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可以明智?
是的。
以史为鉴?
我已经开始怀疑。
第二部终于出版了,没什么好说的,排队拿下。
沈大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仍然嬉笑怒骂,风格一脉相承。
郑和下西洋、北伐蒙古、土木堡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忠臣于谦“夺门之变”后被害……
应接不暇,欲罢不能。
沈大告诉我们,直谏者未必是忠臣,贪污者未必是奸臣。
尤其让我震撼的是,为了北伐蒙古,朱棣以帝王之身再次顶盔跨刀,上一次为了皇位,这一次为了国家。
呵呵,沈大对明朝是真爱呀,但不管怎么说,好看就行。
对明朝内阁制度的解读,我又忍不住呵呵了!
……
人都害怕改变,专家也一样。
《明朝那些事儿》最初出现时,历史学家们有些发蒙,经过几个月,态度逐渐变化。
一位明史专家发出声音。
“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利。《明朝那些事儿》的确别开生面,是一种创造。我热情地支持这种探索和创造!期待他把这三百年写完。”
还有一位历史学博士表达了看法。
是的。
以史为鉴?
我已经开始怀疑。
第二部终于出版了,没什么好说的,排队拿下。
沈大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仍然嬉笑怒骂,风格一脉相承。
郑和下西洋、北伐蒙古、土木堡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忠臣于谦“夺门之变”后被害……
应接不暇,欲罢不能。
沈大告诉我们,直谏者未必是忠臣,贪污者未必是奸臣。
尤其让我震撼的是,为了北伐蒙古,朱棣以帝王之身再次顶盔跨刀,上一次为了皇位,这一次为了国家。
呵呵,沈大对明朝是真爱呀,但不管怎么说,好看就行。
对明朝内阁制度的解读,我又忍不住呵呵了!
……
人都害怕改变,专家也一样。
《明朝那些事儿》最初出现时,历史学家们有些发蒙,经过几个月,态度逐渐变化。
一位明史专家发出声音。
“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利。《明朝那些事儿》的确别开生面,是一种创造。我热情地支持这种探索和创造!期待他把这三百年写完。”
还有一位历史学博士表达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