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耕地面积连一平方公里都不到,只占了村面积的不到百分之十。

    所以,村里才对修建水库有这么大的热情。

    他们都以为这水库修好了,下游也能用水,这样就不用指望那点儿地来种植谷子和玉米来填饱肚子了。

    不过让村里人没想到的是刚刚断流,一场大雨造成水库的严重淤积,这水库没发挥作用就已经失去了作用。

    生产队的年代,因为没水源,所以这地大多都只种植一些黄豆和玉米之类的作物。而且赶上雨水多的年头往往这还容易因为积水而烂根、倒伏什么的,造成严重的减产。

    这些年水稻收益高了。所以村里这些低洼地直接也改成了水田,不过没有水源这地只能靠着抽水来灌溉。

    尤其这几年,每到水稻插秧的时候,大多天干地旱,一年下来,光抽水一亩地都得差不多百来块钱。

    同样的道理,等到雨水多的涝年头,这地里的积水又放不出去了。

    基本上各种支出加起来,这一亩地差不多就得个七八百块,这要是承包地的话,又得个六七百块的地租款。

    一亩水稻的产量在一千斤左右,就算好点的地块也不到一千一百斤。

    按着现在的水稻价格基本上也不到两千块钱,本地一般是油菜和水稻两作,再加上油菜一年能收入差不多三四百块,一亩地能给农民带来的收益也不过才一千多块钱,再多也不到两千块钱。

    这要是承包来的田,那最好的结果也才五六百块一年。

    而且这样的计算还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计算结果,没算上农民自己吃用的消耗部分。

    所以单靠种田的效益,别说投资,就算在这个物价飞涨的社会生存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了,所以自己村里那些荒山也只能由着它们继续在那里撂荒,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想而知对于资金的需求会有多大的缺口,只靠自己一个人,只怕去抢银行都赚不到这么多的钱。

    当然,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过法。

    就像最初,他想着的是自己考个医科大学,能够保障村民们更加健康,再用自己的工资想办法来建造一个苗圃,栽培出一些速生树种,在实现荒山绿化的前提下能尽快地给村民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

    相对而言这样的做法虽说有些慢,不过总归是在潜移默化地给村民们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