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世界上的事儿总是这样,不管什么都会出现两种相反的声音来,《泰坦尼克》开映之前已经有人把这部电影跟《冰海沉船》相比,并得出结论说这部电影不太可能成功。

    最大的反对声音大概是对爱情戏的反对,当然,这种声音在影片上映一个星期之后基本上可以忽视了。如果说世界电影史上能有什么电影在票房能被称之为“奇迹”的话,《侏罗纪公园》算一个,《泰坦尼克》算一个,后一个最终能超越前作,也正是因为有这段烂俗的爱情戏。

    《泰坦尼克》比我预计的要早完成了差不多半年,原本应该在11月东京电影节放映这部电影,现在只能简单在香港电影节上放了一次。这一放媒体震动,全世界铺天盖地都是关于《泰坦尼克》的报道,凤凰卫视近水楼台,抢了很多比较热门的东西走,收视率居然也有小幅提高。

    1997年正是中国电影大片引进的高潮时期,在这之前中国电影市场经过无数种方式来测试,最后得出结论是需要进口大片的刺激。于是从1995年《亡命天涯》开始,进口大片一部一部引进,国内电影不断萎缩,一直到1999年2000年为止,中国电影票房萎缩到顶点,之后才开始慢慢回升。这当中的一些曲折是非我也不过是道听途说,评论不出来是非。当然一旦说到文化市场的问题,无非也就是两个矛盾,一个是群众手里有没有钱,另外一个是国内电影设施不够好。90年代中期为了配合城市改造计划,很多城市里原本算作公共设施的影院因此而消失,一时半会又不能重建。这种事在很多城市重复发生,大家见怪不怪,票房低也就容易理解了。

    如果按照内地票房收益标准来看,《泰坦尼克》大概是一个很难超越的高峰了——至少在全民生活水平没有大幅度提升之前,一部电影在内地3.7亿人民币的票房是没什么可能超越的。

    《泰坦尼克》上映两周之后,詹姆斯·卡麦隆开始有点后悔了。

    2000万的导演费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足够提升身价的标准了,但看着不断往上翻的票房数字,这个刚刚跟琳达·汉密尔顿搅在一起打算结婚的老男人给我打了个电话。

    “我没有别的意思。”詹姆斯·卡麦隆在电话里说,“我希望在下一次合作的时候能拿到票房分红,其他一切好说。”

    “没问题。”我说,“这一次既然合同已经这样了,我们再支付您两千万的额外奖励吧。”

    天知道下一次拍的东西还能不能让人惊奇了,《泰坦尼克》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分红就分红。

    这倒是出于他的意外,卡麦隆略有一点迟疑:“这样跟合同不符吧?”

    “这是肯定您的价值。”我给他一顶高帽子,“其实我觉得有更好的题材可以给您发挥,如果您有兴趣,10月份请来中国,我们详细谈。”

    “10月份?”詹姆斯·卡麦隆疑惑,“5个月之后?”

    “没错,我要渡假,为期5个月。”

    “很像乔治·卢卡斯的风格。

    “不一样。他当时穷的掉渣,我现在穷得只剩钱。”

    “哈哈,那么祝你假期愉快。”

    “祝您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