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武安君的威名一同传扬的,还有他的“血腥”之名。

    这是相对应的。

    通过杀伐的手段让敌人畏惧的同时,也会让天下其余的“仁德”之人厌弃,这好像是绕不开的一个“结”。

    人们总是敬仰这种人,但却也畏惧于他们。

    希望他们是自己的朋友,但又有些害怕。

    昭襄王二十年的冬天,燕国大军与秦、齐两国联军在饶安对撞了,他们之间隔着一个赵国,但赵国并没有成为秦国的阻碍,而是成为了秦国的助力。

    赵惠文王力排众议决定让秦国借道,并且不害怕秦国在回返的途中对其发动进攻。

    而这一决定也让赵国再次陷入了战争的联盟当中,只是这一次他们不用付出任何的代价,秦国以及齐国剩余的军队已经足够强盛,不需要赵国的帮助。

    这一次的战争同样十分惨烈,但却是相对而言的。

    在战争中,齐国的士卒们因为失去了故土,他们想要收复故土的心占据了上风,加之齐王身先士卒,一直战斗在最前线的地方,所以齐国的士卒战斗力格外的强悍。

    几乎可以达到老秦人的水平了。

    短短的三个月时间,燕国乐毅所带领的军队便是节节败退。

    乐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攻克了齐国的七十二座城池,而秦齐联军则是用三个月的时间,将这七十二座城池如数收了回来,几乎没有一座流失在外。

    昭襄王二十一年的春天,在这个冬天来临之际,天下大势再次发生了改变。

    燕国名将乐毅兵败如山倒,最后也没有能够守住自己的“晚年”,一场巨大的胜利之后带着的便是巨大的失败,这也让之前的胜利蒙羞。

    国人们不再称叹乐毅的贤能,反而是指责他为燕国带来了战争,更重要的是,战争后还没有拿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这些风言风语传播在燕国的都城中,燕昭王顶着巨大的压力一直没有斥责乐毅。

    但燕昭王本人也知道,这样子的事情持续不了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