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态度异常强硬的郭荃,尽管士子们有的不平有的忿然有的沮丧有的急躁,但最终都不得不起身离开了试场。而对于留下的人来说,适才坐得黑压压一片满满当当的偌大场地,如今只剩下了这稀稀拉拉的三十余人,那种天壤之别足以让人心悸。尤其是那些曾经应试过一两次的,想到往日一场帖经过后,往往能剩下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人,此时此刻脸色心情都坏透了。
待到清完了场,郭荃又再次重新核实了留下试第二场的士子身份,确认无误之后,他却也不撤下那些座席,一摆手便让人发下了第二场卷子。这一次,两个被调派来的小吏就轻松多了。其中一个小吏将卷子发到杜士仪手中时,还低声笑道:“杜郎君好本事!”
杜士仪没有回应这恭维,只是微微一笑表示善意。等到卷子入手展开一看,见其上赫然空空如也,他便抬起头等待郭荃出题。不但是他,座上其他人也是同样反应。众目睽睽之下,郭荃却仍是不慌不忙,直到外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这才轻轻吁了一口气。
外头人匆匆进来,行礼之后双手呈上了一个竹筒,郭荃伸手接了,这才在那些诧异的目光下似笑非笑地说道:“历来试赋之题,皆有司所命。由试官命题固然可,然也有由上官所命的。今日试赋题,京兆尹源公刚刚于堂上亲自拟就,便连我本人也不知情,所以绝无徇私舞弊之嫌。眼下,我便当着诸位的面当场开题,第二场时间为此刻至日落时分止!”
他说着便破开竹筒封泥,取出其中那一小卷黄麻纸,展开后扫了一眼,不禁如释重负。此前第一场帖经的变化,他确实请示了源乾曜,但这第二场试赋的题目,他却是先斩后奏,于今日京兆府廨开堂理事时让人上奏请题。源乾曜身为三品高官,因为他的请托以及万年县试不能耽误,不得不临场出题,如此不虞此前考题泄露,到时候结果如何各凭本事,他纵使拼着一时受责,也好过回头两面不是人。而相较于他,源乾曜这题目出得果然精到!
因而,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声若洪钟地说道:“今日试赋,明顺礼赋!限韵为‘君子之所慎兮’,不限用韵次序。”
明顺礼赋!
自从初唐科举至今,县试府试的试赋命题虽出自试官抑或地方长官,但并非完全随心所欲,而是要有所本。这其中,或用古事,或取今事,并不一定。今日这题目分明是取自古事,而命题所宗,显然是从经史之中去找。尤其是明顺礼这种看似简单,实则得细细推敲出自哪一篇经史之中的命题,又是最难的,远远胜过某些偏远州县试官灵机一动所命的诸如明月高楼之类的试赋。
在别人攒眉苦思的时候,杜士仪已然记起了这试赋题目的出典。《春秋左氏传》文公卷便有这样一段: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也。”
这之后还接着一大段剖析阐述,宗旨不仅仅在于礼,而且亦在于父子昭穆之辩。如此命题,若非通读精度春秋左氏传的人,决计不可能出。须知单单是那一段话,自春秋到后世也不知道多少学者争论不休,其焦点只在于闵公和僖公之间的昭穆问题。而昭穆的重心,则在于礼法。然而更重要的是,这涉及到本朝中宗和睿宗的昭穆问题,卢鸿曾经对他提过,开元五年末曾经因此在朝引起轩然大波。兴许源乾曜临场出题,一时忘了这一点。
话虽如此,他在心里打着腹稿的时候,少不得围绕那个千古难题辨析。去岁从洛阳回嵩山之后,卢鸿便对他讲解过试赋和试诗的种种要点,其中之一便是辞藻文采,而且还给他举了自初唐以来不少进士科的试赋策论为例子。这其中,贞观元年上官仪登科时的两篇策论,便让他叹为观止。
那一年的策问一共两道,一策问审案时如何宽猛相济缓急折衷,一策问如何不次擢用才能之士,分明是极具针对性的策问,那位名噪一时的上官宰相洋洋洒洒两大篇,却是文不对题不知所云,偏生辞藻华丽文采翩然颂圣动听,竟是一举擢进士上第。策论都如此,今日面对这篇明顺礼赋,他自然知道最佳的选择是什么——不是要给那千古难题盖棺论定,而是如何辨析明白之外,写出一篇切合限韵的华采文章。自然,他已经联想到了出自何典,就比某些连出典都想不起来的人强多了。
因而,在后头发下用于草稿的纸上,他随手把限韵一一罗列,便若有所思地起笔。不但是他,相对于第一场那难住了大多数人的帖经,此时此刻不少应考士子都已经开始动笔。毕竟,一篇试赋少则三百字,多则六百字,要辞采华茂要韵脚工整,此刻不动笔日落时分决计交不出来。一时间堂上不闻分毫语声,只有磨墨声,落笔声,卷子移动的声音,就连巡场的郭荃都免不了放轻了脚步。
须臾过了午时,却鲜有人去动早就预备好的午饭,多半都在埋头苦赶。这时候,一气呵成把草稿打得差不多的杜士仪随手放下了纸笔,从旁边一个小巧玲珑的两层盒子中拿起一块枣糕,就着葫芦里的酪浆,若无其事地先填起了肚子。那早上刚刚蒸出来的枣糕香味须臾四散,引来了好些人侧目。有些同样难忍饥饿的也放下纸笔索性吃喝了起来,但更多的人却在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之后强行扭回了头,继续低头琢磨自己的文章。
就在杜士仪一门心思填饱肚子的时候,一个小吏仿佛是有急事一般匆匆从外头进来。然而,他看似去找郭荃,却偏偏从杜士仪身侧那条过道走,当擦过杜士仪身侧时,他仿佛是不小心似的伸脚勾翻了那一方砚台,就只见咚地一声,小半砚台的墨全都翻在杜士仪刚刚摊在面前的那张草稿纸以及旁边那一卷答卷上,一下子将其污了一大半。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顿时引来了郭荃的注意,他几乎是三步并两步冲了过来,见那小吏面色惊惶,眼神却闪烁不定,心中哪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时又惊又怒,当即厉声喝道:“尔扰乱试场,该当何罪!”
“少府,某只是有急事回禀,一时不小心……”
见四周士子纷纷往这边看了过来,不少人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想到试场中这等突发事件传扬出去,自己此前一片苦心全都付诸流水,郭荃死死瞪着这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一般的小吏,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在县廨素来风评极好脾气亦佳的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继而一字一句地喝道:“来人,将他拖下去,按国朝初的制度,以扰乱试场先行收押!”
待到清完了场,郭荃又再次重新核实了留下试第二场的士子身份,确认无误之后,他却也不撤下那些座席,一摆手便让人发下了第二场卷子。这一次,两个被调派来的小吏就轻松多了。其中一个小吏将卷子发到杜士仪手中时,还低声笑道:“杜郎君好本事!”
杜士仪没有回应这恭维,只是微微一笑表示善意。等到卷子入手展开一看,见其上赫然空空如也,他便抬起头等待郭荃出题。不但是他,座上其他人也是同样反应。众目睽睽之下,郭荃却仍是不慌不忙,直到外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这才轻轻吁了一口气。
外头人匆匆进来,行礼之后双手呈上了一个竹筒,郭荃伸手接了,这才在那些诧异的目光下似笑非笑地说道:“历来试赋之题,皆有司所命。由试官命题固然可,然也有由上官所命的。今日试赋题,京兆尹源公刚刚于堂上亲自拟就,便连我本人也不知情,所以绝无徇私舞弊之嫌。眼下,我便当着诸位的面当场开题,第二场时间为此刻至日落时分止!”
他说着便破开竹筒封泥,取出其中那一小卷黄麻纸,展开后扫了一眼,不禁如释重负。此前第一场帖经的变化,他确实请示了源乾曜,但这第二场试赋的题目,他却是先斩后奏,于今日京兆府廨开堂理事时让人上奏请题。源乾曜身为三品高官,因为他的请托以及万年县试不能耽误,不得不临场出题,如此不虞此前考题泄露,到时候结果如何各凭本事,他纵使拼着一时受责,也好过回头两面不是人。而相较于他,源乾曜这题目出得果然精到!
因而,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声若洪钟地说道:“今日试赋,明顺礼赋!限韵为‘君子之所慎兮’,不限用韵次序。”
明顺礼赋!
自从初唐科举至今,县试府试的试赋命题虽出自试官抑或地方长官,但并非完全随心所欲,而是要有所本。这其中,或用古事,或取今事,并不一定。今日这题目分明是取自古事,而命题所宗,显然是从经史之中去找。尤其是明顺礼这种看似简单,实则得细细推敲出自哪一篇经史之中的命题,又是最难的,远远胜过某些偏远州县试官灵机一动所命的诸如明月高楼之类的试赋。
在别人攒眉苦思的时候,杜士仪已然记起了这试赋题目的出典。《春秋左氏传》文公卷便有这样一段: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也。”
这之后还接着一大段剖析阐述,宗旨不仅仅在于礼,而且亦在于父子昭穆之辩。如此命题,若非通读精度春秋左氏传的人,决计不可能出。须知单单是那一段话,自春秋到后世也不知道多少学者争论不休,其焦点只在于闵公和僖公之间的昭穆问题。而昭穆的重心,则在于礼法。然而更重要的是,这涉及到本朝中宗和睿宗的昭穆问题,卢鸿曾经对他提过,开元五年末曾经因此在朝引起轩然大波。兴许源乾曜临场出题,一时忘了这一点。
话虽如此,他在心里打着腹稿的时候,少不得围绕那个千古难题辨析。去岁从洛阳回嵩山之后,卢鸿便对他讲解过试赋和试诗的种种要点,其中之一便是辞藻文采,而且还给他举了自初唐以来不少进士科的试赋策论为例子。这其中,贞观元年上官仪登科时的两篇策论,便让他叹为观止。
那一年的策问一共两道,一策问审案时如何宽猛相济缓急折衷,一策问如何不次擢用才能之士,分明是极具针对性的策问,那位名噪一时的上官宰相洋洋洒洒两大篇,却是文不对题不知所云,偏生辞藻华丽文采翩然颂圣动听,竟是一举擢进士上第。策论都如此,今日面对这篇明顺礼赋,他自然知道最佳的选择是什么——不是要给那千古难题盖棺论定,而是如何辨析明白之外,写出一篇切合限韵的华采文章。自然,他已经联想到了出自何典,就比某些连出典都想不起来的人强多了。
因而,在后头发下用于草稿的纸上,他随手把限韵一一罗列,便若有所思地起笔。不但是他,相对于第一场那难住了大多数人的帖经,此时此刻不少应考士子都已经开始动笔。毕竟,一篇试赋少则三百字,多则六百字,要辞采华茂要韵脚工整,此刻不动笔日落时分决计交不出来。一时间堂上不闻分毫语声,只有磨墨声,落笔声,卷子移动的声音,就连巡场的郭荃都免不了放轻了脚步。
须臾过了午时,却鲜有人去动早就预备好的午饭,多半都在埋头苦赶。这时候,一气呵成把草稿打得差不多的杜士仪随手放下了纸笔,从旁边一个小巧玲珑的两层盒子中拿起一块枣糕,就着葫芦里的酪浆,若无其事地先填起了肚子。那早上刚刚蒸出来的枣糕香味须臾四散,引来了好些人侧目。有些同样难忍饥饿的也放下纸笔索性吃喝了起来,但更多的人却在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之后强行扭回了头,继续低头琢磨自己的文章。
就在杜士仪一门心思填饱肚子的时候,一个小吏仿佛是有急事一般匆匆从外头进来。然而,他看似去找郭荃,却偏偏从杜士仪身侧那条过道走,当擦过杜士仪身侧时,他仿佛是不小心似的伸脚勾翻了那一方砚台,就只见咚地一声,小半砚台的墨全都翻在杜士仪刚刚摊在面前的那张草稿纸以及旁边那一卷答卷上,一下子将其污了一大半。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顿时引来了郭荃的注意,他几乎是三步并两步冲了过来,见那小吏面色惊惶,眼神却闪烁不定,心中哪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时又惊又怒,当即厉声喝道:“尔扰乱试场,该当何罪!”
“少府,某只是有急事回禀,一时不小心……”
见四周士子纷纷往这边看了过来,不少人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想到试场中这等突发事件传扬出去,自己此前一片苦心全都付诸流水,郭荃死死瞪着这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一般的小吏,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在县廨素来风评极好脾气亦佳的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继而一字一句地喝道:“来人,将他拖下去,按国朝初的制度,以扰乱试场先行收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