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寒去骨伤分区的病房转了一圈出来,就看到谭广平来了。

    今天谭广平也换了一身白大褂,只不过没带胸牌。

    “小方啊,前一阵你去我们燕京医院进修,这次我来你们江中院进修,可不要给我藏私哦!”

    “谭主任您就笑话我吧,在江州省进修,您也就只能去拜访郭老了。”

    “哈哈!”

    谭广平哈哈一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吗,你个小方,不要在我面前装。”

    “我哪有装!”方寒苦笑。

    “老了!”

    谭广平笑着道“未来的中医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了,你小子治疗的不少病案,都有大医之风,比我强。”

    “谭主任您也只是被束缚了,很多时候放不开,您要能放开了,未尝不能成为郭老罗老一样的名家国手。”方寒笑着道。

    谭广平的水平那是相当了得的,只不过还是保留了一些学院派医生的谨慎。

    现在国内,不超过六十岁的中医人,大都算是学院派,接受过现代化的教育,哪怕后来拜了名师,之前的一些性子和习惯也不是那么容易该改的。

    这也导致现在的不少中医名家在用药和处方上趋于谨慎,哪怕是谭广平也是一样。

    不仅仅是谭广平,汤于权的性子都有些过于保守了。

    放眼国内的几位大国手,郭文渊郭老,罗元辰罗老,还有已经去世的李可李老以及邓铁涛邓老,这些名家医手都是从很艰难的年代走过来的。

    就拿李可李老来说,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农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医院对那个时候的农民来说就是望洋兴叹。

    正是因为当时的环境,村民一旦生病,医院远不可及,李老几乎是现学现卖,于逆境中学成一身本事,纵观李老一生,用药胆大心细,治疗过的危重患者多不胜数。

    郭文渊、罗元辰等人几乎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