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是不知不觉见就写成大章节了,码字不易,请多多支持
天还没亮,支仓常长便被纳豆小贩的叫卖声吵醒,但他却丝毫没有因为被打扰了清梦而着恼。在外漂泊了六年,已是许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美妙体验了,尤其是当穿梭于那些三尺来宽的背街小巷中时,更让他心生亲切之感。
看着巷中一排排里长屋(注:江户初期的日本城市,表长屋多为前店后院的商业格局,里长屋则类似群租房)被隔作间间小屋中的住民们一早便开始为了生计忙碌起来时这种感觉便尤其强烈了,每月100文的租金让他们必须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的劳动,而每日清晨聚与街坊在水井边的一餐早饭便是最好的社交活动。但这种艰辛的生活在支仓看来却毫无违和之感,在许多年前当他自己也还是一名东北乡下的下级武士时同样做过这些事情,除了房子更大些外倒也与这些平民没有多少源自阶级的生分,这或许与他的信仰有关?他这样想着。
看看这些间隔起来大小还不及八畳的狭窄空间,门口一览无余的地炉与水缸便已是这些租户家中最为显眼的财产了。
这样看来因为身份特异只能孤身一人被允许来到畿内倒是一桩难得的幸事了,正因如此他才能有余暇在意这些久不经历的情怀。至于当初随他一起的百余名武士与商人则除了主动留在三亚的之外都被暂时安置在了长崎,他倒也不担心,长崎毕竟是幕府天领,再说还有平元老在彼。
得益于将军殿下每年的巡幸传统,伏见城的城下町已如江户一般林立起了大大小小数十处武家宅邸,这为町民们提供了众多工作机会,无论是生活所需还是享乐之用幕府都鼓励及要求大名们多多消费以向这些住民购买服务,只有不停地消耗着各藩的财力才能让江户的诸公心中稍安。
但支仓的心情于中却颇为矛盾,一方面和平终于降临,这一点从在大阪登岸开始便已深有感触,那些每隔十六里便设置一处的宿场,其中无论是整备一新的问屋场(注:驿站)还是居住舒适的胁本阵(注:官营旅店)都在昭示着秩序在这片地上神国上的重临,高札场上阅读布告的旅人表情更透着安心,往前十多年在丰臣家尚未被德川取代的时代也是完不敢想象之事。另一方面,对于大名与教徒却都不是好事,一路行来,关于改易藩国的消息听了不少,更多的则是又有哪里的切支丹将被处以极刑,两种现实交织间充满了矛盾。
走出这片贫民屋舍之后支仓眼前豁然开朗,将军行在的气派模样在远处满山的桃树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宇治川上往来的高濑舟密密如织满载着货物,川畔捣衣的女子则正一边忙碌一边相互传着邻里的家长里短,支仓看了好一阵这世俗美景才在一位前来引路的小姓提醒下回过神来,一行朝着伊达政宗的居所继续行去。
然而此刻支仓心头却又满是在三亚所经历的一切,那些冒着浓浓黑气的烟囱、纪律严明的工人、英姿飒爽的武士以及威力巨大的武器,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更重要的是他们生产出的东西实在是让人太过印象深刻。不过他更多的感触却还是来自于澳洲人治下的城市本身,眼前的城下町虽然让其倍感亲切,但即便如此亲切之下的感触也不得不承认其远不如澳洲城市的令人向往。
在三亚,街道两旁椰树成列,路面上铺满了紧密的黑色细砂,即便是在雨天硬化的路面也没有丝毫泥泞,雨水落地之后便被贯通于街畔的沟渠排空,路边的商铺鳞次栉比经营着各种想得到和想不到的货品,到了夜晚他们甚至会给每条街道点上照明的‘灯笼’通宵达旦。澳洲人生产的东西更是精良无比,凭借威力巨大的火器澳洲人已经统治了整个婆罗洲,他知道那是菲律宾西南方向的一处大岛。
但最为让他在意的却也不在于此,而是那些归化民的生活。在三亚的那些日子无论走到哪里,接触到的归化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即便在没有元老陪同参观的时候依然如此,那并非来自于天主的信仰,事实上他所接触之人也并不只有从澳门移居去的切支丹,同样来自平民的笑容他只在欧洲从荷兰人的画中见过。
答案显而易见,是澳洲人给了他们富足的生活和安定的家园,这样的城市他从未见过,包括阿卡普尔科、罗马、马尼拉,他去过无数污水横流的地方,即便以日本城市的整洁与三亚相比也相形见绌,江户的城下町中那些沿着道路排列在富商院墙上的千本格子在澳洲人整齐划一的砖房面前不值一提。
或许在李思雅找上他时,他最多只是打着中立的想法,唯一让他感到值得期待的也只有能回日本的海船,但参观过三亚之后,他的想法却正在改变,从那时起他开始有些相信澳洲人真能击败西班牙人占据菲律宾了,同时也觉得伊达家似乎应该考虑与澳洲人合作。
很快,支仓便来到了一座院子跟前,跨越了六年的会见时间终于到了。
…………
老者双腿盘坐,一只手掌着扶手斜倚在无腿的椅子靠背上,除了鬓角又多了几缕斑白之外样貌并无变化,自己面前他还是那般随意。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五十二岁的年纪却一副为老不尊的样子,只有没被布兜罩住的左目还显出奕奕神采。不过支仓见此却完不觉奇怪,这本就是印象中那位主公原本的样子,毕竟如他这等身份自大御所过世之后也再没有几人能将他的资历压制得住了,如这样倚老卖老一些在新将军面前反倒更能讨好,过分自持只会引来幕府的猜忌之心。
无论外界关于这位被评价为‘早生二十年可一争天下’的陆奥之主心中如何所想,但他的行为却表现出从没在意过这些本就无法得到的虚名,仙台藩能走到今日靠的只是他的务实与老谋深算。
诵经声自隔壁院落中悠悠传来,让主臣二人找到了开场的话题。
天还没亮,支仓常长便被纳豆小贩的叫卖声吵醒,但他却丝毫没有因为被打扰了清梦而着恼。在外漂泊了六年,已是许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美妙体验了,尤其是当穿梭于那些三尺来宽的背街小巷中时,更让他心生亲切之感。
看着巷中一排排里长屋(注:江户初期的日本城市,表长屋多为前店后院的商业格局,里长屋则类似群租房)被隔作间间小屋中的住民们一早便开始为了生计忙碌起来时这种感觉便尤其强烈了,每月100文的租金让他们必须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的劳动,而每日清晨聚与街坊在水井边的一餐早饭便是最好的社交活动。但这种艰辛的生活在支仓看来却毫无违和之感,在许多年前当他自己也还是一名东北乡下的下级武士时同样做过这些事情,除了房子更大些外倒也与这些平民没有多少源自阶级的生分,这或许与他的信仰有关?他这样想着。
看看这些间隔起来大小还不及八畳的狭窄空间,门口一览无余的地炉与水缸便已是这些租户家中最为显眼的财产了。
这样看来因为身份特异只能孤身一人被允许来到畿内倒是一桩难得的幸事了,正因如此他才能有余暇在意这些久不经历的情怀。至于当初随他一起的百余名武士与商人则除了主动留在三亚的之外都被暂时安置在了长崎,他倒也不担心,长崎毕竟是幕府天领,再说还有平元老在彼。
得益于将军殿下每年的巡幸传统,伏见城的城下町已如江户一般林立起了大大小小数十处武家宅邸,这为町民们提供了众多工作机会,无论是生活所需还是享乐之用幕府都鼓励及要求大名们多多消费以向这些住民购买服务,只有不停地消耗着各藩的财力才能让江户的诸公心中稍安。
但支仓的心情于中却颇为矛盾,一方面和平终于降临,这一点从在大阪登岸开始便已深有感触,那些每隔十六里便设置一处的宿场,其中无论是整备一新的问屋场(注:驿站)还是居住舒适的胁本阵(注:官营旅店)都在昭示着秩序在这片地上神国上的重临,高札场上阅读布告的旅人表情更透着安心,往前十多年在丰臣家尚未被德川取代的时代也是完不敢想象之事。另一方面,对于大名与教徒却都不是好事,一路行来,关于改易藩国的消息听了不少,更多的则是又有哪里的切支丹将被处以极刑,两种现实交织间充满了矛盾。
走出这片贫民屋舍之后支仓眼前豁然开朗,将军行在的气派模样在远处满山的桃树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宇治川上往来的高濑舟密密如织满载着货物,川畔捣衣的女子则正一边忙碌一边相互传着邻里的家长里短,支仓看了好一阵这世俗美景才在一位前来引路的小姓提醒下回过神来,一行朝着伊达政宗的居所继续行去。
然而此刻支仓心头却又满是在三亚所经历的一切,那些冒着浓浓黑气的烟囱、纪律严明的工人、英姿飒爽的武士以及威力巨大的武器,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更重要的是他们生产出的东西实在是让人太过印象深刻。不过他更多的感触却还是来自于澳洲人治下的城市本身,眼前的城下町虽然让其倍感亲切,但即便如此亲切之下的感触也不得不承认其远不如澳洲城市的令人向往。
在三亚,街道两旁椰树成列,路面上铺满了紧密的黑色细砂,即便是在雨天硬化的路面也没有丝毫泥泞,雨水落地之后便被贯通于街畔的沟渠排空,路边的商铺鳞次栉比经营着各种想得到和想不到的货品,到了夜晚他们甚至会给每条街道点上照明的‘灯笼’通宵达旦。澳洲人生产的东西更是精良无比,凭借威力巨大的火器澳洲人已经统治了整个婆罗洲,他知道那是菲律宾西南方向的一处大岛。
但最为让他在意的却也不在于此,而是那些归化民的生活。在三亚的那些日子无论走到哪里,接触到的归化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即便在没有元老陪同参观的时候依然如此,那并非来自于天主的信仰,事实上他所接触之人也并不只有从澳门移居去的切支丹,同样来自平民的笑容他只在欧洲从荷兰人的画中见过。
答案显而易见,是澳洲人给了他们富足的生活和安定的家园,这样的城市他从未见过,包括阿卡普尔科、罗马、马尼拉,他去过无数污水横流的地方,即便以日本城市的整洁与三亚相比也相形见绌,江户的城下町中那些沿着道路排列在富商院墙上的千本格子在澳洲人整齐划一的砖房面前不值一提。
或许在李思雅找上他时,他最多只是打着中立的想法,唯一让他感到值得期待的也只有能回日本的海船,但参观过三亚之后,他的想法却正在改变,从那时起他开始有些相信澳洲人真能击败西班牙人占据菲律宾了,同时也觉得伊达家似乎应该考虑与澳洲人合作。
很快,支仓便来到了一座院子跟前,跨越了六年的会见时间终于到了。
…………
老者双腿盘坐,一只手掌着扶手斜倚在无腿的椅子靠背上,除了鬓角又多了几缕斑白之外样貌并无变化,自己面前他还是那般随意。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五十二岁的年纪却一副为老不尊的样子,只有没被布兜罩住的左目还显出奕奕神采。不过支仓见此却完不觉奇怪,这本就是印象中那位主公原本的样子,毕竟如他这等身份自大御所过世之后也再没有几人能将他的资历压制得住了,如这样倚老卖老一些在新将军面前反倒更能讨好,过分自持只会引来幕府的猜忌之心。
无论外界关于这位被评价为‘早生二十年可一争天下’的陆奥之主心中如何所想,但他的行为却表现出从没在意过这些本就无法得到的虚名,仙台藩能走到今日靠的只是他的务实与老谋深算。
诵经声自隔壁院落中悠悠传来,让主臣二人找到了开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