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耸耸肩,无奈地接受这个结果。不管怎样这茶已经这个德行了,还是看辉锅这个阶段自己再用心一点儿,看能不能让这结果改善一下。毕竟就算是正宗的龙井茶,也还得靠着这个最重要的阶段彻底改善巩固茶形,只有茶形定下来才彻底把茶叶烘干。
反正辉锅阶段完全就是慢工细活儿,空间里面也没有氧气完全不用考虑炒制时间,自己哪怕一片一片拿着手指头摆弄,也能把这些茶叶捋顺溜了。徐毅发狠想着,干脆把电磁炉功率开到最小,拿手在锅底感受着,觉得锅里温热烫手了,就把茶叶倒进锅里。
没准备干净的手套,徐毅也只好直接上手在锅里翻炒按压着,反正这个阶段锅里温度不高,小心点儿应该不会被烫伤,就算是烫伤了最多也就是个一度烧伤后果不会太严重。
徐毅想着,笨拙地模仿着旁边电脑播放着的视频,尝试着各种炒茶的手法,时不时地把茶叶抓起来,加速茶叶里面水分蒸发的速度。
隔行如隔山,徐毅完全认同这炒茶是一种要求严格的技术活儿,尤其是自己亲自动手以后,更是觉得炒茶这活儿不好干。他当然不会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把十种手法完全学会就能炒出一锅漂亮的龙井茶来。
徐毅甚至认为就算自己练上再久,如果没人指导的话,哪怕手法再熟悉就算从杀青开始就手炒也不可能炒制出真正的龙井茶来。
照猫画虎永远只能得到形似,不可能达到神似的程度。
人家发明出来各种手法是完全配合着茶叶采摘摊晾以后的性状,含水量以及炒制进程来的。别说自己这种生手。就算是炒了几年的学徒只怕拿捏这分寸也比老师傅差了不知道多少呢。
更何况。就算不说手法单讲锅温控制。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几个数据就能简单概括得了的。哪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即便不用温度计,抓一把甚至只需要看一眼就能知道锅里面的茶叶湿度如何,接下来需要什么样的锅温,这些东西哪儿是自己这样全靠自学摸索的生手能够完全驾驭的?老师傅就算赤手空拳用炒茶锅杀青都未必受伤,哪至于像自己这样光辉锅手上就被烫得红了一大片?
徐毅一边动手一边总结这过程里面的经验教训,倒不觉得这工作有多枯燥,更不觉得时间过得有什么慢的。
就在徐毅越来越像模像样的动作和节奏里,原本半锅的青叶也基本变成了一锅底的茶叶。随着徐毅手势变化。茶叶在锅底滑动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无疑也预示着,这锅茶叶快干透了。
看着锅里的茶叶,徐毅其实也有点小满足,这毕竟是自己第一次尝试炒茶,每一个动作都有所收获,可以说这锅里面每一片茶叶都是他的心水之作。
说来,还是徐毅为人谨慎,而且做事用心。尽管这过里面的茶叶形状不是很漂亮,甚至离着龙井茶扁平光滑。苗锋尖削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过至少这么一个多小时下来。那些类似碧螺春一样扭曲打卷的茶叶总算是不见了,而且绝大多数茶叶至少还占了扁平这一特点。
锅里面的茶叶,不管原先是顺溜的还是扭曲的,基本都是被徐毅给按扁的。
毕竟之前的炒青他不过是随意用手勺按了几下,外加着揉捻导致茶形被破坏掉,即便是辉锅阶段他很用心去做,可惜怎么也没办法把茶形纠正回来,所以他干脆一发狠,直接拿着手掌按在茶叶上用力地按在锅底上,要不然他也不会一下子就被烫伤了。
又炒了十几分钟,哪怕徐毅再把电磁炉功率调大了一点儿提高了一些锅温,也不觉得锅里还有丝毫水汽蒸发出来,锅里散发出来的只有淡淡的茶香。看到这样的情况,徐毅把电磁炉关掉,继续翻炒到锅温降至正常就停了下来。
接下来自然是验证品质,品尝胜利果实的阶段了。
徐毅从锅里捻起一片茶叶,用手指捻了一下,直觉指间猛然一震,整片茶叶化为齑粉,几颗碧绿的茶粉从指缝间落了下来。松开手指看了一下,徐毅发现松开的两根手指间已经没有完整的叶片了,只剩下一层茶粉粘在指肚上面。
反正辉锅阶段完全就是慢工细活儿,空间里面也没有氧气完全不用考虑炒制时间,自己哪怕一片一片拿着手指头摆弄,也能把这些茶叶捋顺溜了。徐毅发狠想着,干脆把电磁炉功率开到最小,拿手在锅底感受着,觉得锅里温热烫手了,就把茶叶倒进锅里。
没准备干净的手套,徐毅也只好直接上手在锅里翻炒按压着,反正这个阶段锅里温度不高,小心点儿应该不会被烫伤,就算是烫伤了最多也就是个一度烧伤后果不会太严重。
徐毅想着,笨拙地模仿着旁边电脑播放着的视频,尝试着各种炒茶的手法,时不时地把茶叶抓起来,加速茶叶里面水分蒸发的速度。
隔行如隔山,徐毅完全认同这炒茶是一种要求严格的技术活儿,尤其是自己亲自动手以后,更是觉得炒茶这活儿不好干。他当然不会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把十种手法完全学会就能炒出一锅漂亮的龙井茶来。
徐毅甚至认为就算自己练上再久,如果没人指导的话,哪怕手法再熟悉就算从杀青开始就手炒也不可能炒制出真正的龙井茶来。
照猫画虎永远只能得到形似,不可能达到神似的程度。
人家发明出来各种手法是完全配合着茶叶采摘摊晾以后的性状,含水量以及炒制进程来的。别说自己这种生手。就算是炒了几年的学徒只怕拿捏这分寸也比老师傅差了不知道多少呢。
更何况。就算不说手法单讲锅温控制。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几个数据就能简单概括得了的。哪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即便不用温度计,抓一把甚至只需要看一眼就能知道锅里面的茶叶湿度如何,接下来需要什么样的锅温,这些东西哪儿是自己这样全靠自学摸索的生手能够完全驾驭的?老师傅就算赤手空拳用炒茶锅杀青都未必受伤,哪至于像自己这样光辉锅手上就被烫得红了一大片?
徐毅一边动手一边总结这过程里面的经验教训,倒不觉得这工作有多枯燥,更不觉得时间过得有什么慢的。
就在徐毅越来越像模像样的动作和节奏里,原本半锅的青叶也基本变成了一锅底的茶叶。随着徐毅手势变化。茶叶在锅底滑动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无疑也预示着,这锅茶叶快干透了。
看着锅里的茶叶,徐毅其实也有点小满足,这毕竟是自己第一次尝试炒茶,每一个动作都有所收获,可以说这锅里面每一片茶叶都是他的心水之作。
说来,还是徐毅为人谨慎,而且做事用心。尽管这过里面的茶叶形状不是很漂亮,甚至离着龙井茶扁平光滑。苗锋尖削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过至少这么一个多小时下来。那些类似碧螺春一样扭曲打卷的茶叶总算是不见了,而且绝大多数茶叶至少还占了扁平这一特点。
锅里面的茶叶,不管原先是顺溜的还是扭曲的,基本都是被徐毅给按扁的。
毕竟之前的炒青他不过是随意用手勺按了几下,外加着揉捻导致茶形被破坏掉,即便是辉锅阶段他很用心去做,可惜怎么也没办法把茶形纠正回来,所以他干脆一发狠,直接拿着手掌按在茶叶上用力地按在锅底上,要不然他也不会一下子就被烫伤了。
又炒了十几分钟,哪怕徐毅再把电磁炉功率调大了一点儿提高了一些锅温,也不觉得锅里还有丝毫水汽蒸发出来,锅里散发出来的只有淡淡的茶香。看到这样的情况,徐毅把电磁炉关掉,继续翻炒到锅温降至正常就停了下来。
接下来自然是验证品质,品尝胜利果实的阶段了。
徐毅从锅里捻起一片茶叶,用手指捻了一下,直觉指间猛然一震,整片茶叶化为齑粉,几颗碧绿的茶粉从指缝间落了下来。松开手指看了一下,徐毅发现松开的两根手指间已经没有完整的叶片了,只剩下一层茶粉粘在指肚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