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听说了?祁国公王驸马人还没老呢,这就需要和尚炼秘药来助兴了”
“啧啧,可怜蔡国公主了……蔡国公主听说贤良淑德得很,否则若是如当年那些个贵主……也不知道要给祁国公戴多少绿帽子”
即使事情发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两个月了,但因为持续性发酵和各式各样的流言蜚语,可就是清净如丽正书院,杜士仪都能听到有人在背后窃窃私语,想也知道其他衙门是个什么光景。他对这么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也讶异得很,甚至利用了自己当初当过万年尉的便利,特地打听过,听说起火的原因是那四处嚷嚷的僧人炼药炼出了岔子,以至于丹房起火,他不禁暗自冷笑
不论王守一是不是请人炼制给自己吃的秘药,抑或是别处用的秘药,再次闹出这样的祸事,对于本来就已经麻烦缠身的这位王驸马来说,都是雪上加霜
“杜拾遗,太子殿下命人来问,今日讲读时得问,汉之良吏,居官者或长子孙,孙、曹之世,善职者亦二三十载,皆敷政以尽民和,兴让以存简久。此句出自何处?”
见这内侍小心翼翼跑到自己背后,低声问的却是这种光明正大的学术问题,杜士仪不禁有些头疼。自从上次唯一一次讲读之后,他就再没有去过太极宫东宫,也再没有为太子李嗣谦充当过讲读官。
毕竟,丽正书院的主业是修书,如同贺知章徐坚这样的饱学文士,每个月也就轮一次,他这个八品左拾遗何至于还能够前去侍读?然而,李嗣谦却不知道怎的惦记上了他,更不知道怎的说动了这丽正修书院中供职的内侍省内侍,而请教的全都是些正儿八经的读书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这种出自何处。他不用想也知道,很有可能是讲读官给太子殿下留的作业题。
他想了一想,想起上次说不知道的时候,李嗣谦次日再问,再次日又问,颇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劲头。此时此刻,即便他腹诽李嗣谦实在太不知道谨慎,却也不得不低声说道:“出自《宋书》,吉翰等人的列传,后文为,晚代风烈渐衰,非才有起伏,盖所遭之时异也。,”
听到这里,那显然不但识文断字,而且读过不少典籍的内侍立刻连连点头,不消一会儿便消失在了外头。这时候,贺知章方才捧了书卷在杜士仪身后立了,沉声问道:“又是太子殿下遣人问书于你?”
“悔不该当初在东宫讲读的那一次,太子殿下几次考较出典,我都答了,这下可好,几次三番派人直接问到丽正书院来了。”杜士仪苦笑摇头。
贺知章和徐坚都得杜士仪悄悄禀告过此事,可别的事可以想办法阻止,这种事贺知章却爱莫能助,总不成自己亲自去对太子说,不要再拿这些讲读官布置的课业来问杜士仪?于是,他心有戚戚然地拍了拍杜士仪的肩膀,正想安慰他两句,突然只见王翰溜了过来,却是用极其八卦的口气说道:“我刚从中书省来,张相国和崔侍郎吵了个不可开交听说是张相国认定的事,崔相国非要有异议,这下子真是针尖对麦芒闹开锅了……”
张说在丽正书院中,固然大多数时候都温文尔雅仿佛典型儒雅文士,可在中书省中处置事务时,对于那些办事不力的下属,他却动辄大骂,有时候刻薄得让人无地自容,而对于同僚也是一样,他引见你的时候兴许还会让你受宠若惊,只觉得其人字字句句都如沐春风,可要是他不待见你的时候,那是处处针锋相对让你别扭至极,恨不得自动求去。
而如今的中书侍郎崔沔,偏偏就不管自己位逊于张说,而且还是张说引荐的人,看不惯容不下的事就必要抗争,这已经不是第一回了。
而王翰这样看热闹的架势也不是第一次,就连贺知章也已经习惯了,此刻便打趣道:“怎么,子羽看那么多次热闹,还看不够?”
“我只是觉得崔侍郎实在是……那个志气有嘉。”王翰挠了挠头,这才一摊手道,“十趟里头要输九趟,却还锲而不舍”
等到贺知章笑着一摊手便自顾自去继续编书了,王翰方才紧挨着杜士仪低声说道:“张相国身边一个令史悄悄对我透露说,张相国容不下崔侍郎。只要逮着机会,就会设法把人赶出中书省。”
杜士仪闻言却是眉头一挑:“那令史知道这个,自然是张相国的心腹,就算知道你是张相国颇为信赖看重的人,可竟然敢这么毫不避讳把话说给你听?他就不怕你王子羽万一醉酒泄给其他人?”
王翰倒没想这么多,此刻被杜士仪一提醒,他歪着头一思量,顿时悚然而惊。他是豪爽人,但并不意味着就真的一点心机都没有。而杜士仪则又接着说道:“若是你万一在哪酒醉失口说出这个消息,传到崔侍郎耳中时,这位中书侍郎说不定会借此发作,而后张相国只要左迁了你,反而可以摆出大公无私的样子,而崔侍郎反会因为小题大做失了圣心,要知道,他毕竟是张相国引荐的,谁人心眼小,圣人心里总会有一杆明秤。异日再有机会,张相国再把你高高调回来也就行了。当然,这都是如果……”
“啧啧,可怜蔡国公主了……蔡国公主听说贤良淑德得很,否则若是如当年那些个贵主……也不知道要给祁国公戴多少绿帽子”
即使事情发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两个月了,但因为持续性发酵和各式各样的流言蜚语,可就是清净如丽正书院,杜士仪都能听到有人在背后窃窃私语,想也知道其他衙门是个什么光景。他对这么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也讶异得很,甚至利用了自己当初当过万年尉的便利,特地打听过,听说起火的原因是那四处嚷嚷的僧人炼药炼出了岔子,以至于丹房起火,他不禁暗自冷笑
不论王守一是不是请人炼制给自己吃的秘药,抑或是别处用的秘药,再次闹出这样的祸事,对于本来就已经麻烦缠身的这位王驸马来说,都是雪上加霜
“杜拾遗,太子殿下命人来问,今日讲读时得问,汉之良吏,居官者或长子孙,孙、曹之世,善职者亦二三十载,皆敷政以尽民和,兴让以存简久。此句出自何处?”
见这内侍小心翼翼跑到自己背后,低声问的却是这种光明正大的学术问题,杜士仪不禁有些头疼。自从上次唯一一次讲读之后,他就再没有去过太极宫东宫,也再没有为太子李嗣谦充当过讲读官。
毕竟,丽正书院的主业是修书,如同贺知章徐坚这样的饱学文士,每个月也就轮一次,他这个八品左拾遗何至于还能够前去侍读?然而,李嗣谦却不知道怎的惦记上了他,更不知道怎的说动了这丽正修书院中供职的内侍省内侍,而请教的全都是些正儿八经的读书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这种出自何处。他不用想也知道,很有可能是讲读官给太子殿下留的作业题。
他想了一想,想起上次说不知道的时候,李嗣谦次日再问,再次日又问,颇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劲头。此时此刻,即便他腹诽李嗣谦实在太不知道谨慎,却也不得不低声说道:“出自《宋书》,吉翰等人的列传,后文为,晚代风烈渐衰,非才有起伏,盖所遭之时异也。,”
听到这里,那显然不但识文断字,而且读过不少典籍的内侍立刻连连点头,不消一会儿便消失在了外头。这时候,贺知章方才捧了书卷在杜士仪身后立了,沉声问道:“又是太子殿下遣人问书于你?”
“悔不该当初在东宫讲读的那一次,太子殿下几次考较出典,我都答了,这下可好,几次三番派人直接问到丽正书院来了。”杜士仪苦笑摇头。
贺知章和徐坚都得杜士仪悄悄禀告过此事,可别的事可以想办法阻止,这种事贺知章却爱莫能助,总不成自己亲自去对太子说,不要再拿这些讲读官布置的课业来问杜士仪?于是,他心有戚戚然地拍了拍杜士仪的肩膀,正想安慰他两句,突然只见王翰溜了过来,却是用极其八卦的口气说道:“我刚从中书省来,张相国和崔侍郎吵了个不可开交听说是张相国认定的事,崔相国非要有异议,这下子真是针尖对麦芒闹开锅了……”
张说在丽正书院中,固然大多数时候都温文尔雅仿佛典型儒雅文士,可在中书省中处置事务时,对于那些办事不力的下属,他却动辄大骂,有时候刻薄得让人无地自容,而对于同僚也是一样,他引见你的时候兴许还会让你受宠若惊,只觉得其人字字句句都如沐春风,可要是他不待见你的时候,那是处处针锋相对让你别扭至极,恨不得自动求去。
而如今的中书侍郎崔沔,偏偏就不管自己位逊于张说,而且还是张说引荐的人,看不惯容不下的事就必要抗争,这已经不是第一回了。
而王翰这样看热闹的架势也不是第一次,就连贺知章也已经习惯了,此刻便打趣道:“怎么,子羽看那么多次热闹,还看不够?”
“我只是觉得崔侍郎实在是……那个志气有嘉。”王翰挠了挠头,这才一摊手道,“十趟里头要输九趟,却还锲而不舍”
等到贺知章笑着一摊手便自顾自去继续编书了,王翰方才紧挨着杜士仪低声说道:“张相国身边一个令史悄悄对我透露说,张相国容不下崔侍郎。只要逮着机会,就会设法把人赶出中书省。”
杜士仪闻言却是眉头一挑:“那令史知道这个,自然是张相国的心腹,就算知道你是张相国颇为信赖看重的人,可竟然敢这么毫不避讳把话说给你听?他就不怕你王子羽万一醉酒泄给其他人?”
王翰倒没想这么多,此刻被杜士仪一提醒,他歪着头一思量,顿时悚然而惊。他是豪爽人,但并不意味着就真的一点心机都没有。而杜士仪则又接着说道:“若是你万一在哪酒醉失口说出这个消息,传到崔侍郎耳中时,这位中书侍郎说不定会借此发作,而后张相国只要左迁了你,反而可以摆出大公无私的样子,而崔侍郎反会因为小题大做失了圣心,要知道,他毕竟是张相国引荐的,谁人心眼小,圣人心里总会有一杆明秤。异日再有机会,张相国再把你高高调回来也就行了。当然,这都是如果……”