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跳到三月。

    R国的北方之星号飞船提前几天上天,与未来空间站完成自动对接,随后通过自动与人工双重安检,有一个快速开启舱门时的火灾警报小BUG被抓出来处理掉。

    三月九日,首批月球任务乘员组搭乘3.35米口径的一次性飞船抵达空间站,北方之星进入任务准备期。

    三月十一日,龙抬头,诸事皆宜,未来空间站轨道角度对应的地月转移轨道时机恰好。

    走你!

    北方之星脱离空间站,进行一次反向RCS加速,快速与空间站拉开距离。

    一分钟后点火,发动机燃烧150秒,将飞船投入地月转移轨道。

    经过十八小时飞行,飞船被月球捕获。

    与自动降落方案不一样,北方之星为了安全起见,仍然采用传统登陆策略。

    其转移轨道会飞掠月表上空一百公里处,在近点执行短暂的逆向加法线推进,收拢轨道呈圆形,并且轨道掠过极地基地上空。

    这一步其实和直接“砸”上月表的第一阶段减速是一样的,只不过减速完变成绕月轨道,并不会砸到地面。

    飞法比“砸”上去要更费燃料,因为不砸上去,难以通过入轨精度的控制,直接进入极地轨道,首次变轨需要额外的法线或反法线方向推力修正。

    好处是有了绕轨时间的缓冲,通过飞船本身传感器传回地表的数据,进行部分任务微调,能够有效增加登陆安全性。

    一边绕着月球飞,一边和地表完成协同,数小时后,距离极地数百公里时,飞船再次启动发动机,进行数秒的短暂逆推。

    这时候速度不足以继续绕行,受月球引力影响,开始缓慢加速冲向地面。

    后面和自动降落一样,通过两段式减速,第一段后抛下货运箱,第二段实现飞船平稳落地。

    经过绕轨阶段的微调,本次登陆精度非常高,北方之星号落点距离基地仅有两百米。

    其实现有的经验和计算能力,在没有大气干扰的月表还可以更精确,但没必要,月壤是一种对设备十分危险的物质,扬尘有可能让一些直接在真空环境下工作的设备出故障甚至损坏,在专业停机坪建立起来之前,降落时保持距离对双方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