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五皇子殿下登门拜访,下官真是顿感蓬荜生辉啊。”齐单的马车还未停稳,门前却早有人等候——来人约莫花甲年岁,两鬓斑白,长髯一把,相貌端庄,神采斐然,腰配两枚云纹白玉环,手摇一把孤鸿🛲☮🂳锦面扇,正是国子监祭酒杨清正。
这边人还未落地,声音已然探出车帘:“杨祭酒还真是好🄐客啊。今日唐突来访,唯恐杨祭酒见怪,所以准备了一份薄礼,还请杨祭酒笑纳。”
“殿下还真是客气,来都来了还带什么礼物。”杨清正捋了捋自己的一把长须,笑着摇⚂🎦📔了🛴♃🅰摇头。
先下车来的却并不是齐单,而是一个形容普通的壮年男子,他双手端着一个价值不菲的木盒捧到了杨祭酒面前,杨祭酒正要差人接过🙄🇳🜩来这份“薄礼”,却一不小心和对面男子的眼神撞上了。
在看清此人面容的时候,杨清正的神色陡变,笑意全无,而齐单正好说道:“杨祭酒,我还带了个朋友来……他与你也是旧相识呢!巨山,还不快拜见祭酒大人⚅?”
“殿下……这是何意?”杨清正挑了挑眉,既然齐单能把这个人挖出来并带到了自己面⚂🎦📔前,那🎙他就一定知道自己身上的事儿。尽管这个人并不出名,但杨清正的记性却很好,偏偏就记得他姓甚名谁。
“如您之言……既然‘来都来了’不妨请我们到府上坐坐?”齐单鹦鹉学舌,笑吟吟地看着杨清正,但🕏🈫眼神中却含着戏谑之色。
国子监祭酒这个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这个位置🄞堪称举🄯足轻重。
先来说说国子监是个什么概念——很简单,盛国的最高学府🖢,也是读书人入仕的敲门砖,地位在山河学府之上。
入山河学府无需凭证,只要过了府试即可入府读书,而在府中学成之后要么留任府中,要么就参加当年的科举,不过可以跳过正常科举制度中的“乡试”直接🏾从“会试”开始,算是占了些便宜,不过考虑到山河府的府试较乡试还要难上一些再加上这里培养的都是“特种人才”也是情有可原。而国子监🙞中所收留的监生大体分为两类,即“贡生”和“荫生”——前者是地方如郡、县等地的成绩优异的、被选入国子监读书的秀才,而后者则是借父荫祖荫得以入监。前者再细分就是“会试不第”想继续深造的举人、称为“举监”,和没参加过乡试但是资质优异的秀才,称为“贡监”;后者细分则是世代为官凭借家中余荫的“荫监”和给国子监或其它官署捐钱的“例监”。当然如果再细分也能分的下去,这里也就不多赘述了。
简而言之,就是复读生、应届生、官二代和富二代。在国子🖢监内荫监地位最高,举监其次,贡监则和例监排位最末,不过近些年来商贾的地位水涨船高,例监倒隐隐有些压制贡监的意味,甚至某些出身较为低微💐的举监也不敢与之争宠——虽说举监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但是还未任职的当然比不上现在口袋里就叮当响的。
顺带一提,国子监在山河府开府之前只招收“三代以内有正八品以上官员”的学子,而在二十多年前的先皇时🄮期,年过四十的李獒春力排众议冒死上谏开辟了山河府以及山河学府之后,国🜰🅴子监才堪堪让寒门弟子有了入🜩🄴京读书的第二门路,而就算是这样李獒春也仍旧得罪了不少官宦子弟,毕竟让那些下九流与他们同台论见——赢了倒还好说,输了那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再说国子监祭酒一职——国子监的主管官,再简单一点儿说就是校长。国子监祭酒不止掌管教习诸生、总领诸师,在科举中也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会试的主考官由吏部尚书担任,礼部尚书及国子监祭酒为次席,其它阅卷官及监👑考官大多也都出自吏、礼部,为避嫌则不取国子监中博士及助教阅卷,这是盛国自开国以来就定下的规矩。不过尽管这样,国子监祭酒的意见对于奠定一个考生的中榜与否以及名次高低也是决定性的因素。
回过头来说说咱们这位杨清正杨祭酒,这位当年可是个猛人——他于科举之中连中两元,虽然最后殿试之中未能取得状元、达成“连中三元”这凤毛麟角的奇举,但也仅仅两步之遥罢了,位列三鼎甲之一的“探花”。当时他上殿面圣之时便作🁀💗如今打扮——手持锦缎折扇,腰佩两枚玉环,意指自己连中两元,冠绝群雄,令同殿进士皆黯然失色,其一挥而就之潇洒、应答如响之狷狂连先帝都啧啧称赞,故赐了一个“锦扇探花”的称号,一时风头无两,盛名甚至盖压住了当年的状元郎。而自打他入朝为官便一股脑儿扎在了国子监中讲学——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了,当时殿上的嚣张做派只是一种宣传自己震慑对手的手段,而为官之后当然是明哲保身、左右逢源的好——一来国子监这地方晋升空间不大,干到头儿也就是个从四品的祭酒,别说和中书省、六部这样炙手可热、煊赫一时的部门相比了,就连东宫太子的詹事府都比这个有前途,所以资质上优的不愿来、资质较差的还来不了,杨清正可以在这儿当祭酒当到死;二来许多官宦子弟都要在国子监读书,这就是给杨清正牵线搭桥的纽带啊,利好于他和那些高门大户的结交,反正自己这个职位和他们不犯冲,就算不能交好也不至于结怨,而等到自己和他们同一阵线之后那些原本和自己同档次的官员还得巴结着自己好好“培养”子嗣。三来科考及第之人都算作主考官的门生,他的门生们若是后来飞黄腾达了也不免会“孝敬“自己这位”恩师“。
算来算去其中的油水着实是大着呢。
杨清正这人是既不“清”、也不“正”,他在位的这些年里徇私舞弊、泄露考题的事儿没少干,使得一些资质平庸的达官贵人之子都能取🐝🀶🁐得相当耀眼的成绩,而他最擅长的就是“造势宣传”,通过漏题或者舞弊的手段塑造一个“解元”、“会元”甚至“两元”,并大书特书乃至杜撰出体现该生聪颖才思的轶事且大力传颂,并旁敲侧击地展现出自己教导有功、慧眼识人的本事,为自己进一步攫取名望,他还给这种手段取了个颇有意思名字——“赢在起点”。而就算该生在殿试上暴露本性表现不佳,也可以用“面圣惶恐”或者“长于笔耕🙬🍞而短于言谈”作为借口搪塞过去,反正进士的名头已经板上钉钉,再高一点儿无非就是面儿上🏹好看一些,反正这些有势力并着有财力的膏粱纨绔们有的是办法升迁。
而他舞弊的手段也很有意思——为了防止舞弊、考场也是有着自己的一套制度的,就例如用盖纸或者折角挡住考生的姓名,编以红号,再由誊录官以朱笔抄写一份,称之为“朱卷”,所有审阅官只阅朱卷,副考官在中意🅴的朱卷上批“取”字再送达到主考官那里,主考官若是也中意此卷便在上边批注一个“中”字,而这些取中的朱卷在放榜之前按照红号来调取拆封相应的黑卷再予以记录,最后唱名写榜。这三重保险确实增加了舞弊的难度,但正所谓下有对策,杨清正一拍脑🔲🄠⚦袋就想出了这么几个辙——第一就是漏题,作为国子监祭酒即便是避嫌🚸在出试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程度的发言权,第二誊录官也是人,贿赂誊录官让他们在朱卷上作记号就行,第三就是临放榜的时候偷换卷子,杨清正本人就是一位书法大师,临摹他人字迹堪称信手拈来。
不过这三种方式都有其弊端。漏题也漏不出来多少,毕竟每次出卷的人少说也得十来个往上走;誊录官也并非人人都敢做此事,再者誊录官的数量比起出题官、阅卷官来只多不少,不可能每个人都打点🛅🙾🐂的到;至于偷换卷子改大榜——说实话想想就得了,充其量也就在院试、乡试用用,天子眼皮底下搞这一套真被发现了治你个欺君犯上之罪掉脑袋都算是轻的。
这边人还未落地,声音已然探出车帘:“杨祭酒还真是好🄐客啊。今日唐突来访,唯恐杨祭酒见怪,所以准备了一份薄礼,还请杨祭酒笑纳。”
“殿下还真是客气,来都来了还带什么礼物。”杨清正捋了捋自己的一把长须,笑着摇⚂🎦📔了🛴♃🅰摇头。
先下车来的却并不是齐单,而是一个形容普通的壮年男子,他双手端着一个价值不菲的木盒捧到了杨祭酒面前,杨祭酒正要差人接过🙄🇳🜩来这份“薄礼”,却一不小心和对面男子的眼神撞上了。
在看清此人面容的时候,杨清正的神色陡变,笑意全无,而齐单正好说道:“杨祭酒,我还带了个朋友来……他与你也是旧相识呢!巨山,还不快拜见祭酒大人⚅?”
“殿下……这是何意?”杨清正挑了挑眉,既然齐单能把这个人挖出来并带到了自己面⚂🎦📔前,那🎙他就一定知道自己身上的事儿。尽管这个人并不出名,但杨清正的记性却很好,偏偏就记得他姓甚名谁。
“如您之言……既然‘来都来了’不妨请我们到府上坐坐?”齐单鹦鹉学舌,笑吟吟地看着杨清正,但🕏🈫眼神中却含着戏谑之色。
国子监祭酒这个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这个位置🄞堪称举🄯足轻重。
先来说说国子监是个什么概念——很简单,盛国的最高学府🖢,也是读书人入仕的敲门砖,地位在山河学府之上。
入山河学府无需凭证,只要过了府试即可入府读书,而在府中学成之后要么留任府中,要么就参加当年的科举,不过可以跳过正常科举制度中的“乡试”直接🏾从“会试”开始,算是占了些便宜,不过考虑到山河府的府试较乡试还要难上一些再加上这里培养的都是“特种人才”也是情有可原。而国子监🙞中所收留的监生大体分为两类,即“贡生”和“荫生”——前者是地方如郡、县等地的成绩优异的、被选入国子监读书的秀才,而后者则是借父荫祖荫得以入监。前者再细分就是“会试不第”想继续深造的举人、称为“举监”,和没参加过乡试但是资质优异的秀才,称为“贡监”;后者细分则是世代为官凭借家中余荫的“荫监”和给国子监或其它官署捐钱的“例监”。当然如果再细分也能分的下去,这里也就不多赘述了。
简而言之,就是复读生、应届生、官二代和富二代。在国子🖢监内荫监地位最高,举监其次,贡监则和例监排位最末,不过近些年来商贾的地位水涨船高,例监倒隐隐有些压制贡监的意味,甚至某些出身较为低微💐的举监也不敢与之争宠——虽说举监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但是还未任职的当然比不上现在口袋里就叮当响的。
顺带一提,国子监在山河府开府之前只招收“三代以内有正八品以上官员”的学子,而在二十多年前的先皇时🄮期,年过四十的李獒春力排众议冒死上谏开辟了山河府以及山河学府之后,国🜰🅴子监才堪堪让寒门弟子有了入🜩🄴京读书的第二门路,而就算是这样李獒春也仍旧得罪了不少官宦子弟,毕竟让那些下九流与他们同台论见——赢了倒还好说,输了那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再说国子监祭酒一职——国子监的主管官,再简单一点儿说就是校长。国子监祭酒不止掌管教习诸生、总领诸师,在科举中也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会试的主考官由吏部尚书担任,礼部尚书及国子监祭酒为次席,其它阅卷官及监👑考官大多也都出自吏、礼部,为避嫌则不取国子监中博士及助教阅卷,这是盛国自开国以来就定下的规矩。不过尽管这样,国子监祭酒的意见对于奠定一个考生的中榜与否以及名次高低也是决定性的因素。
回过头来说说咱们这位杨清正杨祭酒,这位当年可是个猛人——他于科举之中连中两元,虽然最后殿试之中未能取得状元、达成“连中三元”这凤毛麟角的奇举,但也仅仅两步之遥罢了,位列三鼎甲之一的“探花”。当时他上殿面圣之时便作🁀💗如今打扮——手持锦缎折扇,腰佩两枚玉环,意指自己连中两元,冠绝群雄,令同殿进士皆黯然失色,其一挥而就之潇洒、应答如响之狷狂连先帝都啧啧称赞,故赐了一个“锦扇探花”的称号,一时风头无两,盛名甚至盖压住了当年的状元郎。而自打他入朝为官便一股脑儿扎在了国子监中讲学——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了,当时殿上的嚣张做派只是一种宣传自己震慑对手的手段,而为官之后当然是明哲保身、左右逢源的好——一来国子监这地方晋升空间不大,干到头儿也就是个从四品的祭酒,别说和中书省、六部这样炙手可热、煊赫一时的部门相比了,就连东宫太子的詹事府都比这个有前途,所以资质上优的不愿来、资质较差的还来不了,杨清正可以在这儿当祭酒当到死;二来许多官宦子弟都要在国子监读书,这就是给杨清正牵线搭桥的纽带啊,利好于他和那些高门大户的结交,反正自己这个职位和他们不犯冲,就算不能交好也不至于结怨,而等到自己和他们同一阵线之后那些原本和自己同档次的官员还得巴结着自己好好“培养”子嗣。三来科考及第之人都算作主考官的门生,他的门生们若是后来飞黄腾达了也不免会“孝敬“自己这位”恩师“。
算来算去其中的油水着实是大着呢。
杨清正这人是既不“清”、也不“正”,他在位的这些年里徇私舞弊、泄露考题的事儿没少干,使得一些资质平庸的达官贵人之子都能取🐝🀶🁐得相当耀眼的成绩,而他最擅长的就是“造势宣传”,通过漏题或者舞弊的手段塑造一个“解元”、“会元”甚至“两元”,并大书特书乃至杜撰出体现该生聪颖才思的轶事且大力传颂,并旁敲侧击地展现出自己教导有功、慧眼识人的本事,为自己进一步攫取名望,他还给这种手段取了个颇有意思名字——“赢在起点”。而就算该生在殿试上暴露本性表现不佳,也可以用“面圣惶恐”或者“长于笔耕🙬🍞而短于言谈”作为借口搪塞过去,反正进士的名头已经板上钉钉,再高一点儿无非就是面儿上🏹好看一些,反正这些有势力并着有财力的膏粱纨绔们有的是办法升迁。
而他舞弊的手段也很有意思——为了防止舞弊、考场也是有着自己的一套制度的,就例如用盖纸或者折角挡住考生的姓名,编以红号,再由誊录官以朱笔抄写一份,称之为“朱卷”,所有审阅官只阅朱卷,副考官在中意🅴的朱卷上批“取”字再送达到主考官那里,主考官若是也中意此卷便在上边批注一个“中”字,而这些取中的朱卷在放榜之前按照红号来调取拆封相应的黑卷再予以记录,最后唱名写榜。这三重保险确实增加了舞弊的难度,但正所谓下有对策,杨清正一拍脑🔲🄠⚦袋就想出了这么几个辙——第一就是漏题,作为国子监祭酒即便是避嫌🚸在出试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程度的发言权,第二誊录官也是人,贿赂誊录官让他们在朱卷上作记号就行,第三就是临放榜的时候偷换卷子,杨清正本人就是一位书法大师,临摹他人字迹堪称信手拈来。
不过这三种方式都有其弊端。漏题也漏不出来多少,毕竟每次出卷的人少说也得十来个往上走;誊录官也并非人人都敢做此事,再者誊录官的数量比起出题官、阅卷官来只多不少,不可能每个人都打点🛅🙾🐂的到;至于偷换卷子改大榜——说实话想想就得了,充其量也就在院试、乡试用用,天子眼皮底下搞这一套真被发现了治你个欺君犯上之罪掉脑袋都算是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