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看了一眼坐在他下首的折继闵,两人四目相交,微微点了点头。这几位统兵的帅臣,其实心中都有数,后边契丹是一定会过河的,与契丹的仗一定会打起来。屈烈只要带头率部族归宋,萧普达必定要拦截的,不然要他这西南面招讨司何用?
徐平一再要求各部收敛,不要主动进攻契丹,正是知道仗一定要打。虽然双方都在这一带集结重兵,但终究是一场有限的局部战争,暂时不会演变成全面的国战。两国都没有准备好,冒然开战不可预料的事情太多,冲动冒险不是大国该做的事情。严加约束,才能控制住战争的规模,不要让各部打得热血上头,冒冒失失闯进契丹的腹地去。
王凯对野利旺荣和成克赏道:“两位大王统军于暖泉峰以北之地,野利大王在北,成克赏大王在南。如果对面有契丹大军进入河曲,则急报都护府,依军令行事!”
两人叉手应命。
党项军队被徐平的陇右军与折继闵和范仲淹的军队夹在中间,作为一个箭头,一旦萧普达统大军过黄河,则立即出击。最主要的战斗,是由他们来打的。这种事情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徐平从来没有假惺惺地向两人表示过不好意思,他们此来就是替宋军流血的。这一仗打好了,后续的安置可以提条件,风风光光地过下半辈子。
向野利旺荣和成克赏详细讲了各人驻地,以及后续安排,徐平道:“两位大王且先到后衙稍歇,我与范经略和折军马还有些朝廷的事情要谈,谈完便去与你们一起饮酒。”
野利旺荣和成克赏起身告退,先到后衙去。两人明白自己的身份,肯定几位帅臣有事情是不能让自己知道的。这不是坏事,现在真当是自己人才是麻烦事,仗打完了就要借自己人头一用了。徐平说的很明白,他们是客军,之所以拉来用,是因为对面契丹治下的地区也是党项部族,仗打起来之后对契丹交涉容易占上风。这一仗打完了,朝廷不会允许党项地区有自己的军队。好好打仗,他们现在对得起朝廷,后边朝廷也会对得起他们。
两人出去,徐平起身站到地图前,对范仲淹和折继闵道:“此次阴山之战,一定要与契丹打起来。哪怕契丹避战,也要让野利旺荣和成克赏不管用什么借口,攻过黄河。这一战之后,我们最低的要求,是占住黄河以西的所有州县,与契丹以黄河为界。如果进展得顺利,则不妨再向前推一点,占东胜、云内两州和天德军,尽取阴山地利。”
范仲淹道:“刀兵非不得己尽量不用,都护,如果契丹愿意息事宁人,那我们何妨也退一步?便与契丹人以党项旧界为准,又有何不可?”
徐平摇了摇头:“如果边界定下来,便就永世不再更改,大家互不相犯,经略说的自然有道理。但是,这可能吗?哪怕就是契丹朝廷靠得住,两国交界的地方部落众多,游牧不定,迁徒对他们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在一国受了委屈,难免就想迁到另一国去,争端永不会止歇。这里不是河北,不是划界之后边民各自耕种,可以老死不相往来。这里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边界本来就很难划,日常无法巡视。现在我们退一步,便就给未来留下了无数麻烦。毕其功于一役,几十万人都到这里了,便就把麻烦背起来!”
范仲淹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他也不相信边界一划定,便就千百年定下来了,有燕云地区这个争端,党项灭了之后战端必定再起。只是现在没有准备好,四十万大军云集阴山之下,朝廷无法长时间支持。如果没有党项地区未定这个后患,粮草供应充足,这仗可能就顺着打下去了,一直打到幽州也说不定。
道理是一定要讲的,不然就永无宁日。但要讲道理,拳头够硬才可以,不亮拳头就想讲道理,别人会当是个笑话的。这一仗就是四十年前澶州之战的后续,与契丹先比一比拳头,然后再坐下来讲道理。以后岁币是多少,怎么交,谁给谁,边界怎么划,有了争端之后如何处理,都看这一仗的结果。朝廷一直不理会契丹,便就是在等这一个结果。
澶州之战后虽然与契丹再没有发生战事,边境地区却无时无刻不在对峙,这一仗之后估计也是这样。在党项彻底平定,朝廷准备充足之前,估计不会再与契丹打了。既然以后要对峙,那自然就要拿到有利于自己的地利,以最小的代价,耗费对方尽可能多的国力。
见范仲淹不再说话,折继闵道:“都护,既然如此,为何不把丰州也占下来?兵锋直临云州,甚至再攻下朔州,未来与契丹战事再起,进兵就方便多了。”
徐平笑道:“军马,我们先不能想那么远,先想战后如何与契丹对峙才是正途。后边年月的对峙我们赢过了契丹人,打丰州、朔州就不是什么难事。秦朝时设置的九原、朔方两郡,实际上就是沿着黄河两岸,大山围绕间的这一大片平地。这里土质肥厚,又有黄河的水利,极易开垦成农田。占住了这两郡,就可以在这里屯田,十年八年之后,仅这里的粮草就可以支撑数十万大军作战。两位想一想,如果在河曲常年有三四十万大军,契丹的云州又怎么可能保得住?军马问为什么不占住丰州,尽得两郡地利,因为我们现在谋划的是接下来的一二十年时间,与契丹在这一带对峙的事情。如果占了丰州,则与契丹的边境就以大山为界,他们只要以少量兵马把守隘口,便能守住云朔两州。而留下丰州,契丹就不得不在这里驻扎大军,粮草要从山后运来。在那种地方运粮,有多难你们清楚。”
范仲淹和折继闵点了点头,慢慢有点回过味来。不是他们不懂这个道理,而是还没有适应宋朝已经跟契丹攻守角色互换了。如果契丹是进攻一方,则丰州就是他们向西进攻的基地,防守的宋朝一定要取,不然占住的九原、朔方两郡没有宁日。而反过来,如果契丹成了防守的一方,丰州就成了巨大的包袱,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维持与宋对峙的大军。
这一战后,宋朝要消化占住的党项地区,轻易不会与契丹再起战端。而契丹要适应自己成了防备宋朝进攻的一方,整个军事战略都要大变,同样不敢再轻易开战。在长年累月的军事对峙中,因为地利造成双方耗费不同,对国力是严峻的考验。
以前是宋朝在河北的对峙中吃亏,徐平把丰州留给契丹,就换成他们吃亏了。
徐平一再要求各部收敛,不要主动进攻契丹,正是知道仗一定要打。虽然双方都在这一带集结重兵,但终究是一场有限的局部战争,暂时不会演变成全面的国战。两国都没有准备好,冒然开战不可预料的事情太多,冲动冒险不是大国该做的事情。严加约束,才能控制住战争的规模,不要让各部打得热血上头,冒冒失失闯进契丹的腹地去。
王凯对野利旺荣和成克赏道:“两位大王统军于暖泉峰以北之地,野利大王在北,成克赏大王在南。如果对面有契丹大军进入河曲,则急报都护府,依军令行事!”
两人叉手应命。
党项军队被徐平的陇右军与折继闵和范仲淹的军队夹在中间,作为一个箭头,一旦萧普达统大军过黄河,则立即出击。最主要的战斗,是由他们来打的。这种事情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徐平从来没有假惺惺地向两人表示过不好意思,他们此来就是替宋军流血的。这一仗打好了,后续的安置可以提条件,风风光光地过下半辈子。
向野利旺荣和成克赏详细讲了各人驻地,以及后续安排,徐平道:“两位大王且先到后衙稍歇,我与范经略和折军马还有些朝廷的事情要谈,谈完便去与你们一起饮酒。”
野利旺荣和成克赏起身告退,先到后衙去。两人明白自己的身份,肯定几位帅臣有事情是不能让自己知道的。这不是坏事,现在真当是自己人才是麻烦事,仗打完了就要借自己人头一用了。徐平说的很明白,他们是客军,之所以拉来用,是因为对面契丹治下的地区也是党项部族,仗打起来之后对契丹交涉容易占上风。这一仗打完了,朝廷不会允许党项地区有自己的军队。好好打仗,他们现在对得起朝廷,后边朝廷也会对得起他们。
两人出去,徐平起身站到地图前,对范仲淹和折继闵道:“此次阴山之战,一定要与契丹打起来。哪怕契丹避战,也要让野利旺荣和成克赏不管用什么借口,攻过黄河。这一战之后,我们最低的要求,是占住黄河以西的所有州县,与契丹以黄河为界。如果进展得顺利,则不妨再向前推一点,占东胜、云内两州和天德军,尽取阴山地利。”
范仲淹道:“刀兵非不得己尽量不用,都护,如果契丹愿意息事宁人,那我们何妨也退一步?便与契丹人以党项旧界为准,又有何不可?”
徐平摇了摇头:“如果边界定下来,便就永世不再更改,大家互不相犯,经略说的自然有道理。但是,这可能吗?哪怕就是契丹朝廷靠得住,两国交界的地方部落众多,游牧不定,迁徒对他们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在一国受了委屈,难免就想迁到另一国去,争端永不会止歇。这里不是河北,不是划界之后边民各自耕种,可以老死不相往来。这里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边界本来就很难划,日常无法巡视。现在我们退一步,便就给未来留下了无数麻烦。毕其功于一役,几十万人都到这里了,便就把麻烦背起来!”
范仲淹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他也不相信边界一划定,便就千百年定下来了,有燕云地区这个争端,党项灭了之后战端必定再起。只是现在没有准备好,四十万大军云集阴山之下,朝廷无法长时间支持。如果没有党项地区未定这个后患,粮草供应充足,这仗可能就顺着打下去了,一直打到幽州也说不定。
道理是一定要讲的,不然就永无宁日。但要讲道理,拳头够硬才可以,不亮拳头就想讲道理,别人会当是个笑话的。这一仗就是四十年前澶州之战的后续,与契丹先比一比拳头,然后再坐下来讲道理。以后岁币是多少,怎么交,谁给谁,边界怎么划,有了争端之后如何处理,都看这一仗的结果。朝廷一直不理会契丹,便就是在等这一个结果。
澶州之战后虽然与契丹再没有发生战事,边境地区却无时无刻不在对峙,这一仗之后估计也是这样。在党项彻底平定,朝廷准备充足之前,估计不会再与契丹打了。既然以后要对峙,那自然就要拿到有利于自己的地利,以最小的代价,耗费对方尽可能多的国力。
见范仲淹不再说话,折继闵道:“都护,既然如此,为何不把丰州也占下来?兵锋直临云州,甚至再攻下朔州,未来与契丹战事再起,进兵就方便多了。”
徐平笑道:“军马,我们先不能想那么远,先想战后如何与契丹对峙才是正途。后边年月的对峙我们赢过了契丹人,打丰州、朔州就不是什么难事。秦朝时设置的九原、朔方两郡,实际上就是沿着黄河两岸,大山围绕间的这一大片平地。这里土质肥厚,又有黄河的水利,极易开垦成农田。占住了这两郡,就可以在这里屯田,十年八年之后,仅这里的粮草就可以支撑数十万大军作战。两位想一想,如果在河曲常年有三四十万大军,契丹的云州又怎么可能保得住?军马问为什么不占住丰州,尽得两郡地利,因为我们现在谋划的是接下来的一二十年时间,与契丹在这一带对峙的事情。如果占了丰州,则与契丹的边境就以大山为界,他们只要以少量兵马把守隘口,便能守住云朔两州。而留下丰州,契丹就不得不在这里驻扎大军,粮草要从山后运来。在那种地方运粮,有多难你们清楚。”
范仲淹和折继闵点了点头,慢慢有点回过味来。不是他们不懂这个道理,而是还没有适应宋朝已经跟契丹攻守角色互换了。如果契丹是进攻一方,则丰州就是他们向西进攻的基地,防守的宋朝一定要取,不然占住的九原、朔方两郡没有宁日。而反过来,如果契丹成了防守的一方,丰州就成了巨大的包袱,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维持与宋对峙的大军。
这一战后,宋朝要消化占住的党项地区,轻易不会与契丹再起战端。而契丹要适应自己成了防备宋朝进攻的一方,整个军事战略都要大变,同样不敢再轻易开战。在长年累月的军事对峙中,因为地利造成双方耗费不同,对国力是严峻的考验。
以前是宋朝在河北的对峙中吃亏,徐平把丰州留给契丹,就换成他们吃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