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集体智慧,有时候是一件很让人恼火的无奈选择。毕竟每个人的想法、目的和利益不尽相同,或者甲说白马,乙却按着黑猫去执行,在团队的交流和合作的妥协和分歧也必然产生大量的内耗——越是大的团队,缺乏科学的制度之下,所产生的内耗也必然越大。

    就这一点而言,如果不考虑很多事情需要协同作业,真搞什么研究,自己在空间里一个人至少可以代替外界的二十四个,甚至更多人的研究工作。毕竟自己决策时没有任何阻力,理解起来也不会有偏差,这样研究效率肯定更高。

    可是真去当什么大科学家,那也绝非自己所愿。

    在国内想搞科研,那就需要团队合作,更需要体制的支持。要是没了这些想做研究,那其中的艰辛只怕不知道要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真的身在体制,那可能自己除了研究,还得花更多的精力在勾心斗角维持人际关系上。就算有了成果也不得不面对可能被篡夺,申请不到经费或者申请的经费被扣压、挪用等情况。

    就像林天正前几年申报了个市级课题,一直到结题也只拿到院里配套经费的百分之六十,剩下的都被前任领导给挪用了。

    徐毅私下里也为林天正鸣不平,林天正还反过来安慰他:能拿到这些就不错了,这还是挪用了别人的经费才能拿到的,这差的钱都被填补那些不知道多少年以前留下烂账了。

    如果不在体制,那么别说研究经费,光是相应的基础设施之类的东西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这个从自己想要检测个空间的基本属性,只是很粗糙地检查了一些项目就花了那么多钱就可以看得出来。

    在真正的研究中,这点东西相比而言真的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了。

    自己真有这么多钱,怎么都能把村里的事儿给搞定了。

    别说这些东西,真的搞什么高精尖的研究,只怕有些要用的设备和必须的材料,自己就算有钱也没途径去买。真用到这些东西,或者自己也只能找有这设备和材料的机构去租借。那就很可能得出很昂贵的费用,甚至遇到不差钱或者设备紧张的单位也可能被人家一句话就给打发回来,想用都没机会用。

    正规渠道搞不到,那要是想些歪门邪道的,要么可能遇到骗子,要么前脚买到后脚被查水表。

    甚至哪怕克服万难,真研究出了成果,想转化生产也没那么容易。

    私人搞科研绝对是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的做法。

    再者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自己一不想进体制,二不想出名,真搞个大新闻,那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事儿自己躲都躲不过来。看看那些民间科学爱好者有事儿没事儿就把特斯拉挂在嘴上,把他神话到除了自己生个孩子,剩下无所不能的地步,只怕特斯拉的棺材板都已经按不住了。

    自己真的以民间科学爱好者的身份搞个大新闻出来,哪怕活着也得被这些人给念死。

    即便是正统的科学界,有爱因斯坦给大家当崇拜对象也足够了,反正他也挂在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