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虽不敢说是什么千古一帝,不敢说是什么圣君,可毕竟算是励精图治,拔乱反正,将大盛带进了一个繁荣昌盛的通道上,所谓的叛乱,终归是成不了什么事。”

    “不管从世家,还是勋贵,都没有推翻李氏王朝的念头,整个王朝的权利阶层,都认同皇室统治,不存在改朝换代的基础······”

    “危言耸听了。军功爵的沦落,是时代发展的原因,军制改变也是为顺应时代,顺应大盛朝边疆防御的需要。”

    “这是藩镇,不是诸侯,即便真的发展到了诸侯那一步,也未必就是坏事······”

    对于这样的论调,徐义没有辩驳,崔家的论调,或许代表着整个世家的观点。

    徐义有点阴暗的想过,或许对于这些世家而言,社会的动荡也是他们重新走上王朝核心的契机。

    大盛以前,说白了,王朝的更迭,更多是由世家来发动的,也就是说,王朝的改朝换代,是由世家主导的。

    在世家的眼里,没有他们主导,王朝就不存在更迭的可能······

    所以,徐义在崔家以及他拉拢的那些世家人脉中,并没有得到助力。就徐义这样小胳膊小腿的,真的不认为自己有阻挡整个大趋势的能力。

    所以,徐义想离开长安,想避开内乱的焦点。

    或者说,徐义也是有私心的。后世对于郭子仪的评价之高,徐义是清楚的。可郭子仪之所以能在后世流芳千古,便属于应运而生。

    或许,几年后安史之乱将会是徐义这一生达到巅峰的契机,也是有可能的。

    徐义基于这样的心境,设计了自己出外的谋划。当然,也算是趋势所在,毕竟整个朝堂的趋势,有了让神策军以及他徐义出外的基础。

    徐义不记得当初的安史之乱对于中原一带造成了怎样的伤害,不过徐义还是懂的战争对民生的伤害力的。

    如今徐义的产业,徐义的财富,虽然不敢说富可敌国,也绝对是整个王朝中屈手可数的存在。

    而这些收益的来源,目前都遍布在中原以及沿运河一带,或许能接受安禄山搅乱朝局,却不能接受自己的产业受到侵害。

    所以,徐义需要作出针对性的布置。

    就在这一天,徐义让魏长天快马到东都,让自己的五大家将,以最快的速度到长安徐府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