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越道:“师兄,如何算是博学卓异呢?”
“这没有说法,按照惯例必须由州学学正定夺,最后报给知州举荐给国子监。这一州之数至多不过一人罢了,而南京国子监也不过二人。”
章越想起王安石变法里的三舍法。
王安石的三舍法将太学设为外舍,内舍,上舍,其中外舍两千人,内舍三百人,上舍一百人。
太学内考试,学生从外舍升入内舍,再由内舍升入上舍。上舍经考试后则可做官。
这一变法,即便后来司马光上台了,也没有废除,到了蔡京为相时,更是发扬光大,将这三舍法推行到天下州县学校,称为天下三舍法。
蔡京在州县也设立三舍之法,县学中上舍内舍学生优异者可荐入州学外舍,州学中上舍内舍中优异学生可荐入太学外舍。
而当初创立三舍法时,为了选变法理论支持,王安石特意说这是三代的‘乡举里选’之法。
但无论是王安石有无变法。
宋朝要入太学有一个条件一直不变,那就是八品以下官人子弟可以免试进太学,而寒门平民子弟必须考试进。
那么入国子监后,有什么好处?
宋朝国子监可直接参加监试。
开封府,礼部每年取的进士大约在一百五十上下,国子监在七八十人上下,诸科的比例也相仿佛。
章越穿越前常记得高考不公平,比如说地域问题。
那么在宋朝的进士里,开封府籍和太学出身就占去近三分之二。
用句很令人崩溃的话来形容,你尽其一生追求的,也不过是他人生来就有的东西。
为何会有这样不公平的事?
这就要说到宋朝一贯的国策‘强干弱枝’。
“这没有说法,按照惯例必须由州学学正定夺,最后报给知州举荐给国子监。这一州之数至多不过一人罢了,而南京国子监也不过二人。”
章越想起王安石变法里的三舍法。
王安石的三舍法将太学设为外舍,内舍,上舍,其中外舍两千人,内舍三百人,上舍一百人。
太学内考试,学生从外舍升入内舍,再由内舍升入上舍。上舍经考试后则可做官。
这一变法,即便后来司马光上台了,也没有废除,到了蔡京为相时,更是发扬光大,将这三舍法推行到天下州县学校,称为天下三舍法。
蔡京在州县也设立三舍之法,县学中上舍内舍学生优异者可荐入州学外舍,州学中上舍内舍中优异学生可荐入太学外舍。
而当初创立三舍法时,为了选变法理论支持,王安石特意说这是三代的‘乡举里选’之法。
但无论是王安石有无变法。
宋朝要入太学有一个条件一直不变,那就是八品以下官人子弟可以免试进太学,而寒门平民子弟必须考试进。
那么入国子监后,有什么好处?
宋朝国子监可直接参加监试。
开封府,礼部每年取的进士大约在一百五十上下,国子监在七八十人上下,诸科的比例也相仿佛。
章越穿越前常记得高考不公平,比如说地域问题。
那么在宋朝的进士里,开封府籍和太学出身就占去近三分之二。
用句很令人崩溃的话来形容,你尽其一生追求的,也不过是他人生来就有的东西。
为何会有这样不公平的事?
这就要说到宋朝一贯的国策‘强干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