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当着咱的传令兵这样下令,就是让传令兵给咱带话,告诉我他的打算,也就是继续保持原定计划,扮演策应和牵制的角色,而不是去做这次大战的主力。”

    “我不否认,很多大战的胜利,有基于偶然的情况。但是,任何事都不能去期望偶然。这一次就是一次偶然,偶然到陇右军根本就没有做好全线作战的准备······”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战事了,已经涉及到了对人心的揣度。

    哥舒翰的军令,从某种意义上讲,那是进退有据。不管在战局出现何种变化,战后都没他什么事了。

    若是徐义这时候主动,全军牵制吐蕃集结的兵力,他哥舒翰自然会要求陇右军沿线全部突进,哪怕是准备不充分,也必须得推进,因为不能耽误神策军给创造出来的战机。

    但是,哥舒翰很清楚,不管是军械还是粮草,沿线的陇右军都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即便是突进了,最后也得让出占领的区域来。

    如果徐义这边继续执行前面制定的策略,那他的陇右军也继续承担策应和牵制的作用。

    同时,这一次神策军让吐蕃集结兵力,给陇右军提供了整个防线都有出击战胜的机会,也就达成了徐义当初说过的:以强势的一方,战胜的一方开展谈判。

    薛嵩理解不了,但是李光弼就看明白了很多。这与具体的经历有关。

    薛嵩长期在边州,不曾混过朝堂,也就不太明白朝堂里的弯弯绕。

    “那咱现在做什么?”

    薛嵩是理解了,还是问出了一句。

    徐义看了看薛嵩,又看看李光弼:“光弼兄,你以为如何?”

    “回主公,末将以为现在我们应该等,等待出击的时机。”

    “使帅那边已经下令全线出击了,也就是说,陇右军的传令兵一路向西,每到一处,便有一处陇右军向吐蕃的防线出击。”

    “如此一来,吐蕃战线告急,势必会出现接连不断从日月山抽调兵力的军令。”

    “从目前吐蕃这般排兵布阵的情况分析,吐蕃因为害怕主公故伎重演吗,火烧石堡城,才将整个日月山的周边尽数防御起来了。”

    “只要整个边界的防线全线乱起来,日月山这边的兵力必将会逐日减少,最后吐蕃会退缩石堡城,以防守姿态与我方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