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赶紧说说台盏的情况吧。是不是争议不止一点?”
“怎么说呢,大部分专家是同意越窑的,不过断代要晚点儿,说到不了五代。”才持璜应道,“主要争议点在这儿。”
“这个······如果说从五代晚期到北宋早期,是没法儿具体判定的。莫不是想定为北宋中后期?”
“没错儿!不过,大部分专家还是认为五代末到北宋初更符合。”
“这个我看也没问题。”余耀就手点了一支烟,“不过,难道就没有人对越窑提出异议?毕竟这种天青釉好像没在越窑里发现过实物,虽然有资料称北宋时期越窑有过颜色特殊的青釉,但毕竟没有传世实物。”
“还真有!有且仅有。”才持璜道,“只有一位专家,不仅坚持是五代末的断代,而且还坚决不同意这是越窑的东西!”
“他认为是哪个窑口?”
“耀州窑。”才持璜介绍,“我听说,这位专家当时有点儿舌战群儒的态势。”
“有意思。”余耀心里对这位专家禁不住有几分赞许。
不过,判断这件天青釉台盏是耀州窑,遭到大部分专家反对也是正常的。
因为耀州窑是北方窑口,北方的青瓷和南方的青瓷,在釉色上有差别。这可能是古时候北方人多喜欢深沉的颜色有关。
耀州窑的青瓷,大部分都是类似橄榄绿的颜色,这是其一。
其二,耀州窑上多有纹饰,而且基本都是动刀刻出来的,所谓“刀刀见泥”。
而这个台盏,是天青釉,也没有纹饰。
要说像,还是汝窑接近程度高,但还是那句话,汝窑太晚了,是北宋后期的产物。
余耀之所以佩服这个专家,是因为耀州窑需要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
耀州窑从五代到宋到金元时期,一直在烧制,但是工艺水平是呈现一个衰落的趋势的。同时呢,耀州窑很晚才被发现,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以对它的研究很不充分。五代末的耀州窑,有没有过天青釉不能定论,最起码,不能抹杀这种可能性。
再者,即便是以橄榄绿为主,在烧制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颜色出现变化,出现类似天青釉的颜色也不奇怪。
“怎么说呢,大部分专家是同意越窑的,不过断代要晚点儿,说到不了五代。”才持璜应道,“主要争议点在这儿。”
“这个······如果说从五代晚期到北宋早期,是没法儿具体判定的。莫不是想定为北宋中后期?”
“没错儿!不过,大部分专家还是认为五代末到北宋初更符合。”
“这个我看也没问题。”余耀就手点了一支烟,“不过,难道就没有人对越窑提出异议?毕竟这种天青釉好像没在越窑里发现过实物,虽然有资料称北宋时期越窑有过颜色特殊的青釉,但毕竟没有传世实物。”
“还真有!有且仅有。”才持璜道,“只有一位专家,不仅坚持是五代末的断代,而且还坚决不同意这是越窑的东西!”
“他认为是哪个窑口?”
“耀州窑。”才持璜介绍,“我听说,这位专家当时有点儿舌战群儒的态势。”
“有意思。”余耀心里对这位专家禁不住有几分赞许。
不过,判断这件天青釉台盏是耀州窑,遭到大部分专家反对也是正常的。
因为耀州窑是北方窑口,北方的青瓷和南方的青瓷,在釉色上有差别。这可能是古时候北方人多喜欢深沉的颜色有关。
耀州窑的青瓷,大部分都是类似橄榄绿的颜色,这是其一。
其二,耀州窑上多有纹饰,而且基本都是动刀刻出来的,所谓“刀刀见泥”。
而这个台盏,是天青釉,也没有纹饰。
要说像,还是汝窑接近程度高,但还是那句话,汝窑太晚了,是北宋后期的产物。
余耀之所以佩服这个专家,是因为耀州窑需要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
耀州窑从五代到宋到金元时期,一直在烧制,但是工艺水平是呈现一个衰落的趋势的。同时呢,耀州窑很晚才被发现,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以对它的研究很不充分。五代末的耀州窑,有没有过天青釉不能定论,最起码,不能抹杀这种可能性。
再者,即便是以橄榄绿为主,在烧制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颜色出现变化,出现类似天青釉的颜色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