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防护堤以及下边的地沟离储油10万立方米的37号原油罐只距5米远,火已经在上面燃烧。如果保持不住这5米宽的隔离带,火浪就会扑向37号油罐。

    他下令在这里设了9个水枪、泡沫枪阵地,分分秒秒压制火浪。

    消防车没有熄过火,时时刻刻混合着泡沫液,保证“弹药”充足。实事求是地说,官兵们当时头上压着三座大山,一是恐惧,高危化学品罐冒着白烟,37号、42号罐已经被烤红,谁都怕。二是高温,官兵们穿着最先进、最昂贵的隔热服。它对烈焰具有防烧伤的作用。然而原油燃烧之后,产生大量辐射热能,隔热服根本阻挡不了热能侵入。每个人的身体都像水洗一样,汗水流满了战斗靴。脚泡在自己的汗水里。三是他们没有退路,后面是37号、42号罐,高危化学品罐群,往哪儿退?只能前进。设想一下,官兵们丢弃水枪撤退,火焰会吞噬37号、42号罐,会吞噬高危化学品罐群,不出20分钟,整个库区都会发生大爆炸,吞噬每一个人。同病相怜这句话,在这里要改成“同病相救”,所有的人拥有同一条命。命是大家的,大家只有一条命。从将军到士兵都攥着这条命,保卫库区,保卫大连。

    官兵们苦苦忍受着煎熬,他们的水枪、泡沫枪对准火浪进攻。实话说,火浪不见后退,但水枪一停,火浪立刻像野兽一般扑上来。他们苦苦熬着,他们连续奋战了13个小时。

    从运动生理学说,高强度、高恐惧性的体力付出,人最多能坚持40分钟,而他们坚持了780多分钟。如果说一个血肉之躯不间断地苦战13个小时,谁也不信。若在平时,这些火场英雄也不相信世上有这样的人。但现实让大家相信意志力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当大火烧到储油量同样是10万立方米的42号罐时,火浪高度达100米高。不是30米、50米,火浪达到100米。水炮和泡沫炮根本打不到火浪的顶部。他们把水枪、泡沫枪当成铲子,铲火浪的根部。结果,火浪形成一个如同冲浪运动的洞,官兵们在火浪的洞里打,头顶是卷过来的火舌。他们就这样一寸一寸夺取阵地。

    在官兵的顽强抵抗下,火浪终于没流过来,没流到37号、42号罐和高危化学品罐群,被阻截流入排污沟里。

    火流到沟里?是的,7·16火场的火浪都是液态的、翻卷的、流动的、吞噬的火,有如熔岩。

    他们用铲车装载砂石和混凝土筑坝垒沿,用一车车倾泻而下的混凝土捂死流淌火。

    花园口中队执勤中队长助理孟布特和他的车是一根钉子,钉在火浪和油罐之间,功勋卓著。郭伟说,孟布特的车始终贴着火浪开,如此勇敢,如此机智,从来没见过。车上有油箱,火扑过来,驾驶员往下逃都来不及,谁敢紧贴着火浪驾驶十几个小时?他就是孟布特,孤胆英雄,一个在火场仍然嘻嘻哈哈的蒙古族士兵。

    大火燃烧的时候,郭伟一家三口人都在火场,创造了家庭投身火场的最高纪录。郭伟,他的岳父——退休灭火工程师李士心,他的妻子——现役火灾调查员李秋玲,三人都在火场,见证了惊心动魄的15小时。

    提到此事,郭伟并未多说什么,更没渲染——这实在是值得渲染的大题材。郭伟说,当时我不知道他们也在火场。

    大火扑灭之后,郭伟不对别人提及他的战斗经历。他经常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打开电脑,面对火场的图像默默流泪,不知他流了多少泪。当支队长丛树印派他领命督战北侧阵地时说:你保不住37号、42号罐,我撤你的职!又补充了一句:你守不住就别回来了!郭伟到达火场,放眼一看,惨烈至极,心里说:还用撤我的职吗?我还能活着回去吗?

    他和他的弟兄终于生还,大连依旧鸟语花香。郭伟见到街上穿戴鲜艳的小孩子走过,见到老年人在公园安适地健身,会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心里复杂的情感翻江倒海说不清。“幸福生活”这四个字多么沉重,多么来之不易。“活着”这两个字多么金贵。“大连消防铁军”这六个字比所有纪念碑都高耸入云。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