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土寮掩映在竹丛中。

    在山边孤独地立着,山脚下有着连片的湖塘包围着它。

    从留下的湖塘数量可以猜测,这里原来是一个繁华的造纸作坊群。

    随着竹纸用量的锐减,绝大部分人早已移到山外面,寻找新的职业,山中只剩下唯一的张家作坊还在维持着传统的手工纸经营。

    当地的报社派了一名外联人员小梦陪我们前往张哲文家。

    张哲文的孙子在路口迎接我们,小梦和他很熟,叫着他的小名欢欢。

    小郑的大箱子成了欢欢和小梦争夺的对象。

    放下箱子,小郑并未急于进屋,围着屋子转了几圈,我放下脚架,急着进作坊里寻找张哲文老人。

    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着搬运竹料,屋子不大,按照人工踩料、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这几道工序,分配屋子,很快我走完了作坊,也没有找到老人。

    我问欢欢,爷爷在不在这儿?

    他说回县城里去了,现在很少在作坊里,县里买了新房子,就让他住在那里了。

    小郑很快列出了拍摄的单子,指挥着工人,把黑布拿出来把屋子杂乱的背景都围上,说今天全部布置好,明天正式开拍,可能需要两天时间,希望大家配合。

    欢欢问需不需要换衣服?还是就像现在穿着普通的衣服?

    小郑说就这样家常点,不要紧张。

    吃饭的时候,我和欢欢交流:明天一早把爷爷接过来,他才是这次拍摄的重点。

    欢欢说早和爷爷说好了,明天县里有亲戚送他过来。

    想到王文兰契约之谜,明天一早就能解开,心中释然。

    算算离合同到期还有十个月,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小郑当然特别的兴奋,他认为明天谜面揭晓,也是值得拍一拍,可以不发表,只做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