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军队在平原上奋力厮杀,洁白的雪地上满是红色的鲜血,分外刺眼。
王弥眼中冒着愤怒的火焰,恶狠狠地骂着:“菜鸟!”他不知道敌军的将领是谁,但是就看对面的将领调兵遣将的稚嫩,用菜鸟形容都是抬举了对方,对面的将领搞不好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懂个P的战术和兵法。
但是,王弥要输了,他就要输给一个菜鸟了。王弥对此愤怒无比。他是官宦子弟,他的爷爷是汝南太守,他从小就博学强记,读过各种各样的书籍。孔孟,墨子,老庄,孙子,吴子……他与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废物二代不同,他读过无数那些废物二代听都没有听过的书籍,懂得无数道理。就他这个货真价实的才子,竟然要输给一个菜鸟了?
王弥心中痛苦无比。若是他兵法不精,被一个菜鸟误打误撞吊打,他一定认了,但是对面的菜鸟完全不懂怎么打仗,却击败了他。因为王弥的人手太少了,他只有四五百人,敌人却有两千人。若是他有两千人,不,他若是能有一千人,他就可以轻易地击败对面的菜鸟。
但是战争没有假设。
王弥闭上眼睛,艰难地下令:“撤退。”这不是撤退,这是溃败,但下令撤退是他最后的尊严,他是主动撤退寻找新的战斗机会,而不是战败。
战阵在下令撤退的那一刻就崩溃了,王弥带着几十个嫡系精锐率先退出了战场逃之夭夭,其余人或者四处乱跑,或者被敌人砍杀,洁白整齐的雪地上很快一片狼藉。
一个官兵将领微笑着恭喜刘琨:“刘公子大才,第一次领军就获得了大胜。”
刘琨面红耳赤,拱手还礼,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指挥作战,一次垃圾到了极点的作战,若不是他的人手多,而一群将领多多少少在执行他的命令中纠正他的错误,他此刻已经是那股贼寇的俘虏了。
刘琨看着王弥溃败逃跑,雪地上脚印清楚无比,但是他丝毫没有追杀的勇气。他未必还有这么好的运气的。
刘琨紧紧地握住拳头,兵书中简单的阵法,包围,进攻等等他背得滚瓜烂熟,但是遇到了实际作战却发现完全用不上。战场是由每一个士卒组成的,而不是一个个棋子,士卒究竟会完成命令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打赢敌人,完全不是兵书中写得那么理所当然。刘琨看着地上的一具具尸体,他命令数十个长矛兵左翼前进包围十几个敌军,不论从兵书还是从人数看,这都是一个完美的包围,但是这几十个长矛兵竟然被十几个敌人打败了,死伤过半。那本兵书或者兵棋推演会是这么一个狗屎的结果?
满地的尸体和侥幸的胜利终于让刘琨知道他此刻比纸上谈兵的赵括还不如,赵括可以挡住名将和重兵的包围,他比那个叫王弥的贼人多了四倍的人手竟然差点输了。刘琨满脸通红,浑身发抖,不知道该怎么回去见刘弘。
是啊,怎么见刘弘,怎么与刘弘解释今天的大胜?刘琨觉得比死还要难堪。
刘琨在姻亲司马伦被胡问静杀了之后,匆忙逃出了洛阳,一时之间无处可去,只能去幽州投靠刘弘。他与刘弘虽然都是姓刘,却不是同族。刘琨其实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与大耳刘是同族,刘弘却没有这么高贵的血脉,刘弘的祖籍是沛国,而刘琨的爷爷在沛国待过多年,因此两家有些往来,却也算不上多么的亲密。刘弘是司马炎一党,刘琨是司马伦一党,能有多大的往来?刘琨逃出洛阳之后不敢在洛阳附近逗留,也不看好司马越等人的反击,投奔刘弘其实存了曲线救国的意思。刘弘与胡问静贾充二人多少有些共患难的交情,胡问静和贾充若是篡权成功,看在刘弘的面子上怎么也不能追究刘琨曾经投靠司马伦吧?刘琨自忖除了站错队,其实没有对胡问静和贾充做过什么敌对的事情,如今司马伦已经嗝屁,这站错队的失误是不是能够就此无视了?刘琨好歹也曾经拍过贾充的马屁,算是贾充一党呢。
刘琨其实知道哪有这么简单,政治上再也没有比站错队更大的错误了,但是大缙朝的人毫无节操和忠诚度,说不定贾充和胡问静就会原谅他呢?他怀着这个美好的愿望投靠了刘弘,却发现刘弘的局面糟糕透了。
幽州连年大旱,地里几乎不出粮食,而气温一年比一年差,野菜都比以往少了,可那些该死的胡人反而动作更大了,刘弘简直是焦头烂额,刘琨投靠刘弘好歹缓解了刘弘无人可用的局面,命令他剿匪。
刘琨看着四周的尸体和血迹,这王弥的匪乱算是剿灭了吗?他不知道,他要仔细地思索这次都有哪些失误,就算被刘弘耻笑也要搞清楚以后怎么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刘琨跳上战马,看着地上的尸体又有了一个新的疑问,为什么这些新征召的士卒会打不过王弥的匪徒呢?真是奇怪了。
王弥眼中冒着愤怒的火焰,恶狠狠地骂着:“菜鸟!”他不知道敌军的将领是谁,但是就看对面的将领调兵遣将的稚嫩,用菜鸟形容都是抬举了对方,对面的将领搞不好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懂个P的战术和兵法。
但是,王弥要输了,他就要输给一个菜鸟了。王弥对此愤怒无比。他是官宦子弟,他的爷爷是汝南太守,他从小就博学强记,读过各种各样的书籍。孔孟,墨子,老庄,孙子,吴子……他与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废物二代不同,他读过无数那些废物二代听都没有听过的书籍,懂得无数道理。就他这个货真价实的才子,竟然要输给一个菜鸟了?
王弥心中痛苦无比。若是他兵法不精,被一个菜鸟误打误撞吊打,他一定认了,但是对面的菜鸟完全不懂怎么打仗,却击败了他。因为王弥的人手太少了,他只有四五百人,敌人却有两千人。若是他有两千人,不,他若是能有一千人,他就可以轻易地击败对面的菜鸟。
但是战争没有假设。
王弥闭上眼睛,艰难地下令:“撤退。”这不是撤退,这是溃败,但下令撤退是他最后的尊严,他是主动撤退寻找新的战斗机会,而不是战败。
战阵在下令撤退的那一刻就崩溃了,王弥带着几十个嫡系精锐率先退出了战场逃之夭夭,其余人或者四处乱跑,或者被敌人砍杀,洁白整齐的雪地上很快一片狼藉。
一个官兵将领微笑着恭喜刘琨:“刘公子大才,第一次领军就获得了大胜。”
刘琨面红耳赤,拱手还礼,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指挥作战,一次垃圾到了极点的作战,若不是他的人手多,而一群将领多多少少在执行他的命令中纠正他的错误,他此刻已经是那股贼寇的俘虏了。
刘琨看着王弥溃败逃跑,雪地上脚印清楚无比,但是他丝毫没有追杀的勇气。他未必还有这么好的运气的。
刘琨紧紧地握住拳头,兵书中简单的阵法,包围,进攻等等他背得滚瓜烂熟,但是遇到了实际作战却发现完全用不上。战场是由每一个士卒组成的,而不是一个个棋子,士卒究竟会完成命令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打赢敌人,完全不是兵书中写得那么理所当然。刘琨看着地上的一具具尸体,他命令数十个长矛兵左翼前进包围十几个敌军,不论从兵书还是从人数看,这都是一个完美的包围,但是这几十个长矛兵竟然被十几个敌人打败了,死伤过半。那本兵书或者兵棋推演会是这么一个狗屎的结果?
满地的尸体和侥幸的胜利终于让刘琨知道他此刻比纸上谈兵的赵括还不如,赵括可以挡住名将和重兵的包围,他比那个叫王弥的贼人多了四倍的人手竟然差点输了。刘琨满脸通红,浑身发抖,不知道该怎么回去见刘弘。
是啊,怎么见刘弘,怎么与刘弘解释今天的大胜?刘琨觉得比死还要难堪。
刘琨在姻亲司马伦被胡问静杀了之后,匆忙逃出了洛阳,一时之间无处可去,只能去幽州投靠刘弘。他与刘弘虽然都是姓刘,却不是同族。刘琨其实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与大耳刘是同族,刘弘却没有这么高贵的血脉,刘弘的祖籍是沛国,而刘琨的爷爷在沛国待过多年,因此两家有些往来,却也算不上多么的亲密。刘弘是司马炎一党,刘琨是司马伦一党,能有多大的往来?刘琨逃出洛阳之后不敢在洛阳附近逗留,也不看好司马越等人的反击,投奔刘弘其实存了曲线救国的意思。刘弘与胡问静贾充二人多少有些共患难的交情,胡问静和贾充若是篡权成功,看在刘弘的面子上怎么也不能追究刘琨曾经投靠司马伦吧?刘琨自忖除了站错队,其实没有对胡问静和贾充做过什么敌对的事情,如今司马伦已经嗝屁,这站错队的失误是不是能够就此无视了?刘琨好歹也曾经拍过贾充的马屁,算是贾充一党呢。
刘琨其实知道哪有这么简单,政治上再也没有比站错队更大的错误了,但是大缙朝的人毫无节操和忠诚度,说不定贾充和胡问静就会原谅他呢?他怀着这个美好的愿望投靠了刘弘,却发现刘弘的局面糟糕透了。
幽州连年大旱,地里几乎不出粮食,而气温一年比一年差,野菜都比以往少了,可那些该死的胡人反而动作更大了,刘弘简直是焦头烂额,刘琨投靠刘弘好歹缓解了刘弘无人可用的局面,命令他剿匪。
刘琨看着四周的尸体和血迹,这王弥的匪乱算是剿灭了吗?他不知道,他要仔细地思索这次都有哪些失误,就算被刘弘耻笑也要搞清楚以后怎么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刘琨跳上战马,看着地上的尸体又有了一个新的疑问,为什么这些新征召的士卒会打不过王弥的匪徒呢?真是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