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也是卑对尊的行礼,不过这是卑对尊的不满。
当初有某人去找曹高祖,曹高祖傲慢无礼,于是这人就长揖。
历代耿介之臣,难免会遇到权臣,这不行礼也不是,于是就作长揖,表示自己不会卑躬屈膝,向权臣乞讨。
在虞朝长揖也可以在另外的场合所作,因为虞朝是立贤不立长,所以每个皇子都可能是圣人,于是平时王公大臣见到皇子,也要行跪拜礼。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皇子的老师应该怎么办,若是跪拜的话,那么有悖师道尊严。这皇子若是如同民间一样下跪行礼,这老师们也不敢接受,于是双方都行长揖礼。
这皇子先行礼,老师还礼。后来文皇帝晚年,为了提高这些老师的地位,改为拜师的那一天行长揖礼,而以后相见,只用拱手礼。
只用打躬又比长揖幅度更大,这是一个十分敬重的礼节,表示自己真的很感谢才用这个礼。
站立礼说完,接下来就是跪拜礼。
这跪拜礼虽然有九拜,但是如今简化为三拜。这一是空首,这就是要将这头磕在手上,不用碰地。
在三代的时候,这空首是君王回臣的礼,但是三代以后,君王至高无上,自然不用回礼了。
顿首就是头碰地,接触到就举起来。这是平等礼节,在三代时候,没有作揖的习惯,一般人都是顿首。不过也有尊向卑,不过一般是元妃对九卿,或者国公对九卿,双方的地位相差不大,才会用顿首。
而稽首就是头要碰地,停留一段时间,这是臣拜君的礼节,不过也有例外,若是君用稽首拜臣,那是尊敬这个大臣的品德。这件事只有三代才有,三代以下,就没有明文记载了。
跪和立之间,有半跪礼,俗称抢跪,一般是向官员禀告或者请示的场合才用这个礼。
在跪拜礼之中,也还有更为尊敬的,那就是避席而拜。要离开自己的座位,站立起来,然后行跪拜礼。当然如今基本就是用来溜须拍马的,若是一个高官举办筵席,这些下官就会这样还礼,以表示自己对于这位长官的尊敬。
这跪拜在虞朝都是两拜礼,而九卿见到了国公,也是行两拜礼。
这行礼也有区别,九卿在西侧先行礼,国公在东侧回礼。
这若是官衔相差很大,那就是南北方位受礼。至于到了四命以上,那么就是卑者在下面跪拜,而尊者受礼。
说完这个,曹池凤告诉了他们,在面对皇子和诸侯王的时候,要一跪三叩。至于元妃就是二跪六扣,至于面对圣人,就要三跪九叩。
当初有某人去找曹高祖,曹高祖傲慢无礼,于是这人就长揖。
历代耿介之臣,难免会遇到权臣,这不行礼也不是,于是就作长揖,表示自己不会卑躬屈膝,向权臣乞讨。
在虞朝长揖也可以在另外的场合所作,因为虞朝是立贤不立长,所以每个皇子都可能是圣人,于是平时王公大臣见到皇子,也要行跪拜礼。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皇子的老师应该怎么办,若是跪拜的话,那么有悖师道尊严。这皇子若是如同民间一样下跪行礼,这老师们也不敢接受,于是双方都行长揖礼。
这皇子先行礼,老师还礼。后来文皇帝晚年,为了提高这些老师的地位,改为拜师的那一天行长揖礼,而以后相见,只用拱手礼。
只用打躬又比长揖幅度更大,这是一个十分敬重的礼节,表示自己真的很感谢才用这个礼。
站立礼说完,接下来就是跪拜礼。
这跪拜礼虽然有九拜,但是如今简化为三拜。这一是空首,这就是要将这头磕在手上,不用碰地。
在三代的时候,这空首是君王回臣的礼,但是三代以后,君王至高无上,自然不用回礼了。
顿首就是头碰地,接触到就举起来。这是平等礼节,在三代时候,没有作揖的习惯,一般人都是顿首。不过也有尊向卑,不过一般是元妃对九卿,或者国公对九卿,双方的地位相差不大,才会用顿首。
而稽首就是头要碰地,停留一段时间,这是臣拜君的礼节,不过也有例外,若是君用稽首拜臣,那是尊敬这个大臣的品德。这件事只有三代才有,三代以下,就没有明文记载了。
跪和立之间,有半跪礼,俗称抢跪,一般是向官员禀告或者请示的场合才用这个礼。
在跪拜礼之中,也还有更为尊敬的,那就是避席而拜。要离开自己的座位,站立起来,然后行跪拜礼。当然如今基本就是用来溜须拍马的,若是一个高官举办筵席,这些下官就会这样还礼,以表示自己对于这位长官的尊敬。
这跪拜在虞朝都是两拜礼,而九卿见到了国公,也是行两拜礼。
这行礼也有区别,九卿在西侧先行礼,国公在东侧回礼。
这若是官衔相差很大,那就是南北方位受礼。至于到了四命以上,那么就是卑者在下面跪拜,而尊者受礼。
说完这个,曹池凤告诉了他们,在面对皇子和诸侯王的时候,要一跪三叩。至于元妃就是二跪六扣,至于面对圣人,就要三跪九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