩成白色,百里银装束裹,白色的十二骨油纸伞撑起一条百里长龙,十里送行。
史官叹曰:“国葬,亦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