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藏在袖中,袖子鼓囊囊的,堂上许多人都看到了,不过因为礼节,没人问,只有孔融带了三分醉意,对他召手示意,笑问道:“荀掾出时空手,还时却袖中鼓起,袖中藏的是何物?可是美酒么?”
荀贞本想悄悄地把酱菜奉给陈纪、荀爽、荀衢,却被孔融叫破,拜倒席间,取出盒子,捧在手上,答道:“此中乃是拙荆所制之酱菜,下吏的叔丈人思念此味,故下吏遣人去舍中取了些来,想献给叔丈人、族父、族兄。”
孔融怔了一怔,不觉叹道:“荀掾孝心可嘉。”
王允笑道:“文举以为是美酒,原来是美食。若是美酒,我也想品尝一二,既是美食,乃贞之的孝心,我等却不好从陈公、荀公的口中夺食了。”说着,哈哈一笑,对荀贞说道,“贞之,快献给你的叔丈人和你的族父、族兄吧。”
荀贞应诺,献给了荀爽、陈纪、荀衢。陈纪没想到他随口一句想念陈芷所制之酱菜,荀贞竟牢牢记在心上,专门令人去舍中取来了一盒,欣慰欢喜,心道:“贞之虽有时行事刚猛,但却恪守礼节,极有孝心。”
席上诸人尽欢。席散之时,王允说道:“诸公云集阳翟,可谓群贤毕集。今方战乱之后,正是重整文事之时,我意在三天后召开一个讲经会,诸公意下如何?”讲经会,顾名思义,辩论儒家经文之会。席上众人皆是此道高手,没有异议,就此约定。
出了太守府,荀贞、荀攸、荀成送荀衢、陈纪等人回住处,又留下来陪他们说话。
荀衢见荀贞若有所思,问道:“贞之,在想什么?”
荀贞答道:“仲兄,我在想王公今晚在散席时说的那一句话。”
荀衢问道:“哪句话?”
“王公说:‘今方战乱之后,正是重整文事之时’,便是这一句。”
荀衢问道:“这一句有何可想的?”
荀贞答道:“一次经会似还不足以起到‘重整文事’之作用,我在想,咱们是不是可以在颍阴办一个私学呢?”
“办一个私学?”
“是啊,仲兄以为如何?”
两汉游学之风极盛,各地的饱学宿儒多设馆授学,於当下来说,最出名的私学大约应是北海郑玄所办之学馆了,弟子常数千,其中不乏天下名士,如崔琰、国渊、郗虑、孙乾等。荀贞的旧识,现为颍阴主簿的秦干也是郑玄的弟子。单就颍川来说,阳翟郭氏、许县陈氏等也办的有私学。西乡三老宣博年少时就在郭氏的私学里学过律法,——宣博虽只是一个乡老,也设的有学馆,时尚、宣康等就是他学馆里的弟子。荀氏也有私学,荀淑在世时,李固、李膺等名士都师从过他,荀淑去世后,逢上党锢,荀氏便收缩了私学的规模,如今主要是面对本族子弟,外姓的不多,文聘算是一个,别的就没几个了。
对这些硕儒来说,办私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传他们自己所习之道,但对荀贞来说,他目前还不太重视这个“道”,他看重的是:若能说服族中,扩大一下荀氏私学的规模,多召一些外姓弟子,那么这个私学就等同是一个人才储备库了。
办私学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师资力量,一个是授学场地。荀氏族中名儒众多,师资力量不是问题,场地也不是问题。郑玄家贫,陈寔家也不富,靠着弟子们的“学费”,他们就能办的起私学,何况荀贞手中有数亿钱财?
荀贞本想悄悄地把酱菜奉给陈纪、荀爽、荀衢,却被孔融叫破,拜倒席间,取出盒子,捧在手上,答道:“此中乃是拙荆所制之酱菜,下吏的叔丈人思念此味,故下吏遣人去舍中取了些来,想献给叔丈人、族父、族兄。”
孔融怔了一怔,不觉叹道:“荀掾孝心可嘉。”
王允笑道:“文举以为是美酒,原来是美食。若是美酒,我也想品尝一二,既是美食,乃贞之的孝心,我等却不好从陈公、荀公的口中夺食了。”说着,哈哈一笑,对荀贞说道,“贞之,快献给你的叔丈人和你的族父、族兄吧。”
荀贞应诺,献给了荀爽、陈纪、荀衢。陈纪没想到他随口一句想念陈芷所制之酱菜,荀贞竟牢牢记在心上,专门令人去舍中取来了一盒,欣慰欢喜,心道:“贞之虽有时行事刚猛,但却恪守礼节,极有孝心。”
席上诸人尽欢。席散之时,王允说道:“诸公云集阳翟,可谓群贤毕集。今方战乱之后,正是重整文事之时,我意在三天后召开一个讲经会,诸公意下如何?”讲经会,顾名思义,辩论儒家经文之会。席上众人皆是此道高手,没有异议,就此约定。
出了太守府,荀贞、荀攸、荀成送荀衢、陈纪等人回住处,又留下来陪他们说话。
荀衢见荀贞若有所思,问道:“贞之,在想什么?”
荀贞答道:“仲兄,我在想王公今晚在散席时说的那一句话。”
荀衢问道:“哪句话?”
“王公说:‘今方战乱之后,正是重整文事之时’,便是这一句。”
荀衢问道:“这一句有何可想的?”
荀贞答道:“一次经会似还不足以起到‘重整文事’之作用,我在想,咱们是不是可以在颍阴办一个私学呢?”
“办一个私学?”
“是啊,仲兄以为如何?”
两汉游学之风极盛,各地的饱学宿儒多设馆授学,於当下来说,最出名的私学大约应是北海郑玄所办之学馆了,弟子常数千,其中不乏天下名士,如崔琰、国渊、郗虑、孙乾等。荀贞的旧识,现为颍阴主簿的秦干也是郑玄的弟子。单就颍川来说,阳翟郭氏、许县陈氏等也办的有私学。西乡三老宣博年少时就在郭氏的私学里学过律法,——宣博虽只是一个乡老,也设的有学馆,时尚、宣康等就是他学馆里的弟子。荀氏也有私学,荀淑在世时,李固、李膺等名士都师从过他,荀淑去世后,逢上党锢,荀氏便收缩了私学的规模,如今主要是面对本族子弟,外姓的不多,文聘算是一个,别的就没几个了。
对这些硕儒来说,办私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传他们自己所习之道,但对荀贞来说,他目前还不太重视这个“道”,他看重的是:若能说服族中,扩大一下荀氏私学的规模,多召一些外姓弟子,那么这个私学就等同是一个人才储备库了。
办私学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师资力量,一个是授学场地。荀氏族中名儒众多,师资力量不是问题,场地也不是问题。郑玄家贫,陈寔家也不富,靠着弟子们的“学费”,他们就能办的起私学,何况荀贞手中有数亿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